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羅馬為什麼從一個小城邦國家發展成為跨歐、亞...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4-05

古代羅馬為什麼從一個小城邦國家發展成為跨歐、亞...咎如戎KK 2007-10-11

公元前8世紀-羅馬城逐步建立

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

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

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嚴重社會危機

公元前49年-愷撒奪取政權

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羅馬帝國代替了羅馬共和國)

2世紀-羅馬帝國達到最大規模,東起幼發拉底河上游,西臨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達不列顛 萊茵河 多瑙河。

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他的內湖。

古代羅馬為什麼從一個小城邦國家發展成為跨歐、亞...網友7b2f43e 2007-10-12

羅馬人的精神!和當時東方的中華文明一樣!

古代羅馬為什麼從一個小城邦國家發展成為跨歐、亞...ultra_h 2007-10-12

古代羅馬國家創建於公元前8世紀中期,起初只是第伯河畔的一個小城邦。公元前5—4世紀,幾乎每年都遭受周邊部族的侵襲,這一時期羅馬的對外戰爭基本屬於防禦性質。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羅馬的軍事力量強大起來,逐漸控制了拉丁地區,義大利半島。公元前2世紀,進而征服整個地中海地區。到公元前1世紀,羅馬已經發展成囊括地中海的大帝國。羅馬軍事力量勃興的秘密何在?是什麼因素激發了羅馬人擴張的野心?答案需要從另一條線索尋找。

與對外戰爭線索並行發展的另一條線索是羅馬社會內部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鬥爭。在共和國初期(公元前5世紀),貴族壟斷行政、軍事、宗教大權,把平民排斥在外,甚至禁止平民與貴族通婚。經濟上,貴族強佔公有土地,使平民普遍陷入沉重的債務之中。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382年,羅馬平民以集體撤離的形式反抗貴族的壓迫,爭取平等地位,要求重分土地,廢除債務奴役制,以及擔任包括執政官在內各級職官。公元前3世紀初,平民運動完滿結束,平民的各項要求得到滿足,與貴族等級達成和解。正是在平民運動結束之後,羅馬迅速走上了軍事擴張的道路。羅馬社會內部的民主運動與對外擴張政策有什麼必然聯絡呢?這是因為對外戰爭為解決平民與貴族的矛盾提供了契機。

一方面,羅馬的平民和貴族需要依靠城邦抵禦外敵,維護人身自由和安全;另一方面要聯合起來,對外掠奪,剝削和奴役外邦人,這是他們的共同利益所在。以平民士兵為主要戰鬥力的公民兵是城邦的支柱。平民往往利用這一點,在外敵入侵的緊要關頭向貴族施加壓力。在戰爭威脅面前,貴族不得不妥協,向平民開放各級職官。減輕平民士兵的債務負擔。公元前376年,甚至頒佈法律,廢除了債務奴役制。這就意味著羅馬公民彼此不得相互奴役,但是羅馬人可以透過對外征服,掠奪和奴役外邦人。內部矛盾被轉向外部。

平民的土地和債務問題大部分都是靠對外掠奪解決的。以土地問題為例:公元前396年,羅馬征服了北部埃特魯利亞地區的維伊城,使羅馬的公有地增加了112,000-150,000猶各。2從公元前343-264年,羅馬共分配了60,000份土地,共有40,000戶羅馬家庭獲得了份地。3清償債務的大量資金也大多來自對外掠奪。羅馬政府透過從被佔領地區徵收什一稅,變得富裕起來,以致於能夠廣泛制定約束債務的立法。

對外掠奪戰爭有效地減輕了城邦內部的經濟壓力,使平民和貴族兩等級間的矛盾衝突得以緩和,並且為羅馬的民主政治奠定物質基礎。因為,戰爭帶來了大量財富和奴隸。奴隸制的發展繁榮了經濟,改善了自給自足的小農階層的經濟地位。而穩定的自耕農集團既是公民大會,也是公民兵的基石,既保障了民主政治的發展,也保障了公民兵的堅強戰鬥力。公民內部的團結和軍事力量的增強進而換來更大的軍事勝利,推動羅馬的疆域不斷擴大。這就是羅馬“共和國”崛起的秘訣。“羅馬共和國”全體公民的自由依賴於對外戰爭的勝利,羅馬的民主制度和經濟繁榮也依賴於對外不斷地掠奪土地、財富和奴隸。

