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職問題:什麼是經略使、宣撫使,安撫使、置...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4-05

讀關於宋史的書,知道文官上有宰相,下有有知州、知府、知縣、縣丞。但搞不懂以下官職是做什麼的:宣撫使、經略使、安撫使、安撫大使、安撫置制使、置制使、置制大使等官。這些官職如此之多,我還想問,這些官職之間有什麼區別???

宋代官職問題:什麼是經略使、宣撫使,安撫使、置...cgyljj 2011-08-15

宣撫使:是指鎮撫一方的官員,職位高於安撫使。安撫使:是為各路災傷以及用兵的特遣專使。安撫制置使。唐代後期在用兵前後為控制地方秩序設定,位在刺史之下;五代時成為地區的軍事長官。宋代延置,掌措置捍衛疆土的軍事,初不常設。南渡後,因對金作戰,設定漸多,多以安撫使兼充,得以便宜制置軍事,資望特高的,稱制置大使。制置使:掌籌劃沿邊軍事。南宋設定漸多,掌本路諸州軍事,多以安撫大使兼任,可便宜制置軍事,有四川、江淮、京湖等制置使。其秩高望重者稱制置大使。經略使:唐貞觀二年(628)於沿邊重要地區設定,為邊防軍事長官,後多由節度使兼任。宋不常置,鹹平五年(1002)始置於西北地區,自寶元(1038-1039)後,陝西沿邊大將都兼經略使名,河東、陝西、嶺南各路經略使常兼安撫使,稱經略安撫使,掌一路軍事及民政。

宋代官職問題:什麼是經略使、宣撫使,安撫使、置...遺民漢唐 2011-08-15

宋代官職表(三師)

(三公)

(三孤)

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正一品

(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從一品總理全國政事參知政事正二品副相

樞密院樞密使(知院事)從一品正二品專司“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以及“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戌賞罰之事”

副使(同知院事)正二品

門下省侍中佐天子,審中外出納之事。

門下侍郎佐侍中

中書省中書令佐天子,宣奉天子命令侍郎佐令

尚書令奉天子命而施政尚書省左、右僕射佐令左、右丞相佐令

三司使三司使掌全國錢穀出納,均衡財政收支副使

翰林學士院翰林學士正三品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極端機密檔案翰林侍讀學士正三品翰林侍講學士正七品崇政殿說書從七品

諫院知諫院掌規諫朝政缺失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尚書(各一人)從二品宋之六部、組織上屬於尚書省。

侍郎(各一、二人)從三品郎中正六品員外郎從六品

御史臺御史大夫從二品專掌監察、執法1。“大夫”為加官,不除人。“中丞”為實際上之臺長。

御史中丞從三品臺長侍御史(臺院)從六品殿中侍御史(殿院)正七品監察御史(察院)從七品

(九卿)

(九寺)

卿(各一人)正四品(或從四品)

宋之九卿:太常寺、宗正寺、光祿寺、衛尉寺、太僕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少卿(各一至二人)從五品(或正六品)

國子監祭酒從四品掌教育行政司業正六品國子博士正八品國子監丞正八品

路轉運司:轉運使、副使、判官掌一路財賦、又兼管監察官司吏之事南宋謂“漕司”

提刑司:提點刑獄公事掌司法和刑獄南宋謂“憲司”

提舉常平司:提舉常平茶鹽公事掌常平倉及貸放錢穀等事務南宋謂“倉司”

提舉學事司:掌所屬州縣學校和教育行政以上各官謂之“監司”。

經略安撫司經略安撫使南宋謂“帥司”

府知府事(各一人)

(府尹)開封尹正三品掌府之事宋於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稱“府”

(少尹)開封少尹從六品(判官)

(推官)開封府均從六品

州(判某州事)

(刺史)從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設“太守”,“刺史”乃虛銜。

判某州事(權知某州軍州事)

知州(簡稱)兼指揮軍事監縣知某軍事戌兵駐縣官,兼管軍事宋代之縣,分為:赤縣:在京城內畿縣:京城外望縣:四千戶以上緊縣:三千戶以上上縣:二千戶以上中縣:千戶以上中下縣:不中千戶下縣:五百戶以下

知某監事知縣(縣令)赤縣:正七品畿縣:正八品其它:從八品掌縣之治縣丞(小邑不置)赤縣:正八品畿縣:從八品其它:從八品主簿(小邑不置者以尉兼)赤縣:從八品畿縣:正九品其它:從九品尉赤縣:從八品畿縣:正九品其它:從九品

