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為什麼要改嫁?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娛樂
  • 2022-08-05

李清照為什麼要改嫁?匿名使用者 2013-12-11

1、李清照是否再嫁?

李清照的父親名叫李格非,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元佑後四學士之一;母親也頗能文(我曾找來《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其中《宋史�6�1李格非傳》記載李清照母親“亦善文”)。李清照十八歲的時候,嫁給太學生趙明誠。趙明誠的父親趙挺官居丞相,趙明誠自己也是金石考據家。兩人都是出身於優裕的書香門第,腹有詩書氣自華,父親又都是高官,婚後夫妻倆感情篤深,每日裡投詩報詞。這樣的婚姻,實是羨煞旁人。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沒有愛情轉移,但也沒能求到。

然而樂極生悲,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李清照夫婦逃到南方,緊接著趙明誠病死。李清照既要逃避金兵的追擊,又要給丈夫辦喪事,還要轉運從家裡帶出來的書兩萬卷、丈夫的金石刻兩千卷,還有其他文物。“葬畢,清照大病,僅存喘息。”屋漏偏遭連夜雨,恰在此時又有人指責他丈夫通敵賣國,災難接踵而來。李清照一個羸弱的女子,一邊四處流浪,一邊變賣家產為趙明誠洗清罪名,實在不堪其苦。

《中國名人百傳》這樣描述當時李清照的處境:“……她手中的珍貴文物又引來無數人的覬覦,有官軍李將軍的強行霸佔,有御醫王繼先的強行購買,有鄰居鍾復浩的掘壁偷盜,更有不擇手段的張汝舟強行騙婚。婚後張汝舟因一時不能把李清照的文物騙出來,就對她拳打腳踢(公子乘龍按:李清照當時已經五十多歲了,還受這等凌辱,哎)。李清照不堪折磨,告發了他騙取官職的惡行,使他受到懲罰。而她也因告發親人而落下牢獄之災,後由友人的幫助才出獄……”

在無比同情李清照的同時,我也不禁產生疑問:李清照真的再嫁給了周汝舟?

不僅《中國名人百傳》這樣記載,在陳祖美著的《李清照評傳》裡,也有“病中再嫁,所遇匪人”這樣的章節。我連日來翻遍各種典籍,發現其他很多書中也持這種觀點。《苕溪漁隱叢話》記載:“易安(李清照)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碧雞漫志》也謂李清照“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朱或的《萍洲可談》卷中雲:“(李清照)不終晚節,流落以死。”洪适跋《趙明誠(金石錄)》裡記載:“趙君(趙明誠)無嗣,李(清照)又更嫁。”等等。此外,在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說“格非之女(指李清照),先嫁趙”,雖無下文,但我們也能透過那個“先”字看出這句的潛臺詞是:李清照後面還嫁了。

更絕的是,在一本叫做《投內翰綦公崈禮啟》的書裡——據說是李清照本人的親自敘述:“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友兇橫者十旬”“居囹圄者九日”,此三句恰恰暗合了《中國名人百傳》裡的“再嫁”“離異”“入獄”三事。這樣看來,李清照再嫁一事,應該是可以蓋棺定論的了。

但臺灣李敖逆大眾之意,冒著被千夫指萬人砸的危險,頭戴鋼筋鍋子身批進口蓑衣腳穿防滑跑鞋勇敢地跳出來為李清照翻案。在他的《千秋評論》裡,他這樣寫道:“李清照的沒有再嫁,在歷史上可以成為定說了,這是稍懂基本考證的人都知道的。李易安有文才、有學問,但是因為是女人,又才氣太露(晏殊、歐陽修、晏幾道、柳永、蘇軾、秦觀、黃庭堅等大文學家都被她批評過),所以被當時許多人嫉妒,硬給她造謠言,說她在趙明誠死後改嫁張汝舟了;改嫁後又所遇非人,告到縣裡去,又判決離婚了。其實這些都是謊話。”然後下面列舉了六條證據,來論證李清照沒有再嫁。

李敖論證出李清照沒有再嫁,我通觀全文,裡面引經據典邏輯嚴謹對每個細節都進行了全方面的分析,因為是“後發制人”,論證過程是建議在前人已有資料上的,似乎已經可以把以前的結論推翻。但也就是這個時期,黃盛璋發表《李清照事蹟考辯》一文,就“改嫁”事件做了考證,再次得出“李清照晚年改嫁張汝舟,但不久又離異”是事實的結論。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對立雙方又都言之鑿鑿證據充足,誰也說服不了誰。孰是孰非,我看只有花幾塊錢到供銷社去買一瓶“敵敵畏”或“三步倒”喝下,自己去地下問一問李清照了。

2、李清照卒於何年?

