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濟南道路取名中的經緯和地理中的經緯相反?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1-10-22

為何濟南道路取名中的經緯和地理中的經緯相反?etwew200552013-03-25

自開商埠,濟南道路以“經緯”命名,這就是在全國也較為少見,和地理意義的經緯完全相反的更是獨一家,成為特色。頗有意思的是,一些老濟南人叫久了,就乾脆省去了經和緯,或加入大小。如今,緯十二路就習慣被叫做“十二馬路”。濟南的路為什麼以經緯命名,又為什麼偏偏將東西向的路稱經路,南北向的稱緯路?即使是上了年紀的老濟南也沒幾個人能真正說清楚。

經緯命名源自“織物”長短稱謂

其實,對於濟南道路以經緯命名,濟南市志上早有記載。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清政府勘定西關外一區域作為濟南商埠。當時的商埠區境界東西長約五里,南北則不到三里。而在當時,濟南紡織業較為興盛,根據古時織物“長者為經、短者為緯”的稱說,就命名商埠區內的東西方向道路為“經”,從北以鐵路為限的“經一路”向南依次排列;把南北方向的道路命名為“緯”,從東起十王殿的“緯一路”依次向西排列,與經路垂直相交。而經緯之間的短緯路一般命名為小緯路,現在,濟南仍有小緯二路、小緯六路。

這種統一命名方式,為商埠向南、向西發展預留了依次排列的道路名稱。同時,經路設計時也考慮了當時津浦、膠濟兩鐵路的走向,以便利商貨的集散。可以說,道路經緯命名見證了濟南的開埠史。

百年滄桑,經緯路幾多變遷

初建時的商埠,濟南的經緯路並沒有這麼多條,1916年才僅有經一路、經二路,緯一路至緯五路總共7條道路。到了1921年,濟南商埠區又向西擴充套件至緯十路,向南擴充套件至經七路。

上世紀30年代,現在的大觀園附近區域,也就是經二路至經三路、緯二路至緯四路之間的交叉地帶,形成商埠的商業區。這裡南有大觀園,北有火車站,東有新市場,西有萬紫巷和中山公園,區域內的電影院、戲院幾步一處,老商號鱗次櫛比。在星期天或節假日裡,逛逛二大馬路經四路當時就已經成為老城市市民假日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濟南經緯路早已經突破了鐵路的限制,從經一路到經十一路,從緯一路一直排到緯十二路,經緯道路數量越來越多。在濟南城市交通佈局中,經緯道路仍然佔有重要地位。一南一北的經十路、經一路,是橫亙市區的主幹道,而大緯二路則貫通南北。

經三路、經五路以及緯三路、緯六路等多條道路依然保持了原來的起止點,任憑周邊鱗次櫛比的建築起了又起。路兩側林木繁茂,夏日的午後,路面上全是斑駁的林陰,行走在窄窄的人行道上,仍能感受到喧囂之中的閒適。

經十路、經一路、緯二路卻早已改變了“模樣”,道路變得更寬,一點點地延伸。經十路成了市區的“通衢大道”,全長90公里也成為重要的景觀軸線,燕子山、千佛山、馬鞍山、英雄山在南側依次排列,起伏山景迷人眼。經一路的延長線早在幾年之前就已經把原來的起始點“十王殿”遠遠地拋在了身後,裝扮一新的經一路瀰漫著現代化的氣息。

清泉靈動,經緯難捨

很多六七十歲的“老濟南”仍然住在老城區,道路就是他們小時候玩耍的場所。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路邊的樹木早已經枝葉繁茂。不過,即使是落寞孤枝、枯藤老樹也會讓老人們滿心歡喜,誰叫他們從小就生長在這裡呢。外地人也喜歡,這片區域道路雖然不寬,可在這裡從不會迷失方向。無論要到哪裡,只要一說經和緯的名稱,就能很方便地找到想去的地方。

曾有人嫌經緯命名過於簡單,總覺得少了些文化味道,和地理經緯相反的命名也有些不舒服,甚至建議更改經緯路的名稱,但無論怎樣,這些道路名稱卻始終保留下來,並且在不斷地增加。重修經十路,延長線依然是經十東路、經十西路命名,儘管此間有過不同的聲音希望能有更恢宏的道路名稱。

無論城市如何發展,見證了濟南百年變遷的經緯路在很多濟南人的心中會一直佔有重要位置的。不只是融入到這個城市之中,經緯路更多的是走進了市民的生活。就像是濟南靈魂的靈動泉水一樣,道路經緯,同樣難捨。

相關連結:據介紹,國內其他城市以經緯命名道路的不太多,目前比較典型的有鄭州市,其經緯路走向與地理意義上的經緯保持了一致,另外西安市以前也以經緯命名道路,但後來大多更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