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給我一套完整的秦漢時期的王孫公子女眷的稱謂...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4-07

誰能給我一套完整的秦漢時期的王孫公子女眷的稱謂...楊萍zyaJH 2012-02-23

雖然偶是複製的,丹偶也找的很辛苦==所以分給偶把!

。公:各大主力軍團團長及對國家有傑出貢獻者

2。侯:侯的爵位為開封地的活動爵位。主力後勤可以擔任,其他人員要開封地可以申請暫時提升為侯。 3。將:發展前200名可以獲得此榮譽。

4。士:發展前400名可以獲得。

5。國人:發展分1000及其沒有007嫌疑者可以獲得。

6。遊人:發展分0及007一律遊人伺候。

注:以上爵位可以臨時變動。例如:在戰爭特殊時期。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從低到高]:1公士 2上造 3簪嫋 4不更 5大夫 6官大夫 7公大夫 8公乘 9五大夫 10左庶長 11右庶長 12左更 13中更 14右更 15少上造 16大上造 17駟車 18大庶長 19關內侯 20列侯 。各級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經濟特權。規定斬敵甲士首級一顆賞爵一級,田一頃,宅九畝,服勞役的“庶子”一人。爵位越高,相應的政治、經濟特權越大。宗室、貴戚凡是沒有軍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屬籍,不能享受貴族特權。爵位高的還可以“稅邑三百家”,也可以用爵抵罪或贖罪。

二十等爵制,是商鞅在秦國推行的軍功爵祿制度。所謂“軍功爵”,其實質含義便是獎勵軍功,鼓勵殺敵求勝,它是新興階級提高軍隊戰鬥力的一項措施;同時,也是調整當時社會關係的一個途徑。早在公元前493年,晉國趙簡子戚地誓師即宣佈:“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士田十萬,庶人工商遂,人臣隸圉免”(《左傳·哀公二年》)。這可以視為軍功爵的濫觴。進入戰國之後,軍功爵在各國紛紛實行,如吳起在魏國就明確提倡對精銳材力之士“必加其爵列”。又如齊國的“技擊”,斬敵一首“則賜贖錙金”,而魏國入選的“武卒”,也可以“復其戶,利其田宅”(《荀子·議兵》)。當時,在全面貫徹軍功爵制方面最為徹底的,無疑當首推秦國。其標誌就是商鞅在變法過程中建立和推廣的“二十等爵制”。

“二十等爵制”是典型的戰場獎賞法。一方面施行厚賞,另方面也厲行重罰。秦國的二十等爵制可以分為四個等級,相當於士的是:一級公士,二級上造,三級簪嫋,四級不更;相當於大夫的是:五級大夫,六級官大夫,七級公大夫,八級公乘,九級五大夫。相當於卿的是:十級左庶長,十一級右庶長,十二級左更,十三級中更,十四級右更,十五級少上造,十六級大良造,十七級駟車庶長,十八級大庶長;相當於諸侯的是:十九級關內侯,二十級徹(通)侯。按照不同的爵位,享受不同的政治、經濟特權。立了軍功,爵位逐次遞進;反之,有罪可以“奪爵”。如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名將白起因在攻打趙都城邯鄲問題上,與秦昭王意見不合,而被剝奪了全部爵位,淪為兵士,“免武安君為士伍”。

爵位制度,設定自秦國商鞅變法,以賞軍功,共分二十級: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徹侯以一縣為食邑,並得以自置吏於封地;關內侯有食邑、封戶,只能衣租食稅而已;大庶長以下十八等,皆有歲俸。臨戰,斬敵首一級(顆),即賜爵一級。秦朝、漢朝沿用此制。

授予標準,商鞅規定:秦國計程車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敵軍的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 、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 證據是敵人的人頭。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用證據。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僕人。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

懲處,主要是貶職,奪祿,降職。表現不好的,還有失職行為的官吏。國家降低其爵位。消減部分(所有)俸祿。降低職務。

待遇,在軍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頓吃的飯菜甚至都不一樣。軍功爵是可以傳子的。如果父親戰死疆場,他的功勞可以記在兒子頭上。當爵位到達五大夫可衣食300戶的租稅,如果軍功傑出可衣食600戶的。可以養士(自己的家臣與武士)。俸祿是以實物的形式向各級官吏發放的,主要是粟米。可兌換布匹。還有的時候,國君會發給一些官吏錢幣,黃金,但數量少,不屬於正常俸祿。秦國以年為單位發放俸祿,叫歲俸。粟米的記量單位是‘石’。秦1石=30。75公斤

爵位 歲俸[石]

1公士 50

2上造 100

3簪嫋 150

4不更 200

5大夫 250

6官大夫 300

7公大夫 350

8公乘 400

9五大夫 450

10左庶長 500

11右庶長 550

12左更 600

13中更 650

14右更 700

15少上造 750

16大上造 800

17駟車 850

18大庶長 900

19關內侯 950

20徹候 1000

漢朝時的沿革

西漢,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設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時誅伐殆盡。此後,王爵僅皇族可得。早期的諸侯王國大者列郡數十,小的也有數郡,皆由諸侯王自治其國,漢廷僅為之置太傅而已,其餘丞相、內史、中尉、御史大夫之類皆王自置。經過七國之亂和漢武帝下推恩令、漢成帝綏和元年改制,諸王僅得食本國租稅,不得預國政。盡廢內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僕等與漢朝設定相同的官稱,改丞相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自此,王國與列郡無異。東漢王國制度與西漢後期一致,國與郡等,唯改太守為相、都尉為中尉,另置傅領王府事。

西漢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漢武帝劉徹諱,改徹侯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稱國。侯國大者數萬戶、小者五百戶。侯國置國相如縣令,受命於所在郡守。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門大夫、洗馬、行人等官治府事。列侯居京師則主爵中尉領之,就國則郡太守時時巡察之。東漢侯制與西漢無別,唯侯國較小,大者不過四縣、小者有僅食一亭者,東漢末年,曹操在列侯、關內侯下置名號侯十八級,關中侯十七級,關外侯十六級,五大夫侯十五級,以當時蜀、吳兩國所轄邑名封之,受爵者無從收取租稅,開後世虛封先河。

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公元前186年《田律》和《戶律》

受田數額為:關內侯95頃(每頃100畝),大庶長90頃,駟車庶長88頃,大上造86頃,少上造84頃,右更82頃,中更80頃,左更78頃,右庶長76頃,左庶長74頃,五大夫25頃,公乘20頃,公大夫9頃,官大夫7頃,大夫5頃,不更4頃,簪嫋3頃,上造2頃,公士1頃半(150畝),公卒、士伍、庶人都是1頃,作為罪犯賤民的司寇、隱官都是50畝。

宅地的標準是以30步見方的土地為一“宅”,徹侯可以得到105宅,關內侯95宅,大庶長90宅,駟車庶長88宅,大上造86宅,少上造84宅,右更82宅,中更80宅,左更78宅,右庶長76宅,左庶長74宅,五大夫25宅,公乘20宅,公大夫9宅,官大夫7宅,大夫5宅,不更4宅,簪嫋3宅,上造2宅,公士1宅半,作為平民的公卒、士伍、庶人每戶1宅,司寇、隱官半宅。

漢武帝時,為籌措戰費,令賣二十等爵(關內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為人所輕。於是為將士立功者另設武功爵十一等(一級造士,二級閒輿衛,三級良士,四級元戎士,五級官首,六級秉鐸,七級千夫,八級樂卿,九級執戎,十級政戾庶長,十一級軍衛),後亦賣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