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殺了哪幾個開國元勳?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7-28

劉邦殺了哪幾個開國元勳?粗線條的夏茉 2019-02-23

第一個犧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劉邦稱帝的那一年被劉邦以謀反罪名消滅。接著是韓信,在劉邦稱帝的第二年被逮捕,罪名同樣是企圖謀反。5年後,劉邦夫人呂皇后對被軟禁多年的韓信仍不放心,又用計將他處死於長安宮中,並且誅連三族。

劉邦的懷疑猜忌和殘酷無情,使得將士和功臣們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會被他消滅,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來。韓王信就是害怕劉邦的懷疑,在極度恐懼的情況下乾脆公開投降匈奴的。但最後也逃脫不了被追殺的命運。

燕王盧綰是劉邦的同鄉,自劉邦浪跡豐沛市井之時,他們就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漢朝開國前,盧綰一直是劉邦的親信和心腹,但最後也被劉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謀反企圖。趙王張耳本是劉邦的女婿,也因涉嫌謀反被廢除王位,貶為宣平侯。

公元前196年,當另一將領陽夏侯陳豨被逼反叛時,梁王彭越的部下曾勸彭越一同謀反,彭越猶豫著沒有答應。劉邦得知此事,不但不表彰彭越的忠心,反而將他逮捕後處死。

最殘忍的是,劉邦殺了彭越之後,為了威脅警告其他將領和功臣,竟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再派人分賜給各位諸侯和功臣品嚐。功臣們因此更加膽顫心驚。彭越事件後,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倖免,也被迫鋌而走險,起兵反叛。結果也被劉邦親自統兵鎮壓。

劉邦殺了哪幾個開國元勳?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 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劉邦殺了哪幾個開國元勳?匿名使用者 2006-05-11

他與呂后一起先殺了韓信,再後來了個杯酒釋兵權,倒還是好心的放過了小部份人.此老兒毒也

劉邦殺了哪幾個開國元勳?zhang_HL 2006-05-07

答非所問!!

他殺了韓信!這個最大的功臣之一!!

劉邦殺了哪幾個開國元勳?hanshuh6bda0cd 2006-05-04

支援樓上的朋友。

劉邦殺了哪幾個開國元勳?上善若水1777 推薦於2016-10-02

從古至今,開國功臣沒有幾個有好的下場,除了魏徵,張良功成身退以後,其他的,諸如宋朝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還算比較好,像劉邦把韓信賜死的“腳踩樓板(諧音劉邦)”,到朱元璋的“火燒慶功樓”,到現代史上的“文化大革命”,總的來說,都是開國功臣都是活得很悲哀。

這裡我只想拿明,清兩朝的開國元勳做一下對比,因為這兩朝離得最近。

在朱元璋坐穩皇帝之位後,便開始了對功臣宿將的清理,這其中包括很多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兄弟相稱的老臣,由於他殺的人太多,就挑出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徐達。話說徐達是明王朝開國功臣之一,也是朱元璋的十大結義兄弟之一,對於朱元璋他是死心塌地支援他,眼看著他個個兄弟都死在朱元璋的手裡,但他還是一樣的愚忠於朱元璋,他深信朱元璋不會對他下毒手,甚至他還希望這一生能夠風風光光地活一輩子,對於徐達,你說,我怎麼去評價這個人。但朱元璋卻是一直尋找機會下手,對於徐達這種人,他可是要讓他死得瞑目一些。終於機會來了,原來徐達身上長了一顆“痔”,這種痔吃了鵝肉人就會死,所以徐達一輩子都沒吃過鵝肉。但不想被精明的朱臭頭給看到了,也該算是徐達的命已到此結束。於是,朱元璋下了一道聖旨:“鑑於徐達兄從沒吃過鵝肉,這輩子征戰南北,也苦了他了,為了顯示我大明王朝的寬愛,特賞鵝肉一隻,請徐達兄接旨。”好狡猾的一招,要讓人愛死,也要讓人家死得還要感激他,真的,我從心底下佩服朱元璋這種最下流最卑鄙的一招。你看徐達接到聖旨後,可謂是老淚縱橫,想不到五六十歲的人,還要來接受這種死法,他到死才明白原來朱元璋原來是這麼地卑鄙,對於他來說,反正都是死,他臨死之前,只有一個請求,讓他的子孫永離京城,永不踏入這個是非之地。當然,這樣,朱和尚是求之不得,哪有不答應的道理。可憐徐達一生功勞顯赫,到最後,還是死在自己兄弟的手中。

