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轉基因食品對人類與生態的利與弊(哀求眼神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美食
  • 2022-10-28

求轉基因食品對人類與生態的利與弊(哀求眼神熙霧 2011-06-23

影響基因漂流的因素包括生物學和物理因素。前者指不同植物種的地理分佈是否重疊、生殖交配方式和可交配性、花期是否相遇、每天的開花節律是否重疊、花粉和柱頭的生活力等。後者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條件、風向風速、是否有隔離屏障等。

在歐洲環境局關於基因漂流的專題報告中,列出了油菜、甜菜、馬鈴薯、玉米、小麥、大麥、果樹等作物基因漂流及其環境風險分析的詳細研究結果。澳大利亞也公佈了玉米、桉樹、棉花、油菜、小麥、燕麥等作物的基因漂流和環境風險分析的研究報告。我國正在做這方面的系統研究。單從水稻的相關研究來看,轉基因水稻向常規稻的基因漂流風險很低;向不育系的基因漂流風險高;對普通野生稻有低至中等程度的風險。

在轉基因作物生態影響討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對作物起源中心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如轉基因玉米對墨西哥玉米地方品種的影響。2001年11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兩位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文章,稱在墨西哥南部Oaxaca地區採集的6個玉米地方品種樣本中,發現有CaMV35S啟動子及Novartis Bt11抗蟲玉米中的adhl基因相似序列。綠色和平組織藉此大肆渲染,說墨西哥玉米已經受到“基因汙染”,甚至指責墨西哥小麥玉米改良中心(CYMMIT)的基因庫也可能受到了“基因汙染”。但很多科學家指出,該報道不僅在試驗方法上有錯誤,而且對結果的解釋也值得質疑。所謂測出的35S啟動子,經複查證明是假陽性。所稱Bt玉米中的adh1基因則是“張冠李戴”,因為轉入Bt玉米中的基因序列是adhl-1S基因,而作者測出的是玉米中的adhl-1F基因。對此,《Nature》編輯部發表宣告,稱“這篇論文證據不足,不足以證明其結論”。CYMMIT也發表宣告指出,經檢測種質資源庫和重新從田間收集的152份材料,在墨西哥任何地區都沒有發現35S啟動子。

當然,轉基因玉米和栽培玉米之間發生基因漂流是可能的,但這不能渲染為“基因汙染”,並作為禁止轉基因作物的理由。任何商用品種中的基因,不管是轉基因還是非轉基因,均可漸滲進地方品種中。有理由認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包括玉米雜交種遺傳背景的狹窄對遺傳多樣性的影響,明顯大於目前Bt玉米中轉基因的漸滲。為避免或減少基因漂流,科學的做法是依據墨西哥玉米地方品種及其近緣野生種如玉米草的分佈以及它們與栽培玉米的可交配性,將墨西哥分成不同的地理區,以準確地評價轉基因玉米的環境風險。

3。2 轉基因作物是否會變成農田雜草或入侵農業和自然生態系統

不同人群對什麼是雜草看法不同,不同地區對雜草的態度也不同。典型的雜草特性,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雜草種,也不能預測具有這些特性的作物是否會變成雜草,如英國的49種一年生雜草有些只具有這些特性的一半。

雜草的通性是適應性和可逆性強、種子休眠、無限生長、連續開花和結籽以及種子擴散。轉基因育種和常規育種是不會把這些特性轉回到作物中的,因其嚴重影響作物的農藝性狀。轉單個基因或少數幾個基因也不會使作物帶有這些性狀,因此,轉基因作物品種與常規栽培品種一樣,不可能變成雜草。現有的作物品種也不可能再回到雜草狀態。牧草和油菜的馴化史較短, 最有可能回到雜草狀態,原因是其種子生產量大,經常出現自生苗。正因如此,很多觀察者把油菜作為研究轉基因作物是否有潛在入侵性的“模式系統”。

有人發現,在加拿大油菜地裡,由於轉基因漂流,在加拿大油菜地裡發現個別油菜植株可抗1~3種除草劑,有人稱為“超級雜草”。事實上,這種油菜可被2,4-D全部殺死。“超級雜草”並不是科學術語,而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超級雜草”存在。即便發現有抗多種除草劑的雜草,人們還可研製新的除草劑來對付它們。當然,油菜的異交率高,且在自然界中存在可以與之雜交的相關物種和雜草,因此,對其基因漂流的後果需加強跟蹤研究。自生苗問題取決於作物的栽培管理措施及當地的環境條件,一般只存活1季。自生苗群落的定居,通常是因為有新的自生苗不斷產生,並不是群體自身複製繁殖的結果。

