靳姓的得姓始祖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1-08-13

靳姓出自羋姓,始祖是靳尚。靳尚,戰國時期楚國大臣。據有關資料記載,顓頊曾孫吳回任帝嚳時火正,為祝融。吳回生子陸終,陸終有六子,別為上古“祝融八姓”。其中六子季連為羋姓。季連之苗裔鬻熊為周文王師。熊繹以王父字為氏,稱熊氏。熊繹被周成王封於荊楚,靳尚當為其後。戰國年間,適逢齊、楚響應蘇秦之合縱策,欲聯合拒秦,秦使張儀赴楚,以歸還奪楚六百里地為誘鉺,讓楚懷王絕齊附秦。懷王怒囚張儀,欲殺之。靳尚接受張儀重賂,買通懷王寵妃鄭袖,使張儀得釋。楚王使尚隨張儀出國,因與小臣使有仇,為小臣使張旄刺死。靳乃春秋楚之小國,後為楚大夫采邑。靳尚為楚國公族大夫,本為羋姓,因其食邑於“靳”,其後子孫便以邑為氏,稱靳氏。靳氏遷民始祖當時為汾州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於廣濟寺大槐樹下,遷往異地,遷民後裔分佈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安徽等地。靳氏望出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陽。

楚大夫靳尚是如何被描黑

在許多電視劇、文學作品的一些橋段中,編作者和導演總是在塑造完美、飽受讚譽的正面人物形象的同時就必須有一個奸佞、暗中使壞的小人形象。如《屈原》劇本中,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以死殉國的愛國者,而靳尚則是一個嫉妒賢能、求榮賣國者。最近播出的《羋月傳》同樣把靳尚刻畫成陰險狡詐的壞人。

