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論語別裁》讀書筆記01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遊戲
  • 2023-01-13

南懷瑾《論語別裁》讀書筆記01曦蓮灘8177 2022-05-29

一、《學而》篇  筆記01

《學而》包含了當年孔門教學的目的,態度和宗旨以及方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重點在“時”和“習”。隨時隨地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學問不等同於讀書。學問在儒家思想裡,不是文學。寫得好文章,是這個人文學好。知識淵博也僅僅是這個人知識淵博。至於學問,儘管不識字,也可能有學問——做人好,做事好,這就是學問。

孔子講究做人做事,如何做一個好人。

真人和假人

關於做人,有人引用《莊子》這本書的內容,把有道的人叫真人。

過去的真人是指學問道德到家了的人。

假人也是人,沒有達到做人這個道德的最好標準,沒有發揮做人的最高成就。

道家稱之為“真人”,孔子認為這就是“學”,就是學而之人。

學問從哪裡來?學問不是文字,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驗來的,做人做事上去體會的。人的修養不是從書上念出來的。

“觀過而知仁”,看到別人犯錯。自己反省。隨時隨地有思考,隨時隨地見習,隨時隨地反省。這就是學問。開始反省時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進步,就會因“不亦說乎”而高興了。

寂寞的享受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

也所謂“仁之所至,義所當然”,犧牲自己也做,為世為人就做了,為別的不來。

“有朋自遠方來”的“遠”,不單指距離遙遠,遠道而來,是指難得。表達知己難得的意思。

誰來了解你?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是說,不被人理解,也沒有什麼好生氣的。換作現代流行的話說:懷才如懷孕,時間長了,自然看得出來。從古至今,那些所謂的“懷才不遇”的案例,並非真正的懷才不遇,要麼自己沒有真正的才能,要麼自己的才能發揮錯了地方。何來懷才不遇?如今這個求賢若渴的相對公平競爭的社會更是如此。

關於“不亦樂乎”,引用明代陳媚公的話作參考。

“如何是獨樂樂?”

曰:“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

“如何是與人樂樂?”

曰:“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 如何是眾樂樂?”

曰:“此中空洞原無物,何止容卿數百人。 ”

愛與罪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這一句表達的核心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意思是,在家能孝順父母,團結手足的人的而在社會上不遵紀守法為非作歹的人,幾乎不存在。

人,號稱萬物之靈,是人自己在吹,也許在豬牛馬羊看來,人是萬物中最壞的。立場不同,觀點不同。

誰能忘情

有人反對溫情主義,因為他們不相信人世間的這種感情力量。

而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情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宗族的力量很大。所以有由“友道”形成這套結合,名為“特殊社會”,就是幫會。

要知道學問的根本是什麼?

“君子務本”。

文學好,知識淵博,那是枝節。學問之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在於內心的修養。

所以,“本立而道生”。

學問的根本,在培養孝悌,不是教條。換句話說,培養人性光輝的愛。“至愛”“至情”的一面,所謂“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他說這個是“人”的本。

何為仁?“仁”是孔子做學問的最高境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