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在哪一年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娛樂
  • 2021-09-07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在哪一年 ㄣ思念ベ死念 2級 2008-08-05 回答

BC334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在哪一年 ♫_換個方式継續 4級 2008-08-05 回答

公元前343年春,馬其頓國王亞力山大大帝率步兵30000,騎兵5000遠征波斯,開始了他的東征之旅。亞力山大率軍入亞洲後,首先在小亞細亞的格拉尼庫河畔打敗了波斯軍隊,佔領了波斯首都。公元前329年,亞歷山大又進軍中亞。由於中亞人民的奮力抵抗,亞歷山大只好轉向東南方,妄圖征服恆河流域。士兵早已厭戰,又遇到暴雨和熱帶病的襲擊,迫使亞歷山大率軍回到新都巴比倫,至此亞歷山大東征結束。透過東征,亞歷山大建立起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帝國領土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南括埃及,北抵中亞。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在哪一年 Blazing7. 6級 2008-08-05 回答

公元前343年春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在哪一年 武可奈何花落去 14級 2008-08-05 回答

公元前343年春。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在哪一年 simple 3級 2008-08-05 回答

公元前334~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爭。

公元前4世紀,希臘各城邦內部及各城邦之間矛盾錯綜複雜,衝突持續不斷。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乘機運用外交手腕、金錢利誘和軍事進攻等手段插手希臘事務。前337年,腓力二世確立對全希臘的霸權後,在科林斯召開各邦大會,宣佈各邦間停止戰爭,建立以他為盟主的泛希臘同盟,並以“復仇”為藉口決定對波斯宣戰。前336年夏,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三世在平息內亂和鎮壓希臘人的反叛後,即調兵遣將,準備東征。前335年秋,亞歷山大以馬其頓軍為主,僱傭兵和各邦盟軍為輔,組成一支遠征軍(約3萬步兵、5000騎兵、160艘艦船)。前334年初春,他授權安提帕特將軍攝政,親率遠征軍從都城派拉出發,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開始東征。

當時的波斯帝國是個沒落的軍事奴隸制國家,在大流士三世統治下,內政腐敗,政局不穩,國勢日衰。波斯在小亞細亞僅部署有騎兵2萬、希臘僱傭兵2萬、艦船400餘艘。前334年5月,亞歷山大遠征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後,在馬爾馬拉海南岸格拉尼庫斯河遭到波斯軍阻擊。波斯軍約3萬人沿河東岸展開,以騎兵為第一線,步兵為第二線,憑岸固守,阻敵渡河。遠征軍則置步兵方陣於中央,兩翼為騎兵。亞歷山大命令先頭部隊佯動,誘使敵軍向左移動,待其隊形出現間隙,乘機率右翼主力渡河,猛撲敵陣中央。激戰中,馬其頓軍發揮長矛優勢大量殺傷敵人。波斯騎兵亡千餘人,其步兵遭馬其頓軍四面打擊,迅即潰敗,2000餘人被俘。遠征軍僅亡百餘人。

初戰告捷,亞歷山大乘勝率遠征軍沿小亞細亞西海岸南下,先後佔領呂底亞、卡里亞、呂基亞等地,隨後北上安哥拉(今安卡拉),東進卡帕多細亞,再南下奇裡乞亞。前333年10月,遠征軍在西利西亞東部的伊蘇斯之戰中擊敗大流士三世所率12~13萬大軍,打開了通往敘利亞、腓尼基的門戶。大流士逃過幼發拉底河收拾殘部,同時派出使者求和,遭拒絕。亞歷山大率軍繼續南下腓尼基,拔除波斯海軍據點,從而確保了遠征軍與希臘之間的交通線。前332年初,遠征軍抵達濱海要塞提爾(今黎巴嫩的蘇爾),遭堅決抵抗,經7個月陸海夾攻,始破該城。此役,8000多提爾人戰死,3萬多人被俘。此後,亞歷山大又用兩個月時間攻佔加沙。至此,遠征軍徹底摧毀波斯海軍基地,切斷波斯人的陸海聯絡,奪取了地中海制海權。11月,亞歷山大進軍埃及,兵不血刃,佔領上下埃及。