然而,“共和國”的自由、民主只是對內,而不是對外的。即便在羅馬公民內部,也只有奴隸主階層才能充分享有民主權利。羅馬“共和國”需要“帝國主義”。羅馬人在地中海世界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戰爭總是以“共和國”的名義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但吞併別國的藉口並不總是“正義”的。

例如,羅馬對北非古國迦太基發動的第三次布匿戰爭就極其無恥。迦太基是北非最富庶、強盛的國家之一。正是這一點引起了羅馬人的嫉妒和疑慮。主戰派的代表加圖(Cato)在元老院發出著名的戰爭宣言:“迦太基必須被消滅!如果不把迦太基毀掉,甚至羅馬的自由也絕難保證。”迦太基人為了避免戰爭,委曲求全地交出了人質、武器和戰船,最後卻發現根本不能阻止羅馬人吞併迦太基領土的野心。再想反抗已經太遲了,因為那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羅馬人摧毀了迦太基。士兵大掠數日,烈火燃城。迦太基居民被趕走,土地荒蕪,後來成了羅馬貧民、老兵的殖民地。一個文明古國的毀滅甚至令侵略者也扼腕痛惜。據說,羅馬軍隊的統帥西庇阿站在迦太基城的廢墟上,痛哭流涕,口誦荷馬詩句:“總有一天,我們神聖的特洛耶、普賴阿姆和持矛的普賴阿姆所統治的人民,都會滅亡。”人事無常,羅馬的命運已經開始讓人擔憂了。

羅馬的霸權政策引起了羅馬知識分子的反省。不義的戰爭,對盟友和其他民族的武力威脅和任意欺壓令人蒙羞。但是,武力威脅和恐懼能換來長治久安嗎?怎樣才能化解仇恨,贏得臣民的衷心愛戴呢?

西塞羅說:“沒有比愛更適合於產生並牢牢地保持影響力了;沒有比怕更不利於達到這個目標的了。恩尼烏斯說得好:‘人們怕誰,也就恨誰。人們恨誰,也就巴不得看到誰完蛋。’”

“羅馬帝國過去曾以服務而非欺壓為立國之本,所以,進行戰爭只是為了盟國的利益或維護我們的最高地位;各種寬厚的行為或某種只限於必要的嚴酷程度就表明了我們戰爭的目的;元老院是各國國王、部落和民族的避風港;我們的地方行政官和將領的最大抱負就是公正而體面地保衛我們的行省和盟國。因此,把我們的政府稱作世界的保護者可能比稱作世界的統治者更確切。

“但自從蘇拉取得了勝利之後,我們便完全背棄了這一政策。因為從那時起,人們似乎已不再把欺壓盟國看作是錯誤的,不再認為施以如此野蠻的暴行是違背羅馬公民的意志的了。”

“在羅馬,只是那些城牆仍然矗立著——甚至這些城牆恐怕遲早也會被毀——而我們的共和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我們寧願被人怕而不願被人愛時,所有這些不幸全都落在了我們頭上。如果說羅馬人民由於其不義和暴虐可能會遭到這種報應,那麼作為普通百姓的個人應該指望什麼呢?因為我們已經明白,親善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恐懼的力量是非常脆弱的,所以我們接下去應當討論,用什麼方法最容易贏得與我們所企求的榮譽和信任連在一起的愛戴。”

最令人擔心的是,羅馬的霸權會招致普遍反抗。如果不能保持永久的強大和警惕的話,那麼,恐懼遲早會也降臨到羅馬人自己的頭上。

“提比略·格拉古……他一直對他的公民夥伴保持信義,但是違背了我們盟國以及拉丁人的條約規定的權利。如果這種無法無天的習慣開始擴散,使我們的統治從基於正義變為基於武力,以致於那些到目前為止一直很願意服從我們的人僅僅出於恐懼才對我們守信用,那麼,雖然我們這一代也許有足夠警惕以獲得安全,但是,我卻為我們的後代擔心,為我們共和國的長治久安擔心,如果我們祖先的原則與習慣得以保持,這個共和國也許會萬壽無疆。”