關於這個問題,各書的記載也是五花八門。《李清照詞全集》裡寫道:“李清照(1084年——約1151年)”《李清照評傳》裡記載:“六十七歲(1150年紹興二十年),是年或上年,清照攜所藏米芾墨跡,兩訪其子米友亡。”此書作者認為李清照死於1149年或1150年,稍有偏差。而我看《唐詩宋詞元曲》裡寫的是“李清照(1084——1155?)”,時間延後了四五年,《宋詞鑑賞大辭典》裡記載的是“李清照(1081—1155?)”,這和《唐詩宋詞元曲》裡記載的卒年相同,但卻把出生提前了3年。最讓我瞠目結舌的是,李敖有一段文字是這樣記載的:“……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戊辰(1148)三月,這時李易安大概已經死了很久了。”我不禁嘆一聲:這撲朔迷離的歷史啊……

也許,李清照卒於何年,人們已無從考證,但是至少可以知道,李清照晚年已經被時人遺忘,一個人孤獨的靜靜的死去,以至誰也不知道她是什麼時候離開人世的。李清照晚年有一首詞:“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可見她死前曾經長期臥床不起,此時她已年近七十,家道破落,趙明誠也早已死去了二十多年,一個人僵臥孤村,看那淒雨殘月,傷春悲秋。曾經絕代風華,詞震文壇,獨領風騷;曾經婚姻美滿,香車寶馬,優裕典雅,哪曾想晚景竟是如此淒涼?這時,我眼前又閃現出那個“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的嬌憨少女來,閃現出那個“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澀少女來,閃現出那個“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明朗少女來,閃現出那個“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的閒情少女來……

輕輕掩卷,默默嘆息。

李清照為什麼要改嫁?xiaowoniusunny 2018-07-27

李清照改嫁的原因是:

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達杭州。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傷痛百般走投無路的絕境。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為什麼要改嫁?匿名使用者 2013-12-11

持“改嫁”說者主要以《上內翰綦公啟》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記載為根據,認為趙明誠去世後,清照孤苦伶仃,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飽嘗了人間的苦難。她希望有所依靠,能過上較為安定的生活。於是她被媒人“如簧之說”和“似錦之言”所迷惑,糊里糊塗地再嫁了張汝舟。婚後,她發現張汝舟像一個市儈,實難同他安度晚年,便想趁早離異。張汝舟則為了奪取李清照的書畫,古器物等,卻想早點把她折磨死,所以經常地虐待她.清照無法忍受,提出離婚。為了訴訟的勝利,她不得不同時檢舉了張“妄增舉數入官”的違法行為.按照宋代刑法,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屬實,也要判處徒刑兩年。清照明知如此,還是告發了他,同時也提出了離婚的要求。後來,這件事被她的親戚翰林學士綦崇禮知道了,綦崇禮是宋高宗的親信,出面干涉此事,才使清照既離了婚,又免了刑事處分。為此,清照特意寫了一篇《上內翰綦公啟》,向他表示感謝。

執“辨誣’說者認為:第一,《上內翰纂公啟》的全文,始見於李清照去世多年後,趙彥衛的《雲麓漫鈔》,而這本書是雜記古今天文、地理,制度、故事的筆記之類的著作,其中有記載失實之處。據《上內翰綦公啟》所述的內容、情節分析,很難判定它是李清照所作,至少已不完全是李清照的原作。第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清照去世四十多年才降生的李心傳所作。《要錄》的有關記載先說張汝舟有違法行為,被其妻李氏檢舉而入官定罪,而後又補上一筆說“李氏,格非女,能為歌辭,自號易安居士。”,這種寫法很不合乎行文的規律。上文的“李氏”只是與清照同姓者,而下文顯系攻擊清照者所加,可能與清照寫諷刺詩抨擊時政有關,李心傳不察,照搬了原材料。故而,由上述兩種材料的記載就認為李清照改嫁張汝舟是不能成立的。

李清照為什麼要改嫁?匿名使用者 2013-12-11

我支援李清照晚年沒有改嫁的說法,覺得可信!

李清照為什麼要改嫁?浩星華藏BS 2020-03-04

因為李清照不喜歡前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