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代地方官職名,品級大小。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5-18

求古代地方官職名,品級大小。艾可利利的盒子 2009-05-17

1 中國古代地方官職名目變化表

宰相名稱變化表

隋唐

時期 決策首長 行政首長 政令稽核首長

隋文帝 內史令 尚書令 門下納言

唐太宗 中書令 尚書左、右僕射 門下侍中

唐高宗 東臺左相 中臺左、右匡政 西臺右相

武則天 鳳閣內史 文昌左、右相 鸞臺侍中

唐明皇 紫微令 尚書左、右丞相 黃門監

(唐肅宗恢復了唐初的建制,此外被加授參知機務、參知政事、同平章事等者視同宰相)

宋朝

時期 正宰相 副宰相

北宋初年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軍國重事 參知政事

宋神宗 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

宋徽宗 太宰兼門下侍郎 少宰兼中書侍郎

宋高宗 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參知政事

宋孝宗以後 平章軍國重事\左、右丞相 參知政事

其他歷史時期

時期 名稱

商 尹

西周 太宰卿

戰國 (楚)令尹、(秦等)相邦

秦 左、右、中丞相(中丞相乃宦官所任)

漢 相國、丞相

東漢 大司徒

魏晉 錄尚書事、尚書令、中書令、侍中

唐宋 (如前所述,略)

元 中書令,中書左、右丞相,

左、右平章政事,左、右丞,左、右參知政事

明朝 中書左、右相國,中書左、右丞相(後罷之),

內閣大學士(四殿二閣六位大學士,分為首輔、次輔、群輔三個等級)

清朝 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為首稱“領班”)、內閣總理大臣

中國古代地方官職名目變化表

我們可以先總結一下,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劃比較有規律的幾個現象:

1、基層的縣一直非常穩定,變化不大。

2、第一級行政區往往由監察區演變而來。

3、縣級以上的各級行政區,隨著時間的轉移,而越變越小,有些最後乾脆消失,比如秦朝的郡、唐朝的道、宋朝的路等。

4、歷史上三級制度較為常見,組織的層次構架以單式為主,複式為副。

5、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行政區的設定如何變化,實際上仍不過是在郡縣制的框架內發展變化,分封制已被中國人歷史而明智的選擇了拋棄。

秦朝

秦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確立了郡縣兩級治理的行政區制度,其中郡的長官稱郡守,副官稱郡丞,負責一郡治安的官員稱郡尉。大縣的長官叫縣令,小縣的長官叫縣長,並且設有同郡相應職能的縣丞與縣尉。

郡(Prefecture) 郡守(Prefect)

縣(country) 縣令\縣長(Magistrare)

求古代地方官職名,品級大小。楓凌寒雪 2009-05-16

—— 古代主要官銜簡介

中國歷史悠久,立官設守,肇始於夏同朝周,至秦朝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時已初具體制,而後歷朝沿襲並發展,官職有所增減,同一官銜的品級有所差異,有的官職名稱也有所不同。本文僅側重於宋、元、明、清特別是明、清兩朝的(七品以上)官銜舉要簡介。為方便查檢,所選介官銜均首字筆畫的順序排列。

三畫

【千總】明清兩代正六品武官。

【大理寺卿】全國三大司法長官之一,正三品。掌管全國刑獄的最高長官。

【大學士、內閣大學士】“學士”是唐代掌管文學著作的官,如果由宰相兼管“學士”,則宰相就稱為“大學士”。宋代,“學士”中資望特別高的人,稱為“大學士”。明代,設大學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務,官階五品。如果兼任尚書、侍郎,則可以加官到一品,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俗稱“閣老”。清代的大學士是內閣的主官,官階為正一品,一般稱為“中堂”。

【工部尚書】掌管全國水土工程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

【工部侍部】工部副長官,明代從二品,清代正二品。

【廣威將軍】元、明兩代正四品武官。

四畫

【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兩代為從二品。

【中散大夫】元、明兩代正四品文官。

【中憲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文官。

【中議大夫】元、明兩代四品文官。

【中順大夫】元、明兩代四品文官。

【中書令】唐代中書省的“中書令”、尚書省的“尚書令”與門下省的“寺中”,同稱三省長官,共同掌管中央的機要。中書省決策機構,中書令實際上就是宰相,宋代由中書省與樞密院分管政務、軍事。元代廢除三省,中書令是惟一的最高國務長官司。明、清兩代廢除中書令的官名。

