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翻譯現在漢語

  • 作者:由   發表于 歷史
  • 2022-07-04

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翻譯現在漢語緣起即滅丶緣2011.12.13 回答

這是驪食箕對劉邦提過的建議,被張良得知後急忙向劉邦陳說利害,後劉邦氣的跳腳,大罵曰“臭儒生,險些壞我大事”

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翻譯現在漢語青青子衿2011.12.13 回答

表面意思就是說:希望將軍您不要急著稱王,趕快率軍西進,派人立六國後代為王,讓他們自行樹黨從而增加秦的敵人。

此段話出自《史記·張耳陳餘列傳》,是陳餘勸諫陳勝時所說的話。但陳勝沒有聽取陳餘這個正確的建議,而是堅持稱王,結果槍打出頭鳥,很快為秦軍所滅。張耳、陳餘見陳勝拒絕採納正確的建議,於是要求陳勝把他們派出去略地,從而避免了與陳勝一同滅亡的命運。

張耳,故戰國時期魏公子信陵君無忌的門客,信陵君去世後,到了魏國外黃擔任了外黃令。他也學習信陵君,招養門客,聲名遠播。陳餘從張耳遊,兩人遂成為刎頸之交。另外,張耳在此期間還結識了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這個人就是年輕的劉邦。劉邦少年時十分崇拜信陵君,想去當信陵君的門客,結果沒到大梁就聽聞信陵君已死,於是轉道去了外黃,就投入到了張耳的門下當門客,聊慰對信陵君的崇拜之情。從而也與張耳成為至交好友。當然兩人後來也成了兒女親家,張耳的兒子張驁娶了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

魏國滅亡後,張耳成為秦朝頭號通緝犯。張耳、陳餘二人隱姓埋名,跑到陳地(河南雎陽),做了里門監,以此作為掩護,暗地裡時刻準備反秦。陳勝造反,兩人覺得時機到了,就投奔了陳勝,兩人見到陳勝後就向陳勝提出了這個建議。兩人知道陳勝不能成大事,離開後到河北略地,很快就佔領了原趙國之地很多城池。他們兩人勸武臣自立為趙王。武臣死後,他們兩人又立原趙國公子趙歇為趙王。

鉅鹿之戰後,張耳隨項羽入關,因此被項羽封為常山王,而原來的趙王歇則被改封為代王。而由於鉅鹿之戰中張耳與陳餘產生矛盾,陳餘負氣出走,而見到張耳被封為諸侯王之後,更加不滿。當張耳歸國後,陳餘就率軍攻擊張耳,把張耳趕走,迎立代王趙歇為復為趙王。趙王歇感激陳餘,把陳餘封為代王。陳餘怕項羽等報復,於是留在趙地幫助趙國加強軍事防禦,並自任趙國的相國,而代國則由代相夏說負責看守。

張耳逃跑,最初為投奔項羽還是劉邦難下決定。後來經部下勸說,就投奔了老朋友劉邦。劉邦對老朋友的到來很高興,於是就把女兒許給了張耳的兒子張驁。之後,漢軍分軍,韓信為北路軍的統帥,而張耳則為韓信的副手,其作用就是監視韓信。滅趙後,陳餘被殺,而張耳則被劉邦立為趙王。一年後去世,其子張驁繼位。貫高謀反事件後,趙王張驁被廢為宣平侯。

劉邦稱帝后,給自己的功臣排名次,初時共18位得到排名。後來呂后當權時,下令排定18名之後的功臣名次。呂后透過關係,給自己的閨女婿張驁弄了個第三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