據報道,帶有高含硬脂酸鹽性狀的轉基因油菜,其種子在土壤中的壽命延長;但該性狀也導致幼苗生活力下降, 降低多產能力,利弊相抵。因此,不能將單一指標的改變作為衡量作物入侵性的標準。目前的結果是,就將其基因轉入其他物種的可能性而言,大多數轉基因作物並不比非轉基因作物高。多年來育種家已將許多抗蟲、抗病、抗逆品種釋放至環境中,在育種史上並未發現有增加相關雜草存活力和擴散性的情況。

3。3 轉基因作物的間接生態影響

間接生態影響是一個很廣的傘狀概念,包括對非靶生物、有益昆蟲及土壤生物群落的影響等等,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領域,對測定什麼以及如何測定仍有爭論。任何生態影響都包括有利的一面和潛在風險的一面,重要的是轉基因作物的潛在間接生態影響是否與常規作物品種在質和量上不同。以抗蟲Bt作物為例,其潛在生態影響包括兩方面:(1)對非靶生物的直接影響;(2)透過食物鏈對非靶生物的間接影響。

對非靶生物的直接影響是指其毒性。Bt蛋白專一性地針對某些昆蟲如鱗翅目昆蟲,而不是專一性地針對某一種昆蟲,因此對同一類昆蟲仍可產生影響。如Bt玉米的花粉對大斑蝶幼蟲的影響。Losey等報告,在實驗室中用沾有Bt玉米(N4640)花粉的馬利筋葉片飼餵大斑蝶的幼蟲,死亡率達44%,從而引發了Bt玉米環境風險的爭論。隨後的研究結論是,目前商業化栽培的Bt玉米雜種的花粉對大斑蝶種群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其根據是:大部分雜種玉米花粉中Bt蛋白的表達量很低,在田間達不到急性毒性值,玉米散粉期與大斑蝶幼蟲發生期很少重疊。斑蝶減少的真正原因是農藥的過度使用及墨西哥生境的破壞。因此由實驗室結果推導田間實際情況必須非常謹慎。

研究對非靶生物的間接影響更難,如Bt作物對害蟲天敵和寄生蜂等的影響。採取常規農業措施,用廣譜殺蟲劑殺死目標害蟲,其捕食性天敵或寄生性昆蟲因食物減少,一樣會受到影響。

3。4 種植轉基因作物是否會導致“超級害蟲”和“超級病害”

有人擔心,抗蟲、抗病轉基因作物的廣泛應用是否會對害蟲和病原物增加選擇壓,從而產生“超級害蟲”和“超級病害”。“超級害蟲”和“超級病害”同樣不是科學術語。作物育種史清楚地表明,害蟲和病原體可很快地以新的抗性基因適應新的作物品種,作物改良永無休止。

如果簡單地因為靶標害蟲或病原物可克服作物的抗性而停止抗蟲、抗病新品種的選育,則世界糧食供應的壓力將更大。減小害蟲或病原體抗性發展的戰略應是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包括利用作物中的抗性基因、施用化學農藥、採用生物防治及作物栽培管理措施等,關鍵是要定期監測病蟲害對控制措施的反應和變化。

解決抗性基因失效的一個途徑是用多系混合品種,即多個近等基因系混合。近等基因系遺傳背景相同,不同的只是每個基因抗病原菌的一個特定小種。多系混種可增加持久抗性,提高生產穩定性,在穀類作物中相當有效。但多系品種在概念上從未發揮其最大潛能,因為常規育種培育多系品種相當難,特別是非自交作物,如營養繁殖作物和異交作物。轉基因近等基因係為培育具有不同基因抗不同害蟲或不同病原菌的多系品種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它還可擴大應用至營養繁殖作物、異交作物和雜交種生產。因為多系品種可在播種前重新組合,並可根據害蟲和病原菌的變化加以調整。此外,還可透過轉基因技術在同一個轉基因作物中將多個抗性基因疊加,以防止抗病性的喪失。

4 結語

雖然植物轉基因技術不斷提高,研究工作也取得很大成就,轉基因作物在環境中的釋放也是必然的趨勢,是農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但由於生態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立體系統,轉基因作物對生態的影響是綜合而複雜的,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也不是一時可以表現出來的,有些方面還未被人們所認識,因此人們在發展轉基因作物的同時,一定要考慮到其長遠發展和影響,預計到其對生態可能存在的危險和影響,使所有的研究和應用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使轉基因技術真正造福人類。

