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后有什麼權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6-23

清朝的皇后有什麼權利?霽雨若初 推薦於2019-10-13

1、清朝的皇后執掌後宮,可罰妃嬪。

皇后作為後宮主帥,在後宮有著絕對的權威。如果妃嬪犯了宮規,皇后可以用祖宗家法的名義申誡,甚至杖責妃嬪。皇后駕幸妃嬪寢宮,妃嬪接到通報後,就得在宮門外迎候,這與皇帝駕臨是一樣的。

2、皇后在重要日子得皇上陪伴。

皇后別稱中宮,在宮中稱主子,妃嬪只是小主而已,意味皇后才是後宮之主,六宮統帥。每個月都有數天,或在重要日子如年三十至年初二,皇帝必須駕幸皇后寢宮,其他日子才能選綠頭牌,召幸別的妃嬪。而且皇后可以陪伴一整晚,不需要像妃嬪那樣,時間到了就會有太監駄走,意味皇后才是皇帝的正妻。

3、皇后負責主祭。

祭祀亦是清宮皇后的重要職責。吃肉節、祭灶等都是由皇后主祭 (跟漢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不同),而舉行祭祀的地方就是坤寧宮。坤寧宮與乾清宮和交泰殿,合稱後三宮,位在同一中軸線上,不是皇后是不可以居在坤寧宮的。

雍正之後的皇后都不住坤寧宮了,但仍是中宮象徵。清代入關後,將坤寧宮依滿族傳統改建了。裡面有一個很大的灶頭,作為祭祀用途。所謂“家有萬事,主持一人”,寓意皇后才是這個皇家的女主人。另外皇后會率領妃嬪公主福晉等,參予親蠶禮。

4、妃嬪需向皇后請安。

妃嬪每天早上起床,梳洗更衣後,就得到皇后寢宮中給皇后請安,侍候皇后梳洗。皇后亦可以與妃嬪閒話家常。當然像一般人家那樣,親親熱熱的拉拉手說話是不可以的。平日後妃燕居所穿的便服,樣式不會有太大分別,但一般妃嬪是不能穿戴明黃服飾,這是皇后才能穿用的。

5、清代皇后還有一項獨有的權利,中宮箋奏。

每逢元旦,千秋節(皇后生日)等重要節日,皇后都可以動用中宮箋奏去達成自己的心願,一旦中宮箋奏明發,連皇帝諭旨都不能輕易駁斥,可說是皇后最大的權力象徵。順治皇帝就曾經停止第二任皇后孝惠皇后的中宮箋奏權利,藉此羞辱皇后,但在孝莊皇太后的干預下,很快就恢復了。

清朝的皇后有什麼權利?

擴充套件資料:

清朝第一位皇后的作為: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清朝開國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皇后,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冊封)。首位皇太后。

皇太極統治的17年間,孝端文皇后主持內宮事務,很使皇太極滿意。每遇蒙古諸部遠道來京朝賀,或送女來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后率眾妃舉行盛大宴會,親自迎送。由於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親族亦受禮遇。她的母親科爾沁大妃屢次來朝,皇太極均以盛大禮節迎送,宴賞優厚。

孝端文皇后無子,生有三女。福臨(即順治皇帝)繼位後,尊其為母后皇太后,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哲哲逝世,年五十一歲。順治七年(1650年)二月,將其梓棺運至瀋陽,與皇太極合葬於昭陵,即今瀋陽北陵。順治皇帝為孝端文皇后撰了祭文。雍正、乾隆累加諡,全諡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皇后

清朝的皇后有什麼權利?楊子電影 推薦於2019-09-27

1、中宮箋奏,這是清代皇后獨有的權利。皇后箋表上,由皇后口述,女官筆錄,再蓋上皇后寶印,是中宮皇后極大的權利。就算是皇帝聖旨,亦不能輕易駁斥。當然中宮箋表是不能隨便使用的,要遇上像千秋節這種大節日才會使用,是象徵實質意義。

2、清代入關後,將坤寧宮依滿族傳統改建了。裡面有一個很大的灶頭,作為祭祀用途。所謂“家有萬事,主持一人”,寓意皇后才是這個皇家的女主人。另外皇后會率領妃嬪公主福晉等,參予親蠶禮。對古時講究男耕女織來說,這是相當重要的祭禮。

3、皇后的權利是透過鳳印來表現,臨幸後宮皇后要蓋鳳印,要不妃嬪懷孕是偷情;降升妃嬪都是以皇后的名義來宣佈,不是皇帝;中宮表箋,相當於聖旨,基本上連皇帝都不可以反對,蓋上鳳印才是中宮表箋,當然一般是皇后進奏章。

清朝的皇后有什麼權利?