【中書省左右丞相】元代和明初,設中書省左右丞(或稱國相)

,是丞相的副職。明洪武十二年以後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參政”等官名。

【太守】漢代掌管郡務的最高長官。三國以及隋煬帝、玄唐玄宗時期和五代,改州刺史為郡太守。此後太守已不是正式官名,習慣上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明、清時期專用以稱“知府”,從四品官。

【太尉】秦漢漢時期,太尉是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後來歷代也多沿用這個官銜,但逐漸變成加官的官銜,沒有實權。到了宋徽宗時期,把戚太尉定為武官的最高一級官階,其本身並不代表任何職務,一般用作武官的尊稱,而不同其職務的大小。元代以後廢除這個名稱。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簡稱“三師”、“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親近的人。“師”是傳授其知識的,“傅”是監督其行動的,“保”是照管其身體的,即分別是負責君主智育、德育、體育的人。隋唐以後,太子的師傅均以別的官銜任命,“三師”、“三少”公為加官贈官的官銜,沒有職事。宋代“三師”是宰相、親王的加官官銜。“三師”是正一品,“三少”是從一品。明、清兩代,“三師”為從一品,“三少”是正二品。

【太宰】古代“太宰”為百官之長。宋徽宗時期,改尚書左僕射為太宰,右僕射為少宰。一般通稱吏部尚書為太宰。明代為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

【太常寺卿】掌管宗廟祭祀之事的長官,正三品。

【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副長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員,正七品。

【太中大夫】掌管議論的文官,唐、宋兩代為從四品,元、明、清三代為從品。

【太僕寺卿】太僕寺長官,主管傳達王命、侍從皇帝出入。車馬等職事,正三品。

【公、侯、伯、子、男】這是皇帝授封的爵號。“公”是“王”以下最高爵號。唐、宋兩代有國公、郡公、開國縣、公等級別,所食之邑從4000戶至3000戶不等。明代僅封侯、伯。

【戶部尚書】戶部的最高長官,主管全國的財政監督、民政事務。明代為正二品官,清代為從一品官。

【戶部侍郎】戶部的副長官,明代為從二品,清代為正二品。

【文林郎】從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為正七品。

【僕射】“僕射”是主任或領班的意思。唐、宋兩代“僕射”實際上就是宰相。

五畫

【左右參政、左右參議】明代清初布政使的下屬官員。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務,參政、參議分守各道,並分管糧儲、屯田、軍務、驛傳、水利、撫民等事,一般是正四品。

【龍虎將軍】主簿是主管文書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規的事務官,唐代列為從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為八、九品,縣主簿為九品。清代把主簿看做是雜職,並將它裁減。

【禮部尚書】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貢舉的大臣,清代為從一品。

【禮部侍郎】禮部副長官,明代從二品,清代為正二品。

【節度使】唐、宋兩代總管軍民兩政的地方長官,官階二至五品不等。元代之後廢除這個名稱。

【布政使】明、清兩代一省最高民政機構為布政司。布政使為布政司的主官,從二品,僅次於巡撫一級。為防止專權,明代與清初設左右布政使二人,清康熙年間以後不再分左右。

【正奉大夫】元、明兩代從二品文官。

【正議大夫】唐代正四品文官,元、明兩代為正三品。

六畫

【刑部尚書】掌管全國司法和刑獄的大臣,明代為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

【刑部侍郎】刑部副長官,明代從二品,清代為正二品。

【光祿大夫】漢代掌管宮廷宿衛及侍從的長官。魏、晉以後有其名而無其職。唐、宋以後成為官階的稱號,從二品官。元、明為從一品,清為正一品,成為文臣最高的官階。

【同知】府的副職稱為同知,如一府的主管稱為知府,而府的佐官稱為同知。明、清時期,各府同知為正五品。

【同平章事】“同平章事”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簡稱。“平章”是商量處理國事的意思。位高時,“同平章事‘相當宰相的官銜;位低時,官銜也在五品以上。宋中葉以後廢除同平章事的名稱,元代時用時不用,官位較低。