對比一下徐達,再讓我們來看看清朝之初,滿洲開國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是個什麼結局:

費英東,瓜爾佳氏,父親是蘇完部首領索爾果,他的部族世代居住於蘇完地區。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時候隨父一起歸降,此後的費英東在統一女真的內部戰爭中表現活躍,戰功赫赫,與費英東,額亦都,扈爾漢,何和禮,安費揚古為五大臣。公元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中,費英東率鑲黃旗本部兵馬擊潰開源總兵馬林的軍隊。清太祖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三月,費英東結束了他戎馬征戰的一生,在盛京(今瀋陽)安祥的辭世,享年五十七歲,努爾哈赤聽到此訊息大哭,親自為他守靈三天三夜。清太宗天聰六年,皇太極追封費英東為直義公,配享太廟。清順治十六年,又追封他世爵位三等公。清康熙九年,聖祖親自為他撰寫碑文,立碑紀勳。清雍正九年追加封號信勇公。清乾隆四十三年,晉費英東世爵一等公,子孫世襲罔替。

這裡僅僅是以費英東做一個典型,而清代的開國元勳除戰死之外沒有一人是因功高而被皇帝誅殺,就連舒爾哈齊,阿敏,鰲拜等人犯下要獨立,篡位,廢帝等的滔天大罪,清朝的皇帝也念其舊日功勳而將其軟禁,並沒有殺死他們。我想這事要是換了在明朝恐怕九族都要遭殃了:)

同樣是封建王朝,為何明清在對待開國元勳的問題上卻是天壤之別呢?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漢文化的思維模式與少數民族不同。

漢族經歷和發展的歷史遠比少數民族要先進,這也沒什麼可爭辯的,就在諸子百家爭鳴的時候很多少數民族尚出於原始的氏族公社時期。但也就是這幾千年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使歷代統治者都形成了一種“寧信於己,勿信於人”的觀點,歷代漢族政權皇帝都把自己稱為“寡人”,其字面意思就是“我是一個孤獨的人”。這也反映出了在他的心中沒有任何人可以相信的一種潛意識。這種觀點對於剛從蒙古族手中重新完成漢民族復興的朱元璋來說,當然也是十分受用了:)而少數民族由於其自身文化的侷限,在其思想上沒有形成這麼深刻的“領悟”,所以少數民族統治者對待手下的態度就是“只要你不負我,我也絕不負你”的淳樸感情。

皇帝出身的不同。

朱元璋出身農民階級,他幼年要過飯,當過和尚,可以說苦日子過慣了,所以當他成為皇帝的時候,就好象一個暴發戶一樣,瞬間擁有了一切,受到他出身的侷限,他十分害怕自己的一切再度失去,所以一定要把對他有威脅的功臣宿將全部清理乾淨才安心,不僅如此,就連他的親生兒子們也不放心,在臨死的時候,對孫子建文帝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燕王棣坐陣燕京,勢力強大,不可不除!”可見,對待自己親生骨肉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大臣們了。所以明代的大臣們人人自危,明代皇帝們為了監視大臣們而設錦衣衛,東,西,內行三廠,時刻監視著大臣們的一舉一動。 而縱觀整個中國封建時代的開國君主,就會發現一個規律,凡是農民階級出身的帝王似乎都要把開國元勳幹掉,至於是什麼原因嘛…………:)

努爾哈赤出身一個女真部落貴族家庭,論出身確實要比朱元璋好,但是在其青年時候父祖也已經遇害,所以他的好日子也沒過幾天,但是他在用人的問題上卻要要超過朱元璋,他把八旗分給自己的兒孫們統帥,卻不擔心自己的兒孫們起來反叛他,這也就是所謂的“用人不疑”吧。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見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