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期的節度使是不是與東漢三國時期的州牧的區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6-08

唐朝時期的節度使是不是與東漢三國時期的州牧的區別2016.11.13 00:00 回答

唐朝的節度使最開始是武官的一種,主要掌管軍事、防禦外敵,而沒有管理州縣民政的職責。當然後來節度使也開始過問民政,結果到了唐朝後期的節度使勢力大大加強,到了獨攬軍政大權的地步。東漢三國時期的州牧與西漢時只負責監督考察不同,已經是駐守一方,獨攬軍政的封疆大吏。比如劉焉劉虞等人,都是以州牧的身份成為地方軍閥的。所以我覺得唐朝後期的節度使和東漢三國時期州牧在權力和職責上是差不多的,都是掌握一方軍政大權,最後也都發展成了地方軍閥。

唐朝時期的節度使是不是與東漢三國時期的州牧的區別2016.11.12 00:00 回答

有區別。

漢武帝時,把全國分為監察區,每個監察區,稱州或部。中央派長官,稱州刺史或牧。負責監察所屬郡國。刺史的屬官:別駕,治中。因為東漢戰事多,刺史掌兵權。魏晉南北朝時,刺史有兩套屬官,行政的同上,軍事分為:長史,司馬,參軍等。唐太宗時合併別駕為長史,治中為司馬,不掌管軍事。隋文帝統一後,廢除郡制,只存州,縣兩級。唐代承襲隋制,或州或郡,州長官稱刺史,郡長官稱太守,隋唐的刺史與漢代不同,只掌管行政,權利小。

唐太宗時全國分為十道【玄宗時15道】,由中央派員,與漢代刺史略同,稱為:巡察使,按察使,觀察使,採訪處治使。各邊境設鎮,長官稱節度使,兼掌度支,營田,觀察,總攬一方軍,民,財,監察等職事。

唐朝時期的節度使是不是與東漢三國時期的州牧的區別匿名使用者2016.11.12 00:00 回答

節度使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 唐睿宗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州牧

古代以九州之長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漢武帝時設十三州部,每部設一刺史,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後廢置無常。東漢靈帝時,為鎮壓農民起義,再設州牧,並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軍政大權。如漢末劉表為荊州牧,袁紹為冀州牧,都等於割據政權。以後歷代設都督、總管、節度使等,州牧之名即廢。唐宋時惟京師或陪都地方最高長官以親王充任者,尚稱為“牧”,其他州牧之名均廢。清代往往借作知州的別稱,實際上遠非東漢州牧之比了。州牧可是說是一個國中之國,而節度使只是掌握軍政大權,所以州牧要比節度使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