【吏部尚書】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選,是吏部的最高長官。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通常稱為天官、冢宰、太宰。

【吏部侍郎】吏部的副長官,明代從二品,清代正二品

【守備】明、清兩代正五品武官。

【安撫使】朝廷派往邊疆重要地區統轄軍民的官員。元代各路安撫使是各路的行政長官。明、清兩代公在少數民族地區設有此官。官階一般是正三品,如原來官銜在二品以上,派出時則稱安撫大使。

【州牧】

唐、宋京畿的地方長官稱州牧,正六品官。清代知州已隆為與縣略相等的地方長官,但文字上仍尊稱知州為州牧,與知縣並稱牧令,正七品。

【巡按】明代派遣監察御史分赴各省區巡視,考核吏治,稱為巡按,一般僅有六品官。官階雖不高,但可以與省區行政偏分庭抗禮,知府以下要服從他的指使,事畢回京。

【巡檢】巡檢的官名始於宋代,昌邊疆要地州縣武職指揮官。元、明、清三代,巡檢僅為九品官。

【巡撫】明代凡是文職官員奉命出朝,統稱“巡撫”,這官職是臨時性的。清代巡撫與總督同為封疆大臣,巡撫品級稍次於總督,為一省的行政長官。巡撫的職責隨時隨事隨人而施。清代巡撫為從二品。

【觀察使】唐代朝廷派遣分赴各道訪察州縣吏功過及民間疾苦的官員,官階由原官職而定,

【把總】清代正七品武官。

【兵部尚書】統管全國軍事行政的找官,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

【兵部侍郎】兵部副長官,明代從二品,清代正二品。

【懷運將軍】元代稱大將軍,明代從三品武官。

【員外郎】“員外”是定額以外添派的人,唐代為六品,明、清為從五品。

————————————————————————————————————————

—— 作者:程徵

—— 釋出時間:2005-6-19 9:39:42

——

八畫

【刺史】刺史與都督在名分上分別掌管州府的民政和軍政。元代廢除刺史的名稱。清代刺史往往作為知州的文字稱呼。

【奉直大夫】元、明、兩代從五品文官。

【奉政大夫】元、明、清三代正五品文官。

【奉訓大夫】元、明兩代從五品文官。

【定國將軍】明代從二品武官。

【定遠將罩】明代從三品武。

【明威將軍】明代正四品武官。

【武功將軍】清代從三品武官。

【武略將軍】元、明兩代從五品武官。

【武略騎尉】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義將軍】元、明兩代從五品武官。

【武義都尉】清代正三品武官。

【武節將軍】元、明兩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將軍】元、明兩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武德騎尉】清代正五品武官。

【武翼都尉】清代從三品武官。

【武顯將軍】清代正三品武官。

【知州】州的長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府】宋代知府職略高於知州。清代知府為從四品。

【知縣】宋代縣的最高長官。元代稱縣尹。明、清兩代知縣為正七品。

【金紫光祿大夫】唐、宋兩代正三品文官,元代為從一品,明清兩代不設此官銜。

【國公】唐、宋、元、明時期,“王”以下的公爵一級,以古國名稱國公,如“魯國公”等。

【國子監祭酒】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稱作“國子”,“國子監祭酒”即國子太學的主民,從四品。

【國子監丞】唐代之後國子監丞均為國子監內部事務民。明、清時期監丞職能是學監的性質,正七品官。【國子監博士】唐代之後,在國子監中分管教學的官員稱作國子監博士及助教

【駙馬】“駙”就是“副”的意思。駙馬都尉與奉車都尉都是奉陪皇帝乘車的近臣。魏、晉以後皇帝的女婿常授以駙馬都尉,因此,駙馬成為皇帝女婿的專門稱號,而不是官職。明代沿用這個名稱,清代沒有這個稱呼。

【尚書令】“尚書”是主管文書的意思。唐、宋兩代尚書令實際上就是宰相。

【經略安撫使】唐代邊疆地區設“經略使者”。“觀察使者”還兼經略使。宋代沿邊大將都兼“經略”。此後大多以經略安撫使統管軍民。明代只稱“經略”而不稱“經略使”,官階比總督略高。清代經略大臣在封疆將帥中居第一位,官階一般為正二品或從一品。