基因工程是一種高技術,是把雙刃劍。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災難。轉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以透過風媒、蟲媒等途徑從花粉轉移到其他植物上。特別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以後,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生態風險。王俊傑等報道,隨著轉基因作物的不斷推廣,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影響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包括轉基因作物潛在的侵襲力,基因漂移,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等等。這些議題具有跨學科性和高度的複雜性。要正確評價它們,就必須設定一個合適的標準作為參照。透過傳統育種方法培育的新品種對環境的影響成為最合適的參照,這些新品種被廣為認可,是現代農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許多例項當中,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影響與透過傳統育種方式所得到的新品種對環境的影響非常相似。透過比較對轉基因作物進行恰當評價,會使植物轉基因技術更好的發揮作用。

張啟發認為轉基因作物的培育和應用,對作物持續增產,解決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重大問題,如水資源短缺、環境汙染、投入太高等,保障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農民的脫貧致富均能起到其他技術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積極推進轉基因作物的研發與產業化應迅速成為政府、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農民的共同行動。

參考文獻

1。 樊龍江,龐洪泉,吳月友,程旺大。 利用人工雜交方法研究轉基因對植物遺傳多樣性的影響。 生態學報

2。 高素紅,毛富玲,王江柱,吉志新,高寶嘉。 轉雙抗蟲基因741楊節肢動物群落生態安全性評價。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3。 賈士榮。 轉基因作物的環境風險分析研究進展。 中國農業科學,2004

4。 錢迎倩, 馬克平。 經遺傳修飾生物體的研究進展及其釋放後對環境的影響。 生態學報, 18

5。 錢迎倩, 田彥, 魏偉。轉基因植物的生態風險評價。 植物生態學報

6。 錢迎倩,魏偉,桑衛國,馬克平。 轉基因作物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生態學報

7。 任秋凌。 英國科學研究發現轉基因作物能危害野生生物。 草業科學

8。 王俊傑,郭偉翔,楊濤,王興智。 轉基因作物對環境影響的討論。 分子植物育種

9。 夏敬源,崔盤傑。 轉B1基因抗蟲棉在害蟲綜合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棉花學報

10。 張俊祥,程家瑜,周永春。 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狀況及其分析。 中國生物工程雜誌

11。 張啟發。 對我國轉基因作物研究和產業化發展策略的建議。 中國農業資訊

求轉基因食品對人類與生態的利與弊(哀求眼神capitalist178 2011-06-23

轉基因食品是人類為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人為改變食物之DNA結構

這樣人為的想要取代造物主的方法雖得施行

但必然會遭受大自然毀滅性的打擊

轉基因食品進入人體將要改變人體本身的DNA結構

這個是不符合大道自然的!

雖符合實驗科學!但用思維科學是無法推敲清楚的

加點分吧再送你部影片看看

你去百度 谷歌上面搜尋下孟山都 就清楚啦

再加點分吧!

求轉基因食品對人類與生態的利與弊(哀求眼神mosquito_qq 2011-06-23

呃。。。給你個網址你去看看合適不?寫的是生物倫理學角度討論轉基因的利弊的。。。http://wenku。baidu。com/view/1b7f112c7375a417866f8f4e。html

求轉基因食品對人類與生態的利與弊(哀求眼神地獄殺手凱萊 2011-06-24

(1),未進行較長時間的安全性試驗:基因化食品改變了我們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屬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質不是人類食品安全提供的部份,未進行長時間的安全試驗,沒有人知道這類食品是安全的。

(2),產生毒素:基因化食品能產生不可預見的生物突變,會在食品中產生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Losey,J。E。等(1999)報道,在一種植物 馬利筋葉片上撒有轉基因Bt玉米花粉後,普累克西普斑蝶食用葉片就少,長得慢,4天的幼蟲的死亡率44%。而對照組(飼餵不撒Bt玉米花粉的葉片)無一死 亡。轉基因作物產生的殺蟲毒素可由根部滲入周圍,但尚不清楚會產生何種影響。

(3),過敏或變態反應:基因技術會在食品中產生不 能預見的和未知的變態反應原。據報告,對巴西堅果產生過敏的主體也會對用該堅果基因工程化而得到的大豆產生過敏。科學家把巴西胡桃的特性移植到黃豆上去, 結果卻使一些對胡桃過敏的人在攝取黃豆時有過敏的可能。植物凝血素(Lectin)對有些害蟲來說是有毒的,轉基因食品不得含有此類有毒物質。

(4),減少食品的營養價值或降解食品中重要的成份:基因化的目的是去除或滅活人們認為不需要的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是未知的,但它是基本的。比如它 有自然的抑制癌症的能力(Pariza,M。W。,1990)。

美國的研究資料表明,在具有抗除草劑基因的大豆中,異黃酮類激素等防癌的成份減少了。基因 化食品的虛假新鮮感迷惑消費者。具有芳香、有光澤的紅色蕃茄能貯藏幾周,但營養價值較低。消費者在購買水果或蔬菜時,僅依靠外觀和質地,因此,不能準確判 定該產品的真實質量。營養物質在環境中自然迴圈受到轉基因微生物的干擾。