前331年春,亞歷山大率步兵4萬、騎兵7000從埃及出發,經巴勒斯坦、腓尼基插入兩河流域北部,向波斯腹地巴比倫尼亞與伊朗高原進軍。為保證給養,他把進軍路線選在底格里斯河東岸人煙稠密地區,於9月渡過底格里斯河,10月在高加米拉之戰中大獲全勝。大流士三世逃往米底。遠征軍乘勝南下,輕取巴比倫,佔波斯都城蘇薩,隨後進入伊朗高原,洗劫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經短期停留後繼續北上,向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進發,追擊波斯國王。在米底首府,亞歷山大遣回希臘盟國士兵。前330年夏,亞歷山大沿裡海南岸東進,進入帕提亞(安息)時,大流士三世已被其屬下巴克特里亞(大夏)總督拜蘇斯所殺。古波斯帝國及阿契美尼德王朝至此滅亡,亞歷山大成為波斯統治者。

波斯帝國滅亡後,亞歷山大繼續領兵東進,於前329年春穿越興都庫什山,侵入巴克特里亞,追擊拜蘇斯至粟特 ,並將其處死 。在粟特遇到當地居民激烈反抗,其中尤以地方貴族斯皮泰門領導的起義威脅最大。起義軍曾一度收復首都馬拉坎達(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給遠征軍以沉重打擊。亞歷山大在中亞細亞征戰兩年餘,方將起義軍鎮壓下去。前327年夏,他為富庶的印度河流域所吸引,離開巴克特里亞,率兵約3萬人沿考芬河(今喀布林河)經開伯爾山口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區。前326年4月,遠征軍由布克法拉城抵達希達斯佩斯河(今傑赫勒姆河),與波魯斯王國軍隊隔岸對峙。亞歷山大率軍渡河作戰,消滅波魯斯步兵近2萬、騎兵3000,迫使波魯斯國王投降。遠征軍繼續東進,抵達希發西斯河畔。此時,軍中疫病流行,官兵厭戰情緒增長,亞歷山大被迫於前326年10月決定停止東征並撤軍。他分兵水旱兩路沿印度河順流而下,在印度河口附近再兵分三路:海路經阿拉伯海入波斯灣至幼發拉底河口(希臘人從未走過的新航線);陸路一支經印度洋沿岸西行,由亞歷山大親率;另一支北上阿拉霍西亞,然後向西與亞歷山大會合。前324年春,亞歷山大返抵巴比倫,東征結束。

亞歷山大東征是一場掠奪性戰爭。遠征軍連續作戰10年,行程萬餘里,進行上百次強渡江河、圍城攻堅以及山地、平原地和沙漠地作戰,建立了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亞歷山大帝國。作戰中,亞歷山大正確選擇戰略方向,合理運用馬其頓方陣戰術,善於組織步兵與騎兵、陸軍與海軍協同作戰,軍事手段和政治手段並用等,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留下光輝一頁。亞歷山大東征給當地人民造成深重災難,但客觀上也促進了希臘與亞非諸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在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在哪一年 問問使用者 6級 2008-08-05 回答

亞歷山大東征Alexander‘s Anabasis

“把戰爭帶給亞洲,把財富帶回希臘”

公元前334~前32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對東方波斯等國進行的侵略戰爭。

公元前4世紀,希臘各城邦內部及各城邦之間矛盾錯綜複雜,衝突持續不斷。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乘機運用外交手腕、金錢利誘和軍事進攻等手段插手希臘事務。前337年,腓力二世確立對全希臘的霸權後,在科林斯召開各邦大會,宣佈各邦間停止戰爭,建立以他為盟主的泛希臘同盟,並以“復仇”為藉口決定對波斯宣戰。前336年夏,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三世在平息內亂和鎮壓希臘人的反叛後,即調兵遣將,準備東征。前335年秋,亞歷山大以馬其頓軍為主,僱傭兵和各邦盟軍為輔,組成一支遠征軍(約3萬步兵、5000騎兵、160艘艦船)。前334年初春,他授權安提帕特將軍攝政,親率遠征軍從都城派拉出發,渡過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開始東征。

當時的波斯帝國是個沒落的軍事奴隸制國家,在大流士三世統治下,內政腐敗,政局不穩,國勢日衰。波斯在小亞細亞僅部署有騎兵2萬、希臘僱傭兵2萬、艦船400餘艘。前334年5月,亞歷山大遠征軍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後,在馬爾馬拉海南岸格拉尼庫斯河遭到波斯軍阻擊。波斯軍約3萬人沿河東岸展開,以騎兵為第一線,步兵為第二線,憑岸固守,阻敵渡河。遠征軍則置步兵方陣於中央,兩翼為騎兵。亞歷山大命令先頭部隊佯動,誘使敵軍向左移動,待其隊形出現間隙,乘機率右翼主力渡河,猛撲敵陣中央。激戰中,馬其頓軍發揮長矛優勢大量殺傷敵人。波斯騎兵亡千餘人,其步兵遭馬其頓軍四面打擊,迅即潰敗,2000餘人被俘。遠征軍僅亡百餘人。

