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子王妃可以有幾人?太子可以有幾個王妃?級別是什麼?皇子結婚的禮儀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娛樂
  • 2021-10-16

唐朝皇子王妃可以有幾人?太子可以有幾個王妃?級別是什麼?皇子結婚的禮儀是什麼?勵夢槐e8 2011-09-04

太子妃——(太子正妃只有一名,太子可晉級太子妃,級別低的要遵從級別高的)

奉儀→昭訓→承徽→良媛→良娣→太子嬪→貴妃→側妃→正妃

皇子結婚禮儀——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廟裡搞了一大堆祭拜儀式後,皇帝命太尉為正婚使(太尉為三公之一),宗正卿為副婚使(宗正為九卿之一,皇室宗親中有什麼大事都會出面)。相關部門提前一天在太極殿內擺好道具,次日文武九品官員及蕃客(一般指外國使節)皆各就其位。兩位婚使在門外路的東側,面西而立。黃門侍郎引幡旗、節鉞,中書侍郎拿制書,奏拜。皇帝從西房出來,座上龍座,然後正副婚使入內就位。司儀喊“再拜”,在位的九品官員、外國使節、正副婚使皆下拜。(唐朝時候外國駐中國的使節超級多)

中書侍郎拿制書,但降旨的卻是侍中。侍中拿著聖旨走到婚使的東北邊,面向西喊:有旨!正副婚使再次下拜。侍中宣制:納某官某人的女兒為皇后,命公等持節行納采等禮。唸完後,正副婚使再拜(我靠,一會兒的功夫拜四次啊,腿都麻了)。

這還沒完,制書、節符之類的交接儀式還有一大套。禮儀完畢之後,皇帝閃人,在位的官員按序出太極殿。正副婚使也坐車,先前準備的一大堆樂器這時候還不能吹奏,一干人等在乘車相隨,制書放在油絡網牛車上(油絡是三公以上才能用的車飾,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隨便把聖旨擱胳膊彎裡,太荒唐啦)。

出門時應該非常早,到主人家後天才“大昕”(天完全亮,這當婚使的得起早貪黑啊,真是體力活!)。一開始婚使是不能直接進門的,雙方在戶門口西面又是一大套的禮節,連主客的站位都十分講究,比如婚使要站在西面、主人要站在大門內,面向西。主人的傭人(即儐者,專門招待客人的)面向北,受命之後出來站在東面(和門口的婚使面對面),雙方進行一番禮節性對話:

儐者曰:“敢請事。”

使者曰:“某奉制納采。”

然後儐者屁顛顛跑進去如此這般跟主人說一番,主人禮節性地應答:“臣某之女若如人,既蒙制訪,臣某不敢辭。”大意無非是表示謙遜。

儐者出門跟婚使如此這般一說,再進去引主人出來,迎接使者於大門外之南,北面再拜。使者先不作答。主人揖使、副先入,至於階下,雙方又是一大套的禮儀,然後開始宣“納采制”,主人再拜。所謂“納采制”,無非是說“皇帝我受命於天,鴻圖天下,現在要娶個老婆。。。現在要遵聖母皇太后之命,遣使臣持信符,按禮節選皇后。”

說白了就一句話——朕看上你女兒了,立馬洗乾淨了給朕送過來。

古代婚禮中,有個比較有趣的環節,那就是奠雁,這種儀式在如今估計很難再見到了。雁是侯鳥,隨氣候變化南北遷徙並有定時,且配偶固定,一隻亡,另一隻不再擇偶。古人認為,雁南往北來順乎陰陽,配偶固定合乎義禮。婚姻以雁為禮,象徵陰陽和順,也象徵新娘的忠貞專一。

當然,一定要是活雁,辦完事後還要放生的,而不是殺了煮來下酒,不然不吉利。堂堂皇家自然是能搞到雁的,如果是平常百姓家,拿只鵝來代替也就湊和著對付了。許多人會問——為啥不來對鴛鴦呢?這裡可以告訴大家原因:那玩意兒最不忠一了。

制文是有固定規格的,長一尺二寸,寬四寸,厚八分,皇后孃家的家答版也必須一樣。

這些是唐朝皇帝納皇后的“納采”禮節,如果是太子娶老婆,規格就要差一個檔次了:沒有持節,沒有制書。不過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放羊娃朱元璋想來想去,改了改,把這規格提了上去——太子納妃照樣有制書、持節。可惜他的兒子朱標命不長,比他死得早。

對比一下唐代與明代的“納采”環節,發現區別並不大,可見《儀禮》在中國的延續性之強,其中許多禮制,如今還在使用,比如國家領導會見外國客人時,也是主人面東坐、客人面西坐。

