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託列託的作品評價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娛樂
  • 2022-05-20

丁託列託的作品評價刈風丶963E 2016-05-27

作品繼承提香傳統又有創新,在敘事傳情方面突出強烈的運動,且色彩富麗奇幻,在威尼斯畫派中獨樹一幟。佛羅倫薩手法主義有兩種趨向,一是反古典的傾向,二是優美雅緻的傾向。丁託列託要把這兩種傾向合二為一。同時,依據傳說,他立志“要像提香一樣繪畫,像米開朗基羅一樣設計。”他的意思是要把提香的色彩與米開朗基羅的素描結合起來,創造別開生面的新藝術。他將這兩方面結合得很成功,因為他的素描絲毫沒有米開朗基羅的印記,而他的色彩也根本不像提香的風格。

丁託列託善於透過多視點強化透視效果,營造戲劇化構圖。其畫面色彩充滿幻想,光線閃動不定,人物動作誇張,往往呈現超乎尋常的短縮形體。瓦薩里雖然羨慕他的技巧,但接受不了他那強烈的表現主義慾望,曾抱怨說丁託列託簡直將藝術當玩笑。但正是這種別開生面的創新,造就了聞名於世的丁託列託。

丁託列託是威尼斯文藝復興晚期的畫家之一。在威尼斯的許多大畫家中,唯有他出生在威尼斯本地,是個地道的威尼斯畫家。據記載,丁託列託一生無特殊嗜好,對生活的歡樂和財富的佔有慾都很淡漠,但終日畫畫,腦子裡充滿各種藝術構思。在有關的文獻上說,丁託列託對作品的報酬從不計較,常常只收取顏料和畫布費用。他的一生也比較平靜安和,無大起大落,幾乎全在威尼斯度過,只有兩次短暫離開故鄉:一次是1545年去羅馬旅行;另一次是1546年接受曼圖亞的貢沙加侯爵召見。他沒有像提香那樣攀附豪貴,或者受到權貴們的青睞,因而他的藝術較少有富貴光華的特點,而含有更多的民主主義色彩。丁託列託在1539年成名以前,畫績不明。關於他的師承,各家記載不一。一說他是提香的弟子,因技藝高明和態度不遜受老師嫉妒而被逐出門外;一說他的老師是斯克雅伏尼與巴尼法齊奧·維羅內塞。現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後一記述根據不足。從風格上看,丁託列託得益於米開朗琪羅和提香藝術的很多。

丁託列託在1555年和銀行家的女兒弗爾斯蒂娜·底·弗吐可威結婚,他們在迪羅爾特教堂附近買了一所房屋,許多大幅傑作都是在這裡的小畫室中完成的。 丁託列託早期的代表作有《貝爾沙查爾宴會》、《聖馬可的奇蹟》。後一幅畫是畫家為聖馬可同信公會所作。畫面上描寫的是信仰基督教的貧困教徒,因崇拜殉教的聖馬可的遺物而受到虐殺,他們或被斷手足,或被挖眼。當聖馬可奇蹟般地出現時,教徒們得到了拯救,這一作品顯示了丁託列託在繪畫中重表現、重內在激情的特色,畫面不求嚴整、平衡,而追求動亂中的節奏;人物形體修長,動勢激烈。丁託列託大膽地運用了“短縮法”,畫出在飛舞中降落的聖者。周圍群眾驚愕的表情、顫動的體姿,反映出微妙的心理變化。畫面有很強的戲劇性,但無矯揉造作之感。丁託列託多次以聖馬可事蹟為創作題材,如《聖馬可遺體的發現》,便是其中較出色的一幅。

1555年,丁託列託為威尼斯聖瑪利亞·德爾·奧爾託教堂畫了《瑪利亞參拜教堂》。此畫的處理打破了傳統程式,年幼的瑪利亞被安排在陡直的臺階上,吃力地向高處攀登,似乎象徵人類企求光明和幸福需要經歷苦難的歷程。在丁託列託筆下,現實的人類是普通的人民群眾,他們的形象具有勞動者的美,這比較明顯地表現在為瑪利亞指引道路的女性形象中。此外,構圖中充滿激情的韻律感和細部的裝飾趣味(如臺階上的圖案),也頗引人注意。