宋代官職問題:什麼是經略使、宣撫使,安撫使、置...予意在山水 2011-08-15

宣撫使

宋朝宣撫使地位相當於執政大臣,或由執政大臣擔任。最初的職責是巡視地方、存問官吏百姓,如鹹平三年(1000)參知政事向敏中為河北、河東沿邊宣撫大使即是。以後演變為一路或數路的軍事統帥,慶曆八年(1048),參知政事文彥博任河北宣撫使,則是專為鎮壓貝州王則而設的軍事統帥。皇祐四年(1052),樞密副使狄青任宣撫使,是武臣任宣撫使之始。北宋末,宦官童貫等也曾任宣撫使。 北宋時,宣撫副使只是副長官,並不單獨設定,判官則是高階屬官。南宋設定的宣撫副使和宣撫判官,都系長官,這是因為資淺而降低使名之故。

經略使

宋代在西北﹑西南邊境地區亦設定經略使,但不常置。鹹平五年(1002)﹐宰相張齊賢出任經略使﹐為西北的軍事統帥﹐節制西北數路軍馬以抗擊西夏。未幾即罷。同年秋﹐錢若水任並﹑代經略使﹐為一路的軍事長官﹐次年亦罷。寶元二年(1039),因西夏進擾﹐涇原﹑秦鳳路安撫使夏竦﹐鄜延﹑環慶路安撫使範雍﹐皆帶經略使。此後﹐陝西各路和河東路的安撫使﹐例皆帶經略使﹐其主要職責為抗擊西夏和招撫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皇祐四年(1052)﹐因儂智高叛亂﹐設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安撫使﹐皆帶經略使﹐此後遂為定製﹐直至宋亡。此外﹐紹興六年(1136)曾以襄陽臨近偽齊﹐按照陝西舊例﹐荊湖北路的安撫使也因而帶經略使﹐次年罷。

安撫使

安撫使是中國古代官名,為由中央派遣處理地方事務的官員。隋代曾設安撫大使,為行軍主帥兼職。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視經過戰爭或受災地區,稱安撫使。宋初沿之,為諸路災傷及用兵的特遣專使。後漸成為各路負責軍務治安的長官,以知州、知府兼任。

北宋真宗鹹平三年(1000)﹐始設西川﹑峽路安撫使﹐涇源等十五軍州安撫經略使等。以後﹐凡諸路遇天災及邊境用兵﹐輒派安撫使“體量安撫”﹐事畢即罷。僅陝西﹑河東﹑河北及兩廣等路常置安撫使司﹐掌管一路民政﹐以知州兼任安撫使﹐但必須由太中大夫以上或曾任侍從官者兼任﹐官品低者只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或“管勾安撫司事”。南宋初期﹐各路均設安撫使司﹐唯廣東﹑廣西兩路仍於“安撫”前加“經略”二字。一般以各路最重要的州府長官兼任安撫使﹐如系二品以上﹐則稱“安撫大使”。安撫使掌管一路兵民之政﹐有“便宜行事”之權﹐實際上成為一路的第一長官。寧宗後﹐各路兵民之政分別由都統制司等分管﹐安撫使反成為閒職

安撫大使

隋代曾設安撫大使,為行軍主帥兼職。

安撫制置使。置制使、置制大使

唐代後期在用兵前後為控制地方秩序設定,位在刺史之下;五代時成為地區的軍事長官。宋代延置,掌措置捍衛疆土的軍事,初不常設。南渡後,因對金作戰,設定漸多,多以安撫使兼充,得以便宜制置軍事,資望特高的,稱制置大使。

官名。唐大中五年(851),始以大臣充詔討党項行營都統制置等使。北宋不常置,掌籌劃沿邊軍事。南宋設定漸多,掌本路諸州軍事,多以安撫大使兼任,可便宜制置軍事,有四川、江淮、京湖等制置使。其秩高望重者稱制置大使。唐代後期在軍事行動前後為控制一方秩序而設。北宋邊疆地區臨時性的軍事統帥。如太平興國四年(979) 滅北漢時﹐潘美曾任北路都招討制置使。元豐五年(1082)﹐宋夏戰爭期間﹐陝西各路原已設有經略安撫使﹐作為常設的軍事長官。此時﹐宋政府擬由涇原路進攻西夏﹐任命宦官李憲為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兼制置使﹐授以節制陝西各路軍隊之權。後因宋政府的計劃改變﹐制置使亦隨而撤銷。後又任命李憲為熙河﹑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兼制置使﹐不久又罷。崇寧四年(1105)﹐為奪取河湟地區﹐曾任命宦官童貫為熙河蘭湟﹑秦鳳路經略安撫制置使。北宋末﹐曾以种師道為京畿﹑河北制置使﹐作為抗金的軍事統帥。南宋初﹐常設制置使為方面軍統帥﹐以抗金或鎮壓叛亂。轄區內的安撫使及地方官吏並受節制﹐後改為只節制軍事﹐其它歸地方政府。建炎四年(1130)定位在招討使之下﹐後又規定安撫使不再帶制置使﹐制置使只作統兵文武官員的官銜﹐也不常置。只有四川安撫使仍帶制置使﹐職權略同於宣撫使﹐但不管財政。官高者或稱制置大使。此外﹐還設沿江制置使﹑制置副使﹑沿海制置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