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思榮",什麼是"修職郎",什麼是"曾貢生"什麼是"耆老"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5-22

什麼是"思榮",什麼是"修職郎",什麼是"曾貢生"什麼是"耆老"網友f42e463cd0c 2006-02-01

思榮是不是指作官?倒數第二段你看一看!

素有“牌坊之鄉”美稱的歙縣,以清石坊遍及全縣各地,原來共建有二百五十多座,至今仍完整地儲存了八十多座牌坊。在這眾多的牌坊中,除了縣城裡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許國八腳牌坊,城西六公里處的棠越牌坊群,這裡我們就以棠越牌坊群作靈重點來談談吧!

國內罕見的牌坊群不僅“忠、教、節、義”四字俱全,而且一走十座,形成一個似乎一氣呼成的建築體系,既有不同時代風格的差異性,又體現了整體建築的同一性,給國內外研究明清政治、經濟、文化、明清建築藝術以及徽商的專家、學者提供了難得的歷史實物資料。

第一座牌坊建於明嘉靖十三年,四柱三間一樓,於乾隆四十三年重修,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是用容易風化的白馬妙石建造而成,挑簷下龍鳳板上是“聖旨”二字,其下額坊以鐫有“旌表孝行贈兵部古待郎鮑燦”字樣,兩邊各有一隻“獅子滾繡球”(石雕),別具特色。

走過一個青石板鋪的廣場,便是牌坊群中的長老“慈孝裡”坊,“裡”其義如“村廟”。該坊建成於明永樂18年,距今已有五百七十多年曆史了,龍鳳板上“御製”二字,意謂著該坊乃皇帝從國庫裡拿出銀子建造,足見其規格之高了。

“立節完孤”這座牌賢,與歙縣其它地方的貞節牌坊一樣,是為了旌表那些年青就守寡的節女所立的,它的主人是鮑文齡妻汪氏,汪氏二十五年夫亡,立志守節,在守節歲月裡對公婆孝順,並含辛茹苦將孩子撫養成人,兒子長大取得功名後,本想讓母親享清福了,不料年僅四十五歲的汪氏長年積勞成疾不幸亡故,為了儘自己的孝心,兒子多次向皇帝上書,要求皇帝同意自己給母親立一座節孝坊。因此,“敕建”的意思便是指皇帝認為汪氏確屬封建社會人的“完美”人物而下命令,下詔書同意建坊。

走過一小橋,便是俗稱“官帽亭”的“聰布亭”,是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為宣邏御史鮑宣提筆而寫的,此亭建於明乾隆慶年間。

一出亭,引入眼簾的是一座由青色茶圓石所建造的“義字坊”,始於清乾嘉慶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仰望“樂善好施”四個字蒼勁有力,其意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很有耐人尋味的意味。

牌坊群的七座牌坊是以“義”字坊為中心的,從兩頭到中間按“忠、孝、節、義”對稱排列,過了“義”字坊,又是一座貞節牌坊了,與前一座“立節完孤”有所不同,該坊是為了一個繼妻所立的。在眾多的貞節坊中給繼妻立牌坊當屬罕見之舉吧?原籍上海嘉定的吳氏當年以繼妻身份進入鮑門不久,丈夫鮑文淵不幸亡故,年僅二十九歲的吳氏矢志守節,在守節歲月裡不僅孝順公婆,還為前妻的孩子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撫養,守了長達六十年的寡。在年逾六旬時將自己長年的積蓄私房錢全部捐獻出來維修鮑氏家族九世以下的祖墳,一個婦道人家,一個繼妻做出如此敬宗孝祖之大舉,令鮑氏族長深為感動,遂上報官府及至乾王要求一視同仁,給予立坊旌表。

“天鑑精誠”是座“孝字坊”,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八年,為什麼是“天鑑清誠”呢?聽說似乎帶著些迷信的色彩,到底是什麼一回事,請許我慢慢道來。在清朝氣順治三年,年僅十四歲的鮑逢昌決心外出弄文,他邊乞討邊問訊,經過三年之久,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千里之外的甘肅省雁門關古寺中找到明末的遺民外出謀生的父親,萬幸中的不幸是已生背疽,痛不欲生,鮑逢昌毫不猶豫地付在父親背上用嘴將瘡口中的膿和蛆吸出,自己口腔腫大,嘔吐不止,亦不暇顧,終於將久病治癒,當逢昌公把父親帶回徽州家中時,誰知母親又生病得深重,一名醫說雖有一藥方,但其中有味叫真乳香的藥維求,但鮑逢昌還是到外尋求此藥,最後終於在富春山找到了,母親用藥後,很快康復了,此後大家紛紛傳說,是鮑逢昌的孝心感動了天神,老天爺治好了二老的病,連老天爺都能感動的人,天下皇帝難道不被感動嗎?因此於乾隆三十六年下旨賜建了這座孝子坊。

立在最後的這座“思榮”的牌坊,是為尚書鮑家賢所建造的,他的官位是做的最高的,因此坊上有“官聯臺鬥,官部左佐朗”的字樣。

牌坊群的典故說完了,就讓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地回顧之前所說的,來回味著“忠、孝、節、義”的悠久歷史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