(5),產生抗菌素耐藥性細菌:基因技術採用耐抗菌素 (如抗卡那黴素、氨苄青黴素、新黴素、鏈黴素等)基因來標識轉基因化的農作物,這就意味著農作物帶有耐抗菌素的基因。這些基因透過細菌而影響我們。

英國的 研究顯示,轉基因作物中的突變基因可能會進入到生物有機體,突變的基因如跨越種群和轉移至細菌,其結果可能會導致新的疾病。雖然這種機會可能性很小,但如 出現無法治療的並廣泛傳播的對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的疾病時,其後果不堪設想。

荷蘭科學家發表在《新科學家》雜誌的試驗結果稱,設計一人造胃,對人消化轉基因 食物的過程進行模擬,發現DNA滯留在腸內,同時一些轉基因細菌能夠把自己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轉移給人造胃的細菌。如果類似結果發生在人和動物體內,就可能 培養出功效最強的、抗菌素也無法殺死的超級細菌。

英國新食品和工藝顧問委員會就禁止一種用抗氨苄青黴素基因作標識的轉基因改良玉米趨勢飼餵牛,因其中含有 的DNA仍保持原樣,並有可能加速對抗菌素的抗藥性。

(6),產生的問題不能進行追蹤:若不進行標識,我們的公共衛生當局就無力因出現問題發現其來源,潛在性的危害值得懷疑。

(7),副作用能殺害人體:Mayeno,A。N。等(1994)報告,發生一種新的,不明原因的病症,主要表現為嗜酸性肌痛。臨床表現有麻痺、神 經問題、痛性腫脹、皮膚髮癢、心臟出現問題,記憶缺乏、頭痛、光敏、消瘦(Brenneman,D。E。等,1993;Love,L。A。 等,1993)。

後查明系日本一公司生的基因化工程細菌產生的色氨酸所致。食用者在3個月後發病,導致37人死亡,1500人體部份麻痺,5000多人發 生偶爾性無力。據測定,含量為0。1%便可殺死人體。

轉基因植物對農田生態系統Agro-ecosystem的影響:

增加殺蟲劑的使用 抗性的選擇和轉運到可相容的其它植物中

產生新的農田雜草 基因流和雜交

轉基因植物自身變為雜草 插入性狀的競爭

產生新的病毒 不同病毒基因組和轉基因作物的病毒外殼蛋白的重組

產生新的作物害蟲

病原體-植物相互作用

食草動物-植物相互作用

對非目標生物的傷害 食草動物的誤食

根據2002年3月20日起開始實施的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的規定,第一批實施標識管理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為:

(一) 大豆種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

(二) 玉米種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

(三) 油菜種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

(四) 棉花種子

(五) 番茄種子,鮮番茄,番茄醬

這些產品都是初級加工品,而餅乾等產品中常用的大豆磷脂等深度加工原料目前還不在需要標識之列。因此,許多市面上的消費者接觸到的深度加工食品,比如泡麵,餅乾,膨化食品等,如果使用了轉基因原料並不需要標識。

已經發現一種基因工程大豆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用基因工程細菌生產的食品新增劑色氨酸曾導致37人死亡和1500多人殘廢。最近發現,在美國許多超級市 場中的牛奶中含有在牧場中施用過的基因工程的牛生長激素。

一著名的基因工程公司生產的西紅柿耐儲藏、便於運輸,但它們含有對抗抗生素的抗藥基因,這些基因 可以存留在人體內。人造的特性和不可避免的不完美會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影響其它有關及無關的生物,它們將永遠無法被收回或控制, 後果是目前無法估計的。

轉基因食品對動物身體器官的損害,已經被英國知名生物技術公司的一份秘密研究報告證實。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懷疑:

1、產生毒素或增加 食品毒素含量。一些研究學者認為,轉基因食品可能增加微量毒素的含量,嚴重的會導致某些遺傳類疾病。

2、營養成分減少。英國倫理和毒性中心的試驗報告說, 轉基因食品中對人體有益的成份減少了12%至14%。

3、引起人體過敏反應,造成不可預知的後果。而天然食品卻不存在以上的缺點,對人體是相對安全的。

我國食品安全專家葉永茂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轉基因食品在理論上至少存在5大潛在危險:產生毒素,引起人類致癌致畸或基因突變,導致人體產生過敏反 應,引起食物營養結構失衡,使人體產生抗藥性,使自然和生態環境失衡,現在歐洲許多國家因此抵制轉基因食品上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