【樞密使】“樞密”即中樞機密的意思。從唐代開始以宦官掌管樞密,宦官多以樞密使的名義干預朝政。唐昭宗之後改為士人任樞密使。宋代以樞密使為密院長官,與中書省的同平章事共同負責軍國要政,並逐步由同平章事兼任樞密使。清代軍機大臣也往往尊稱為樞密,一般為一品官。

【縣令】唐、宋兩代縣級主官,官階自六品至從七品均有。宋代曾同時存在知縣和縣令的官銜,當時縣令稍強於知縣。

【參將】明代總兵之下設參將分守各地。清代參將是正三品武官,僅次於副將一級。

【參領】清代正三品官,副參領為正四品官。

【參知政事】簡稱參政,宋元兩代是宰相的副職。

九畫

【欽差大臣】明代由皇帝親自派遣,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稱為欽差。清代由皇帝特命並頒佈授關防的,稱為欽差大臣。

【總兵】明代總兵階無定製。清代正二品武官。

【總督】明、清兩代具有節制地方文武官員權力的朝廷命官。明代還有管轄專門事務的總督,如漕運總督等,官階自正二品至從一品不等。清代以總督為地方最高長官,管轄一省或數省。

【顯武將軍】元、明兩代從四品武官。

【榮祿大夫】元明清三代從一品文官。

【轉遠使】唐代經理江淮、錢幣、物資運輸的官員。宋代稱漕司,明、清兩代稱漕運總督,一般是二品官。

【信武將軍】元明兩代從四品武官。

【宣奉朗】宋代七品文官。

【宣德郎】唐、宋兩代正七品文官,明、清兩代從六品、正七品文官。

【宣撫使】宋、元、明、清四代鎮撫一方的軍政長官,官階由原官銜而定,一般是二、三品。

【宣議郎】唐宋兩代從七品文官,明代正七品。

【宣慰使】元、明、清三代,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世襲的“土司“中,宣慰使是最高的官職,從從三品官。

【宣武將軍】元、明兩代從四品武官。

【宣武都尉】清代從四品武官。

【宣威將軍】元、明兩代正四品武官。

【建威將軍】明清兩代從一品武官。

【按察使】宋、清兩代掌管一省刑名按劾的長官,正三品。

【給事中】朝廷中經手章奏,稽察六部百司的官,正五品

【昭信校尉】元、明兩代正六品武官。

【昭武將軍】元代稱大將軍,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武都尉】清代正四品武官。

【昭勇將軍】元代稱大將軍,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將軍】元代稱大將軍,明代正三品武官。

【洗馬】洗馬即前馬,也是先驅的意思,是太子的侍從,一般為三品。

十畫

【振威將軍】清代從一品武官。

【秘書郎】唐代掌管四部書(經、史、子、集)的文官,從六品。

【郎中】在六部中僅次於侍郎的官,是部內各司的主管,正五品。

【郡王】隋、唐以後,郡王為次於親王一等的爵名。清代郡王並不取郡名,而是取美名冠之,如順承郡王等。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唐、宋兩代僅有八品官,明代為正七品,清代為從五品。

【宰相、丞相】“宰”是主持的意思,“相”是輔佐的意思。中國歷史上有“太宰”和“丞相”名稱,而並無“宰相”的官名。但人們習慣上把對君主負責總攬政重力勢能人稱為“宰相”。秦代和西漢以相同或丞相為宰相。東漢的司徒等於丞相,真正行使宰相權力的卻是尚書令。從魏、晉至隋、唐,基本上是以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以及重要的將軍等執政者為宰相。從唐玄宗開元年間至宋代,以同平章事為宰相。宋神宗時期以尚書左右僕射為宰相。南宋時期改為左右丞相。元代至明初以丞相、平章政事為宰相。明永樂年間之後,以內閣大學士為宰相。清雍正年間之後,軍機大臣事實上的宰相,而內閣大學士是名義上的宰相。

