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縣的歷史沿革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7-31

華亭縣的歷史沿革手機使用者72980 2016-05-14

華亭境內出土文物證明,原始社會就有人群在華亭生息繁衍。

商朝末年(約公元前11世紀),今華亭南部為芮國,後並於周。

周朝:周孝王時屬於秦(汧邑)後被戎侵,周平王八年(公元前763),秦復控制。今華亭北部,商末為盧國,後為戎那地,屬義渠。周郝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秦滅義渠,置北地郡,在戎那邑置朝那縣,華亭縣北部屬之。

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華亭南部屬汧,隸內史;北部屬朝那,隸北地郡。

漢朝:西漢景帝(約公元前156~前141)時,廣設牧馬苑,在今華亭建呼池苑。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析朝那縣東南置涇陽縣,華亭北部屬之。東漢並涇陽入朝那,華亭北部仍屬朝那。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發生災荒,罷呼池苑,設安民縣,安置流民,東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廢。華亭南部仍屬汧,隸右扶風。

三國:今華亭屬魏,北部屬安定郡朝那縣(曾一度歸蜀,後復歸魏),南部屬扶風郡汧縣。

西晉未變。

東晉十六國:前秦、後秦(公元351年—417年),在今華亭縣西部設平涼郡。

南北朝:北魏移鶉陰縣於今華亭縣西部,為平涼郡。普泰二年(公元532年),築城置華亭鎮,屬東秦州。北周,廢鶉陰縣。

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置華亭縣,屬安定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華亭縣屬隴州。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更名亭川縣(《新唐書》載為華川縣);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復故名。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華亭陷於吐蕃,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收復。大曆八年(公元773年),在華亭置義寧軍。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並華亭入汧源縣,為神策軍地,仍屬隴州。

五代十國: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以原華亭地置義州。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復置華亭縣,為義州治。

宋:初華亭縣屬義州,隸秦鳳路。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析華亭縣西北部置安化縣。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義州為儀州。淳化中(公元992年前後),劃鳳翔府的崇信縣屬儀州。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廢儀州,華亭、安化、,崇信三縣屬渭州,仍隸秦鳳路。金改渭州為平涼府,華亭縣屬平涼府,隸鳳翔路。

元:並化平(原安化)入華亭縣,屬平涼府,隸陝西行中書省鞏昌路。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華亭屬平涼府,隸陝西布政使司。

清:初華亭隨平涼府陝西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陝西右布政使為鞏昌布政使,康熙七年(公元1668)又改為甘肅布政使司。

中華民國: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華亭縣屬甘肅省隴東道,旋改涇原道,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為涇原行政區,未久撤行政區,直屬省。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屬甘肅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7月29日華亭縣解放,屬平涼區,1955年屬平涼專區。

1958年4月崇信縣併入華亭縣,12月華亭縣併入平涼市。

1961年12月恢復華亭縣,仍屬平涼專區。

1969年屬平涼地區。

2002年6月,平涼地區撤地設市,華亭縣遂入地級平涼市。

華亭縣的歷史沿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