歷史上的楚國大夫靳尚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的真實面目果真如是嗎?屈原是靳尚陷害的嗎?透過查閱大量史料、文獻。筆者對靳尚有了新的認識。一、靳尚和上官大夫不是一個人在許多著作中作者把上官大夫和靳尚當成同一個人。如:高中語文第五冊《屈原列傳》注七:“上官大夫姓靳名尚。”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卷第93頁:“上官大夫靳尚。”林庚:《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第8頁:“他被一個上官大夫叫做靳尚的當作死敵。。。。。。”郭沫若在他的《我怎樣寫五幕歷史劇<屈原>》中也作上官大夫靳尚(《屈原》第118頁)。就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也把靳尚解說為:“戰國楚上官大夫,幸於懷王……”。看來,這些作者把上官大夫當做靳尚所認的官名了。其實“上官”是複姓,“大夫”是諸侯宗族的稱謂。上官大夫即姓“上官”的重臣。但他並不是靳尚大夫。這在下列古籍中足可以得到證實:上官大夫最早見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上官大夫欲奪之”,“(懷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這裡上官大夫名字出現四次,並未提到靳尚。《戰國策·楚策二》載:“靳尚為儀謂楚王曰”,“尚(謂鄭袖)”,“靳尚謂楚王曰”,“楚小臣,靳尚之仇也”,“君不如使人微要靳尚而刺之”,“張旄果令人要靳尚刺之”。這裡靳尚名字出現了六次,但沒有提到上官大夫。《史記·楚世家》載:張儀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於楚王幸姬鄭袖……”“靳尚謂鄭袖曰”。“靳尚曰”這裡四次出現靳尚名字。也沒有提及到上官大夫。無論是《戰國策》還是《史記》並沒有說過上官大夫就是靳尚,古代史學家不可能用完全不同的兩個名稱來記述同一個人。在漢人著作中也有關於上官大夫和靳尚的記載,劉向《新序·節士》曰:“張儀之楚,貨楚貴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屬,上及令尹子蘭,司馬子椒,內賂夫人鄭袖,共奢屈原。”王逸《楚辭章句》上說:“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奢毀之”二者的記載都將上官大夫和靳尚看作二人。班固的《漢書·古今人表》其中上官被列於“中中”,靳尚被列於“下上”,他們差兩級。班固在這裡很明顯的把他們分為兩個人。這應該是判斷他們為兩個人最重要的證據。宋人洪興祖《楚辭補註》也說:“《史記》曰‘上官大夫與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朱熹《楚辭集註》又說:“同列上官大夫及用事臣靳尚……”這裡也將上官大夫和靳尚明確分為兩人。當代學者鄒雲鶴先生早在1962年就以“上官大夫並非靳尚”為題發文予以撥正和澄清:造成錯覺的是劉向的《新序·節士》。劉向在該文裡寫有“使張儀之楚,貨楚貴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屬……”劉向在這裡把上官大夫和靳尚第一次拉在一起,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認定他們是一個人。因為,“上官大夫靳尚之屬”應該理解為,“上官大夫、靳尚之屬”,因為“屬”是表示複數的。他認為:“把上官大夫與靳尚作為一個人。”是從王逸的《楚辭章句》中所產生的誤會。王逸在《離騷經章句第一》中寫道:“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僭毀之。”這句話咋一看來,很容易把“上官靳尚”當作一大夫。如唐·張守傑的《史記正義》在上官大夫名下注曰:“王逸雲上官靳尚”。洪祖興也以迷惑的態度在《楚辭補註》中在王逸的這句話下寫道:“史記曰上官大夫與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以為王逸搞錯了,其實王逸並沒有錯。他說的是‘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就是說“上官”和“靳尚”都是與屈原“同列”的大夫(語見1962年5曰9日《光明日報》文為“上官大夫非靳尚,作者鄒雲鶴”)稱謂。範正生先生也認為唐代張守傑的《史記·正義》將上官大夫解釋為:“王逸雲上官大夫靳尚。這是張守傑對王逸章句的誤解,將上官大夫與靳尚看作一人。也許正是由於張守傑《正義》的失誤,才出現了上官大夫與靳尚合二為一的誤傳,以致於使郭沫若先生也把上官大夫與靳尚理解為一人。中華姓氏研究員靳國年先生認為在“上官姓氏起源的傳說”中,“上官”起源於上官大夫,這顯然和靳尚的後人姓“靳”矛盾可見,上官大夫和靳尚的確是兩個人。二、靳尚並非陷害屈原之人《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兩次記載上官大夫與屈原之間爭鬥的事件。第一次是屈原“造為憲令”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原不與,便饞謗屈原,使懷王“怒而疏屈平”;第二次是懷王被拘於秦獷頃襄王繼位後,令尹子蘭“卒使上官大夫短屈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在這裡司馬遷已告訴我們,上官大夫在屈原任左徒時就在任,頃襄王繼位後仍在任,上官大夫第二次陷害屈原已是懷王三十年以後的事了,而靳尚在懷王十八年就已去世了。由此,淮南大學教授靳學遠感慨說:“公元前278年,屈原(62歲)投汨羅江自沉而死,靳尚於公元前311年秋被張旄殺害(當時屈原29歲),靳尚死後33年還能陷害屈原,靳尚真了不起啊。”三、靳尚是楚國的賢臣《楚辭策二》說:楚王將出張子,恐其敗已也,靳尚謂楚王曰:“臣請隨之,儀事王不善,臣請殺之。”楚小臣,靳尚之仇也,謂張旄曰:“以張儀之知,而有秦楚之用,君必窮矣。君不如使人微要靳尚刺之,楚王必大怒張儀也,彼儀窮,則子重矣。楚,秦相難,旄魏無患矣。”張旄果令人要靳尚而刺之,楚王大怒秦,構兵而戰,秦、楚事魏,張則果大重。從這段記載看來,在國家危難之時靳尚挺身而出,出使秦國,為捍衛國家利益,以身殉國。“終使楚王大怒秦,構兵而戰”為靳尚報仇。可以說,靳尚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忠君愛國的大賢臣,他既是楚王的心腹愛臣,曾經幾次救懷王於生死之間,使懷王“食不繇靳尚則不甘口,衣不繇靳尚則不安於體,出號令不繇靳尚則王心惘然不足。”靳尚又是博聞強志,明於治亂,深得楚國朝野信賴與敬重的重臣。靳尚還是全力輔助楚懷王熊槐治理國家,力促聯合楚、齊、燕、趙、韓、魏六國一同抗秦,並與蘇秦一起促成六國君王齊集楚國郢都,結成聯盟的能臣。正因為懷王對靳尚的十分倚重和對靳尚忠義的表彰,才把最豐饒的靳江流域賜為食邑,並以封地為姓。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杭先生說:“要研究歷史,尊重歷史,還靳尚以公道。”山西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山西檔案》雜誌社編輯,仝建平先生強調:“我們有責任給靳尚正名。”北京財經大學歷史系教授杜靖,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山西大學教授張俊峰也指出:“為了不讓後人再以訛傳訛,我們必須明確說明:“上官大夫和靳尚根本不是一個人,屈原並非靳尚陷害的。靳尚是一個真正的能臣、賢臣、忠臣。”

目前,有人在評說《羋月傳》中,總也捎帶靳尚幾句,或褒或貶。還有人藉機拿靳尚當說辭調侃當今走紅的影視演員靳東。無論靳尚到底做過什麼,然他與那個時代已成歷史,但不可否認,靳尚在那個時代一定是叱吒風雲真正影響楚國曆史程序的非常人物。一萬年後,靳尚仍然是我們的先人。姓靳的子孫中也一定會有無數個像靳尚誼,靳羽西,靳炎,靳彬,靳諾璀璨的明星閃爍在華夏文明的星河中。

靳姓的得姓始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