【通判】北宋初年設通判之時,職權幾乎與知州相同,名為佐官,實際上是與知州共同負責,甚至還是知州、知府的監視者。到了南宋,知州職位較輕,通判職位就更輕了。明代知府以下設通判,事實上為六品官,實際上與同知沒有區別。

【通奉大夫】元、明、清三代從二品散民。

【通議大夫】唐、宋兩代正四品文官,元明兩代為正三品。

【資政大夫】元、明兩代正二品文官。

【資善大夫】元、明兩代正二品文官。

【資德大夫】元、明兩代正二品文官。

十一畫

【諫議大夫】唐代諫官,分為左右諫議大夫,宋代以後廢除這個官名。

【御史中丞】漢代御史大夫之下有御史中丞官職,掌管中央檔案館及圖書館,處理直達皇帝的一切奏章,監督在外行使巡查權的各部刺史。東漢以後不設御史大夫,而以御史中丞為御史的長官。唐枕頭兩代觀察使大多具有御史中丞的職務,一般為正四品官。明代以後不再有御史中丞的名稱。清代因巡撫兼右副都御史,因此稱巡撫為中丞。

【副將】明、清兩代副總兵改稱為副將,僅次於總兵一級,為從二品武官。

【鴻臚寺省卿】“臚”是傳的意思,“鴻臚”是大聲傳頌的意思。唐代鴻臚寺卿既管朝廷的待客,又管司儀。明清兩代專管朝廷的朝會儀節,正四品。

【御史大夫】“御史”即君主左右的文書官。唐代“御史大夫”即御史之長,四品官。宋代多缺而不補,元代則虛存其名,明、清兩代廢去這個名稱。

【都指揮使】明代各地設衛所,都指揮司是它的常設統帥機構,都指揮使是都指揮司的長官,與布政使、按察使分管地主的軍政、民政和刑獄,正二品武官。

【都指揮僉事】都指揮使下屬的武官,正三品。

【輔國大將軍】唐、宋兩代正二品武官,明、清兩代在鎮國將軍之下設輔國將軍。

十二畫

【遊擊】為總兵總理軍營事務,稱為鎮標中軍遊擊。明代參將之下有遊擊將軍;清代次於參將一級,為從三品武官。

【道臺】道臺是道員的別稱。明、清兩代省以下,府、州以上的高階行政長官,一般為正四品。

【提督】明代總兵上一級的武官。清乾隆以後提督固定為從一品。

【朝列大夫】元、明兩代從四品文官。

【朝奉大夫】宋代正五品文官。

【朝散大夫】唐、宋兩代從五品文官,元代為從四品。

【朝請大夫】唐、宋兩代從五品文官,明、清兩代為從四品。

【朝議大夫】唐、宋兩代五品文官,明、清兩代為從四品。

【集賢殿侍讀學士】為宮內蒐集整理圖書,是皇帝的學識顧問。六品以下稱直學士,五品以上為學士,領頭的一般是宰相,則稱大學士。

十三畫

【殿中侍御史】唐代在京城監察非法事件的官,從五品,低於侍御史而高於監察御史。

【詹事】宮廷中太子的屬官,正三品;少詹事為正四品。

十四畫

【嘉議大夫】元、明兩代正三品官。

【驃騎大將軍】唐、宋兩代從一品武官。

十六畫

【儒林郎】唐、宋兩代正九品文官,元、明、清三代為從六品。

【儒學教授】“教授”官職始於宋代,州設教授,縣設教諭。清代府、廳、州、縣均設儒學,儒學教授為正七品文官。

【翰林學士】唐、宋兩代翰林學士是為內廷草擬文字的官。而元、明兩代翰林掌管院學士則是翰林院的長官,從二品。

【翰林院編修】“翰林”的名稱始於唐代,而“翰林院”則始於明代,掌管制詔、史冊、文翰的事務。翰林學士以下有侍讀、侍講、編修、檢討等官銜,都是作為文學侍從之臣,通稱翰林官,正六品。清代翰林官為閒散,官階只有正七品,但在某些方面卻享受五品以上待遇。

十八畫

【鎮國將軍】明清兩代從二品武官。

【鎮國大將軍】唐、宋兩代從二品武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