當時,丁託列託創作了多幅裸體畫,其中著名的有《維納斯、烏爾剛及馬爾斯》、《蘇珊娜及二長老》等。1563年,聖馬可同信公會徵求大廳的天花板裝飾畫,應徵的畫家均提交草稿。丁託列託卻提交了完成的畫稿。公會認為這不屬應徵範圍,因而拒付酬金。丁託列託卻不計較,把完成的稿子奉送,他為聖馬可同信公會創作了50餘幅作品。後來這裡成了丁託列託作品的陳列場所。從1564年到1587年,丁託列託為聖洛可公會完成了一系列大幅作品,據說報酬微薄,每年僅得100杜卡特。他為聖洛可公會客寓“阿爾貝哥”大廳畫的《耶穌在十字架上》,是一幅高5米多、寬12米的大畫,佔據了大廳入口處的整個壁面,氣勢十分宏偉。丁託列託為該大廳創作的還有《在彼拉多面前的耶穌》、《揹負十字架》等等,都是表現耶穌受難的場面。此外,丁託列託為二樓的大廳創作了《天上聖食》、《摩西從岩石中引出泉水》、《膜拜銅蛇》等畫面。1583年,丁託列託又為樓下大廳創作了以聖母瑪利亞的歷史為題材的壁畫,畫面有《逃亡埃及》、《抹大拉的瑪利亞》、《埃及的瑪利亞》、《牧人來拜》等等,在這些畫幅中,畫家借聖經題材,描繪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場景,有時還把自己畫在畫面之上。

還在1571年時,威尼斯共和國總督為紀念對土耳其作戰的勝利,徵集以“雷朋特海戰”為題的作品,丁託列託帶著自己完成的作品去應徵,雖被選中,但遭到同行們的非議,因為一般均以草稿應徵,丁託列託這樣做被認為是不道德的。1577年,總督府遭到火災,丁託列託的畫被毀,據說是為了懲罰他的“不道德”行為,威尼斯當局竟然另請一位平庸的畫家安羅列亞·威京茲伊努製作。由於丁託列託技藝出眾,後來還是交給他不少訂件,其中為會議大廳製作的《天堂》一畫,寬22米,高7米,是歐洲畫史上罕見的大幅布面油畫。另外,丁託列託還創作了以神話為題材的4幅寓意性的裝飾畫:《酒神和阿里阿德納》、《米涅瓦和戰神》、《羅馬的商業神和三美人》、《火神的打鐵場》,這些裝飾畫讚美和頌揚了威尼斯的海上威力和外交的明智,讚美了它的富饒美麗和不可戰勝。 丁託列託盛期的不少作品重人物激情的表現,後期則有悲愴的情調,似乎是16世紀末多災多難的威尼斯社會的折影。丁託列託藝術的民主性表現在人物塑造多以當時的市民及手工業者為模特兒,賦予宗教畫以世俗的氣息。

寫實、準確的造型是丁託列託藝術的基礎,他忠實地觀察客觀世界,認真地研究一切客觀物象。據史學家記載,他的人體畫都經過實際的寫生,變化多種姿勢,細心琢磨。作為輔助手段,他用蠟或黏土做好小雕像,並加上衣服,使衣服褶紋顯示出來。此外,他把做好的人體雕像放在用紙板做成的建築模型中或掛在空間,用燭光照明,研究它的遠近和深度、空間感及光的效果。因此,丁託列託的畫真實感很強,但又不同於真實景象的寫生,而有相當多的虛幻成分。這種虛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對光的特殊感覺和運用所造成。他畫中的光線很難確定是日光還是夜光,而是某種不確定的、富有幻想的光。據說這曾使丁託列託的朋友巴莎諾讚歎不已。丁託列託既運用明暗法來幫助刻畫人物的心理,還用奇異的光加強畫面的夢幻、神秘的氣氛。丁託列託運筆敏捷,瓦薩利在評價丁託列託的畫時說:“他不只是工作速度快,他的作品殘留下粗獷的筆觸,使人看不出他的畫作已經完成。”“未完成感”不是丁託列託藝術的瑕疵,更不是表明他技法的粗糙,而是他用筆觸追求光和運動感的結果,也是他內在的即興創作慾望的表現,還可以說這是他特有的一種畫風。丁託列託承繼了提香豐醇的色彩體系,與同時代的許多畫家相比,他偏愛暖色系的色調。不過他的暖色調不像提香那樣豔麗,他的色彩更沉著、豐富。丁託列託與他同時代的維羅內塞,依照前輩大師的“美的樣式”加以變化創造了別具風格的、充滿了幻想和想象的藝術佳作。

丁託列託的作品評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