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字怎麼理解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遊戲
  • 2021-08-07

苦字怎麼理解網友af0f1bc 2021-02-19

從佛教的角度講:

一、苦

梵語duh!kha 之意譯。音譯作豆佉、諾佉、納佉。泛指逼迫身心苦惱之狀態。苦與樂乃相對性之存在,若心向著如意之物件,則感受到樂;若心向著不如意之物件,則感受到苦。清淨論道謂,苦具有嫌惡(du)與空虛(kham!)二義,即嫌惡,及無‘常、樂、我、淨’之空虛狀態,稱之為苦。在稱‘苦、樂、舍(不苦不樂)’等三受之時,苦指身心所感之苦(廣義),配列於五受、二十二根之苦,而可分為身感受之苦(狹義)與心感受之憂兩類。‘一切行皆苦’乃佛教根本思想之一,亦為四法印之一。苦之分類有多種,其大別如下: (一)二苦,起自一己身心之苦,稱為內苦;受外界逼迫所產生之苦(如惡賊、天災等),稱為外苦。 (二)三苦,對不如意之物件感受其苦,是為苦苦。對所愛者之毀壞感受其苦,是為壞苦。見世間一切無常而感受其苦,是為行苦。以上三者相當於苦、樂、舍(不苦不樂)之順序。數論外道舉三苦為:依內苦、依外苦(惡賊等)、依天苦(天災等)。 (三)四苦,指生苦(以有生,故有苦)、老苦、病苦、死苦四者。 (四)八苦,生老病死等四苦,再加上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五)十八苦,即老苦、死苦、憂苦、悲苦、苦苦、惱苦、大苦聚等七苦,再加上無明苦、行苦、識苦、名色苦、六入苦、觸苦、受苦、愛苦、取苦、有苦、生苦等十一苦,合為十八苦。 (六)老、病、死等三種身苦,與貪、嗔、痴等三種心苦,可為佛教所立‘身心之苦’的典型代表。其中,臨命終時,其苦有如千百隻刀割裂身子,稱為風刀苦。此外,諸經論所舉苦的分類甚多,如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四即有百十苦之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