擴充套件資料

皇后在後宮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眾妃子之主。如《周禮·天宮內宰》曰:“王后帥六宮之人。” 古代時中國的皇后被嬪妃、侍女等稱為娘娘(殿下)。在西方稱呼為陛下。

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中,出現有多位皇后並立的現象。但其中只有中宮才有真正後宮之主的權利,換言之少數民族的其他皇后實際等於妃嬪的意思,只是叫法不同。

根據荀子的觀點,天子獨大,沒有人可與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齊”的諧音“妻”,只能叫“後”。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改天子為皇帝,並訂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后的后妃制度。較完備的后妃制度和等級劃分直到漢朝才實際執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皇后

清朝的皇后有什麼權利?yx464292609 推薦於2017-11-25

鳳印皇后才能掌管,代表了天下國母的身份,也是至高無上的皇后權力,皇后有了鳳印才能執掌後宮,約束妃嬪、頒佈旨意。

皇后的權利是透過鳳印來表現,臨幸後宮皇后要蓋鳳印,要不妃嬪懷孕是偷情;降升妃嬪都是以皇后的名義來宣佈,不是皇帝;中宮表箋,相當於聖旨,基本上連皇帝都不可以反對,蓋上鳳印才是中宮表箋,當然一般是皇后進奏章,然後以中宮表箋的形式宣告天下,這項權利是最重要的,要是剝奪皇后中宮表箋的權利,基本就是廢后了,其他管理後宮之類的只是形式上的權利。

皇后是老闆,妃子都得聽皇后的。

選皇后還真沒標準,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的標準,總的來說有三種:第一,皇帝要權利,立個權利背景濃郁的皇后;第二,外戚\奸臣\宗室專權,立個他們自己喜歡的,或者是經過幾者之間妥協,弄個不喜歡也不討厭的皇后,然後自己喜歡的進去當妃子生個皇帝;第三,皇帝喜歡的;第四,皇帝沒登基之前的正妻,這個皇帝皇后自己媽自己都有可能選。

都可以,就看皇帝讓不讓了,畢竟看歷史上的皇后,哪種都有,包羅永珍,寡婦、二婚的、舞女、公主、世家女等等都有可能。

清朝的皇后有什麼權利?chelchel_clay 2013-01-23

清代皇后的鳳印,稱皇后之寶。實際上,皇后之寶上的是龍,而非鳳。

據《大清會典》載:“皇后金寶,清、漢文玉筯篆,交龍紐,平臺,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兩。寶盝高七寸八分,方八寸;寶色池,高二寸,方四寸八分,均金制。外櫝繪鳳文。”製作亦有嚴格的程式,首先由禮部依據成例奏報皇帝,然後由造辦處製成印樣,手寫寶文,呈皇帝御覽。

皇帝欽定後,再由禮部發印樣於鑄印局,鑄印局官會同內務府官於造辦處祭爐監造。鑄造完畢後交廣儲司銀庫以待鐫字。鐫字時,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禮部奏報批覆,屆時把寶印送至內閣,在內閣大堂行禮後,按內閣翰林院預先撰發的寶文鐫刻,竣工後,收存內閣大庫,待行禮時提用。最後再由工部辦理製造寶盝、印池等一應物件。

皇后之寶作為皇后身份的證據,只有在舉行了相應的冊封禮之後才有效。經過冊封程式後,寶璽便被置於皇后宮中,以證皇后的身份和地位。但實際上,皇后很少用到這個寶印,它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用途。

另外還有中宮箋奏,這是清代皇后獨有的權利。皇后箋表上,由皇后口述,女官筆錄,再蓋上皇后寶印,是中宮皇后極大的權利。就算是皇帝聖旨,亦不能輕易駁斥。當然中宮箋表是不能隨便使用的,要遇上像千秋節(皇后生日)這種大節日才會使用,是象徵大於實質意義。順治帝就曾經停了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的中宮箋奏,理由是她侍奉太后不周。皇帝廢不了這位皇后,就用停中宮箋奏來羞辱她。不過在太后的干預下,很快又回覆皇后這項權利了。

皇后別稱中宮,在宮中稱主子,妃嬪只是小主而已,意味皇后才是後宮之主,六宮統帥。每個月都有數天,或在重要日子如年三十至年初二,皇帝必須駕幸皇后寢宮,其他日子才能選綠頭牌,召幸別的妃嬪。而且皇后可以陪伴一整晚,不需要像妃嬪那樣,時間到了就會有太監駄走,意味皇后才是皇帝的正妻。

而祭祀亦是清宮皇后的重要職責。吃肉節、祭灶等都是由皇后主祭 (跟漢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不同),而舉行祭祀的地方就是坤寧宮。坤寧宮與乾清宮和交泰殿,合稱後三宮,位在同一中軸線上,不是皇后是不可以居在坤寧宮的。雍正之後的皇后都不住坤寧宮了,但仍是中宮象徵。清代入關後,將坤寧宮依滿族傳統改建了。裡面有一個很大的灶頭,作為祭祀用途。所謂“家有萬事,主持一人”,寓意皇后才是這個皇家的女主人。另外皇后會率領妃嬪公主福晉等,參予親蠶禮。對古時講究男耕女織來說,這是相當重要的祭禮,以此表明皇后為天下織婦做出榜樣。不過這是在乾隆時代才開始出現在清皇室的祭祀中。

