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有五德 指哪五德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舞蹈
  • 2021-09-23

玉有五德 指哪五德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10-11 回答

古人認為玉有五德,以玉比人,人愛玉,就應該在把玩玉的同時,修生養性,以玉養人,以人養玉。 (1)玉仁——潤,指細膩光滑、溼潤、潤滑;潤澤:指玉石斷口的油脂光澤。比喻施恩澤;溫指溫和柔和。“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是說,顏色,質地,光澤溫潤柔和,滋益萬物或恩澤萬物,本是玉石富有仁德的表現。

(2)玉義——理是指玉石的紋理。“白外可以知中”即根據玉石的外部特徵可以瞭解它的內部情況,表裡如一,內外一致,這是玉石富有正義感,堅持實事求是的表現。

(3)玉智——優質玉可製作樂器,因玉質地堅硬細膩,故擊之聲音舒展清揚,散播四方,聽起來和悅,這是玉石富有智慧和遠謀的表現。

(4)玉勇——玉雖硬度不算太高,但韌度在自然寶玉石中居首故玉有寧折斷而不彎曲,顯堅貞不屈的勇敢精神,即使折斷也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5)玉潔——廉即廉潔,清廉。忮即嫉恨。絮音潔。銳廉而不忮,指玉碎之後,斷口雖然銳利,有能力嫉恨報復於人,或求得好處,但玉能保持廉潔而不為之。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孔子言: “君子比德於玉”。君王無德,不可陪葬玉器。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中國文化主流的儒家學派對玉的評價是至高無上的,認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備了玉的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為君子,實現人的最高境界。所以玉的一個定義除了是“石之美者”,還應具玉的德,古人關於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種種論述,更將玉石的人文內涵提高到了一種神聖的地步,在諸多寶玉石品種之中,可以說是一個極為突出的“中國特色”。這裡就玉的“五德”進行說明。春秋齊國國相管仲曰玉有“九德”: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智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藏華光澤並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聲清團徹遠,純而不殺,辭也。

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廉而不劌,義也;垂而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貫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不貴者,道也。

孔子是儒家學術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教文化為主體演繹發展而形成。自古以來,儒人們便遵守“君子比德如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君子必佩玉”等傳統觀念。

許慎撰文、段玉裁注的《說文解字》中,“玉”原為“王”。在封建帝制出現後,帝王的“王”與“玉”為同形字,為了區別開來,便在玉的“王”字旁加點作“玉”。由此看來,玉字的演化,是封建文化的體現。

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潔白、美好、善良、高雅、華貴的象徵。含玉的詞多為褒義詞,如讚美女人的詞有玉女、玉人、玉容等;稱讚住處的有玉府、玉堂、玉房、玉樓等;對月亮的雅稱有玉兔、玉宮、玉蟾等;對衣食的讚詞有:玉衣、玉帛、玉冠、玉食、玉實等;稱人之情操高雅為“冰清玉潔”;稱人之堅守美德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什麼是玉的“五德”呢?“仁”、“義”、“智”、“勇”、“潔”。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博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溫和滋潤具有光澤,表明玉善施恩澤,富有仁愛之心;

“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玉有較高的透明度,從外部可以看出來其內部 具有的特徵紋理,表明玉竭盡忠義之心;

“其聲舒揚,博以遠聞,智之方也”——如果敲擊玉石,會發出清亮悠揚悅耳的聲音,並能傳到很遠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並傳達給四周的人;

“不撓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極高的韌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