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有什麼歷史故事?它是不是還有個名字?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7-07

廣陵散有什麼歷史故事?它是不是還有個名字?網友f02dafd 推薦於2017-12-15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曲調較為激昂的古琴曲。根據劉東昇的《中國音樂史略》,《廣陵散》大約產生於東漢後期。據說,《廣陵散》這一曠世名曲,因聶政刺韓相而緣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絕世。因而古曲《廣陵散》的背後,實際上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

《廣陵散》的各曲段分別為井裡(聶政故鄉)、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峻跡、微行,與聶政刺殺韓相的整個過程大致相切合。

這個“聶政刺韓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廣陵散》的曲情。雖然故事情節與史書的記載有太多出入,但《廣陵散》一曲主要表現的內容,如取韓、亡身、含志、烈婦、沉名、投劍等,並未因故事的走樣而減色。

聶政所在的時代大約過了六百多年,西晉一位才智超絕、曠邁不群的人物,使《廣陵散》成為千古絕響。這個人就是“竹林七賢”中最有影響力的名士――嵇康。

嵇康是魏晉時期傑出的思想家、詩人和音樂家。當時司馬氏與曹魏爭權,“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站在曹魏一邊,對司馬氏始終抱著不合作的態度。嵇康對司馬氏集團的牴觸最終招來了殺身之禍,公元前262年,嵇康以“亂政”之罪被斬首。

嵇康曾被鍾會指責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他的獨立不羈,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世說新語·雅量第六》中記載,“嵇中散(嵇康)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即便有三千太學生上書“請以為師”,司馬昭也不允。為了剷除異己,司馬氏早已族滅了曹爽、何晏等八家名門望族,如何會對嵇康這個名士下不了手呢?

《廣陵散》雖“聲調絕倫”,但歷來有人批評《廣陵散》“最不和平”,“憤怒躁急”,有所謂“臣凌君之象”。想必嵇康當時在刑場上以此曲來抒臆積鬱於胸中的不平。曾著有《聲無哀樂論》的嵇康,一向主張音聲來源於自然的本質,而與喜怒哀樂等主觀情感無關。嵇康臨刑時,神氣不變。但曲為心聲。不知嵇康面對大辟之刑時如何在 “怫鬱慷慨”處,表現出“雷霆風雨”和“戈矛縱橫”的氣勢,從而以此曲作為對強權的最後反抗?

千年後重聽此曲,不能不念及聶政,不能不遙想嵇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