初戰告捷,亞歷山大乘勝率遠征軍沿小亞細亞西海岸南下,先後佔領呂底亞、卡里亞、呂基亞等地,隨後北上安哥拉(今安卡拉),東進卡帕多細亞,再南下奇裡乞亞。前333年10月,遠征軍在西利西亞東部的伊蘇斯之戰中擊敗大流士三世所率12~13萬大軍,打開了通往敘利亞、腓尼基的門戶。大流士逃過幼發拉底河收拾殘部,同時派出使者求和,遭拒絕。亞歷山大率軍繼續南下腓尼基,拔除波斯海軍據點,從而確保了遠征軍與希臘之間的交通線。前332年初,遠征軍抵達濱海要塞提爾(今黎巴嫩的蘇爾),遭堅決抵抗,經7個月陸海夾攻,始破該城。此役,8000多提爾人戰死,3萬多人被俘。此後,亞歷山大又用兩個月時間攻佔加沙。至此,遠征軍徹底摧毀波斯海軍基地,切斷波斯人的陸海聯絡,奪取了地中海制海權。11月,亞歷山大進軍埃及,兵不血刃,佔領上下埃及。

前331年春,亞歷山大率步兵4萬、騎兵7000從埃及出發,經巴勒斯坦、腓尼基插入兩河流域北部,向波斯腹地巴比倫尼亞與伊朗高原進軍。為保證給養,他把進軍路線選在底格里斯河東岸人煙稠密地區,於9月渡過底格里斯河,10月在高加米拉之戰中大獲全勝。大流士三世逃往米底。遠征軍乘勝南下,輕取巴比倫,佔波斯都城蘇薩,隨後進入伊朗高原,洗劫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經短期停留後繼續北上,向米底首府埃克巴坦那進發,追擊波斯國王。在米底首府,亞歷山大遣回希臘盟國士兵。前330年夏,亞歷山大沿裡海南岸東進,進入帕提亞(安息)時,大流士三世已被其屬下巴克特里亞(大夏)總督拜蘇斯所殺。古波斯帝國及阿契美尼德王朝至此滅亡,亞歷山大成為波斯統治者。

波斯帝國滅亡後,亞歷山大繼續領兵東進,於前329年春穿越興都庫什山,侵入巴克特里亞,追擊拜蘇斯至粟特 ,並將其處死 。在粟特遇到當地居民激烈反抗,其中尤以地方貴族斯皮泰門領導的起義威脅最大。起義軍曾一度收復首都馬拉坎達(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給遠征軍以沉重打擊。亞歷山大在中亞細亞征戰兩年餘,方將起義軍鎮壓下去。前327年夏,他為富庶的印度河流域所吸引,離開巴克特里亞,率兵約3萬人沿考芬河(今喀布林河)經開伯爾山口侵入印度河上游地區。前326年4月,遠征軍由布克法拉城抵達希達斯佩斯河(今傑赫勒姆河),與波魯斯王國軍隊隔岸對峙。亞歷山大率軍渡河作戰,消滅波魯斯步兵近2萬、騎兵3000,迫使波魯斯國王投降。遠征軍繼續東進,抵達希發西斯河畔。此時,軍中疫病流行,官兵厭戰情緒增長,亞歷山大被迫於前326年10月決定停止東征並撤軍。他分兵水旱兩路沿印度河順流而下,在印度河口附近再兵分三路:海路經阿拉伯海入波斯灣至幼發拉底河口(希臘人從未走過的新航線);陸路一支經印度洋沿岸西行,由亞歷山大親率;另一支北上阿拉霍西亞,然後向西與亞歷山大會合。前324年春,亞歷山大返抵巴比倫,東征結束。

亞歷山大東征是一場掠奪性戰爭。遠征軍連續作戰10年,行程萬餘里,進行上百次強渡江河、圍城攻堅以及山地、平原地和沙漠地作戰,建立了西起巴爾幹半島、尼羅河,東至印度河的龐大亞歷山大帝國。作戰中,亞歷山大正確選擇戰略方向,合理運用馬其頓方陣戰術,善於組織步兵與騎兵、陸軍與海軍協同作戰,軍事手段和政治手段並用等,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留下光輝一頁。亞歷山大東征給當地人民造成深重災難,但客觀上也促進了希臘與亞非諸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在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