問名

宣佈完“納采制”之後,接下來便是“問名制”了。

前面的“納采制”是正使宣的,這回“問名制”則是副使宣的。

至於內容,我們可以參照明史裡頭所述:“朕惟夫婦之道,大倫之本。正位乎內,必資名家。特遣使持節以禮問名,尚佇來聞。”

然後主人家跪答,報上自己家的祖宗名號、官爵,如果家世顯赫,估計半天才天說完,最後再報上女兒的歲數、生辰八字之類的,比被警察查戶口要詳細很多。

接著又是一堆的禮節,《新唐書》中花了大量的篇幅來介紹問名後的東西,看得眼花繚亂,不是專門研究禮節的現代人很難記得住。大約是謝酒之類的,然後再“捧幣以勞使者”,給點“小費”意思意思。使者帶上庚貼,回去覆命。

其實想來這個環節和如今的相親也差不了多少——問名字、問八字。

問吉

不用說,大家看到這兩個字,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如今別說鄉村,就是城市裡結婚時,不少父母也會瞞著孩子,悄悄地拿著生辰八字去找人卜問一番,如果結果是不好的,就會心裡堵個石頭,想方設法拆散小兩口。

何況是古代的皇家。

納吉

雙方合過八字,覺得可以,那就進入下一個環節:納吉。男方問名、合八字後,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並送禮表示要訂婚的禮儀,要行奠雁禮。

納吉時,其它禮儀和前面介紹的差不多,也是在主人家進行的。

納徵

也叫納幣,說白了就是送聘禮——皇家也得這麼著。《新唐書》中介紹,主要有玄纁、六馬、谷珪等。玄纁是古代用來聘請賢士的禮品,是紅黑色與淺紅色製作的帛墊。六馬是指種馬、戎馬、齊馬、道馬、田馬、駑馬;谷珪是古代禮玉之一種,天子、諸侯作為媾和或聘女之禮器,也可叫做信物,在如今玉器收藏界絕對是搶手貨。《周禮。考工記》:穀圭七寸,天子以聘女。

送過財禮,下來就是請期和受冊,選好良辰吉日,準備娶新媳婦過門。

繁雜的禮儀方面就不再多費字眼去介紹,大家估計也懶得去記那些繁文褥節,這裡只講一些重點:

一、九龍四鳳冠。新唐書中並未詳細介紹皇后戴的是啥帽子,但明史中把帽子明確化了——就是九龍四鳳冠,是否相同尚不得知,但十分豪華是絕對的。沒記錯的話,曾經在故宮博物院裡見過一套。

二、禕衣,專門用在皇后受冊、朝會大事等時候。《新唐書-車服》明確記載了它的形狀:深青織成為之,畫翬,赤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黼領,朱羅縠褾、襈,蔽膝隨裳色,以緅領為緣,用翟為章,三等。青衣,革帶、大帶隨衣色,裨、紐約、佩、綬如天子,青襪,舄加金飾。

不過這行頭肯定比不上唐中宗李顯的寶貝女兒安樂公主的那兩條“百鳥裙”,那可是價值上億呀。

三、大雁。那隻可憐的大雁,要從頭到尾折騰好幾天才能被放生,虐待動物啊。。。

四、母親為皇后施衿結帨,然後教導一番。衿、帨,指古代女子出嫁時,由母親將佩巾繫上女兒領衿的一種。皇家如此,民間也是如此,如今在山東鄉俗婚禮中可以見到。

五、皇后入大門,鳴鐘鼓。明朝時冊皇后,是入“午門”時鳴鐘鼓。

六、受冊時,皇后要拿著穀圭,就是先前那個“定情信物”。

七、合巹。指的便是交杯酒,把一個巹瓜弄成兩個瓢,皇帝皇后各一半。這時皇帝要換皮弁。

八、第二天,皇帝皇后要穿禮服,拜見太后,帝后皆四拜。第三天早上,皇帝冕服,皇后禮服,再去太后宮,行八拜禮;回宮後,皇帝換皮弁,皇后給老公行八拜禮;接著皇后回後宮,升寶座,接受後宮所有人的八拜禮;第四天早上,皇帝皇帝服袞冕御華蓋殿,受親王八拜禮接著是百官的慶賀禮;同一天,太后及皇后各穿禮服升座,各位親王進去,又是八拜。

至於太子婚後,也都是拜來拜去、讓來讓去,更加繁雜些。另外,皇帝至高無上,是不用上門去迎親的——皇后自己送上門來。而太子就不行了——要自己上門去接老婆回去辦喜事,另外用的聘禮也要比皇帝低一級——玉璋、乘馬。

唐朝皇子王妃可以有幾人?太子可以有幾個王妃?級別是什麼?皇子結婚的禮儀是什麼?匿名使用者 2011-09-04

創大業千秋昌盛 展宏圖再就輝煌 橫批:大展宏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