但是,羅馬的共和體制過時了。蘇拉和愷撒打破常規獨攬大權。奧古斯都把專制制度裹在共和外衣下,創立元首制(principate),即帝制。“羅馬和平”(paxRomana)降臨人間。但這是血腥的和平。和平掩蓋了元首制的獨裁本質。元老院變成了應聲蟲和君王的附庸;羅馬人民從國家主權的代表降低為君主的臣民。一部羅馬早期帝國史寫滿了宮廷政變、軍隊譁變、軍閥混戰。好端端的羅馬“共和國”何以竟然會蛻變為暴政?這就是塔西佗在《編年史》中苦苦思索的問題。

公元1—2世紀,羅馬帝國出現了一個最繁榮、富強的時代,即所謂的“黃金時代”。但是,繁榮外表背後隱藏著可怕的衰落跡象:大土地所有者巧取豪奪侵吞小農的土地,造成義大利長期性土地危機;對外戰爭的停止,導致奴隸數量銳減,奴隸的勞動效率降低;貧富分化加劇,義大利和行省居民陷入貧困,並滋生出寄生傾向,鄙視勞動的傾向;貪婪、無恥的帝國官吏竭力剝削行省;軍事獨裁加強,整個羅馬帝國的政治組織變成了一部壓榨臣民的巨大機器,拒不承認羅馬皇帝為神的基督徒受到最嚴厲的迫害。猶太、埃及、敘利亞和希臘各地人民起義,前仆後繼。

這是一個充滿了矛盾的“黃金時代”。發展的表象下面隱藏著衰朽的徵兆。因為,羅馬帝國靠富有侵略性的擴張戰爭興起,並建立在殘酷地、耗竭了生產力的奴隸制經濟基礎之上,這些促使其發展的因素也遲早會招致其滅亡。

羅馬國家的疆域大多是在共和時代拓展的,進入帝國時代之後,羅馬的擴張勢頭大大縮減。多瑙河、萊茵河上游地區修築的數百公里石牆僅僅勉強抵擋住日耳曼人的騷擾。圖密善皇帝靠給蠻族國王送禮,才換來多瑙河下游地區暫時的安寧。只有圖拉真執著地做著軍事擴張夢,把帝國的邊界推進到今天的羅馬尼亞。然而,這輝煌短暫得如同彗星的光芒。公元117年,圖拉真皇帝病死在被他征服的小亞細亞的土地上。東征成果頃刻化為泡影。

羅馬帝國不僅在地理上,而且在人心上,都走到了極限。皇室荒淫無度,行省總督橫徵暴斂,貪汙腐敗,兵匪橫行,小農破產,淪為隸農。大批貧民湧入城市,乞求施捨。芸芸眾生渴望獲得來世幸福的保證。在諸多教派中,基督教逐漸贏得了民心。這門宗教宣揚普世之愛和自我犧牲精神,使人們感到兄弟般的親近,並激發了人們對重新獲得高尚、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公元392年,基督教取代羅馬的傳統信仰被立為國教。基督教的勝利只是羅馬帝國全面衰落的前兆。精神疆域既已崩潰。地理疆界的崩潰也只在朝夕之間。

幾百年來奢侈、豪華的生活損耗了羅馬的力量。羅馬軍隊裡的蠻族僱傭兵比羅馬人還要多。公元4世紀,北方蠻族大舉南下,吞食著帝國的領土。羅馬帝國卻為爭奪皇位打得不可開交,鬧到一分為二。公元300年上臺的君士坦丁皇帝遷都君士坦丁堡,在那裡繼續做半個帝國皇帝的美夢。公元410年,羅馬帝國的永恆之城被西哥特人佔領,洗劫了3天3夜。西哥特人走後,汪達爾人又來光顧。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古代羅馬為什麼從一個小城邦國家發展成為跨歐、亞...日光下的映山紅 2007-10-13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週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製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繡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