皇后作為後宮主帥,在後宮有著絕對的權威。如果妃嬪犯了宮規,皇后可以用祖宗家法的名義申誡,甚至杖責妃嬪。皇后駕幸妃嬪寢宮,妃嬪接到通報後,就得在宮門外迎候,這與皇帝駕臨是一樣的。妃嬪每天早上起床,梳洗更衣後,就得到皇后寢宮中給皇后請安,侍候皇后梳洗。皇后亦可以與妃嬪閒話家常。當然像一般人家那樣,親親熱熱的拉拉手說話是不可以的。平日後妃燕居所穿的便服,樣式不會有太大分別,但一般妃嬪是不能穿戴明黃服飾,這是皇后才能穿用的。

清代選後的準則,一是家世,二是品德,三才是容貌,這跟明代以貌為先,家世居末不同。像光緒帝的隆裕皇后,她才貌皆不兼備,只因她是慈禧太后侄女,才當上了皇后。無論皇后還是妃嬪,皆來自滿蒙漢合共二十四旗官員的女兒,只有少數是例外。

要是皇帝登基時年幼,就會透過大婚來立皇后。皇后進宮叫迎娶,代表皇后是皇帝明媒正娶的妻子。大婚那天,皇后先在孃家,接受皇后寶印,確立皇后名份後,再坐著八人明黃大轎,由大清正門進宮,與皇帝進行大婚禮;妃嬪進宮叫迎接,接與妾為諧音,代表妃嬪只是皇帝的妾。妃嬪進宮是由後門神武門而入,坐的車叫關防車,與皇后風風光光的進宮,大有不同。當然皇帝對後家和妃嬪家的賞賜,也是天淵之別。

清代舉行過大婚禮的皇帝,有順治,康熙,同治及光緒。其餘大部份清帝,都在皇子時已成了親。他們當上皇帝后,就會封本來的嫡福晉為皇后。皇后先於皇帝駕崩,或遭廢掉,皇帝就會從妃嬪中挑選合適的,再冊為新皇后 (大多會先冊為皇貴妃,再由皇貴妃晉為皇后) 。

清代皇后,一是透過選秀,再舉行大婚冊立;二是由妃嬪擢升;三是皇帝追封;四是母憑子貴。

孝莊文皇后,孝康章皇后,孝恭仁皇后,孝聖憲皇后,孝儀純皇后,以至孝欽顯皇后(慈禧),她們都是因為所生兒子當了皇帝,才在死後得封皇后之位,是母以子貴得來的。

皇帝追封而名正言順的,例如孝德顯皇后。她是咸豐還是皇子時所娶的嫡福晉,但不久就病死了。咸豐當上皇帝後,就追封這位命短的嫡妻為皇后,她的神主居於孝貞顯(慈安)和孝欽顯(慈禧)之上。而有些皇后,生前既未當上中宮,亦沒有兒子繼位,但她們同樣被追封為皇后。如孝獻皇后(董鄂妃)和孝靜成皇后(恭親王奕欣生母),前者是因為得到皇帝殊寵,後者是因撫育過咸豐,又曾是慈禧得力助手的恭親王生母,所以才得封的。但清皇室對孝獻皇后的後位,是不大承認的。從她的諡號沒有清朝皇后諡號中必有的天、聖二字,及不諡“章"(順治帝諡號)的字樣中,就能看出端倪。

另外還有孝烈高皇后。她是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她的後位是兒子多爾袞追封的。多爾袞死後被翻舊帳,力數他的罪狀,連孝烈高皇后的神主亦被逐出太廟。

妃嬪可以成為皇后,除了皇帝寵愛外,還要有駕馭後宮的能力。就拿慈安太后來說。她在咸豐二年進宮,當時她才年僅十五歲。咸豐帝在咸豐二年二月下詔封她為貞嬪,五月又跳級封她為貞貴妃。在當時中宮空缺的情況下,她的地位已擬如皇后了。咸豐二年十月,皇帝就立她為皇后,當時她年僅十六歲。由於她升為貴妃和冊立為後的時間間隔過短,因此個性恭簡的她,便主動要求免去冊封為貴妃的儀式,直接舉行冊立皇后的大典。

慈安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教育。在奉行博愛主義的咸豐帝身邊,可以保持長年榮寵不衰,除了憑藉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處理和駕馭她與眾妃嬪、與夫君皇帝關係的秘訣。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而不是像電影小說中,所形容的那麼老實無用。

雖然都是皇后,但名位仍會有差別;當中以透過大婚禮而冊立的皇后地位最高,稱為元后。其次是由妃嬪擢升的皇后,稱繼後。而透過兒子做了皇帝,才母以子貴得到的後位,或因受寵而追封的,這是比較低的了,這種皇后的神位,亦會放在最下。

有說慈禧想廢掉同治的阿魯特皇后,卻遭到反對,只因只有透過大婚禮,從大清正門入宮的皇太后,才有資格廢掉中宮皇后。但慈禧是從神武門進宮,由貴人當起的,因此她沒有廢后的資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