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為何封侯在河南方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07

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為何封侯在河南方城?

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為何封侯在河南方城?

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為何封侯在河南方城?

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為何封侯在河南方城?汙即是淨76 2020-12-26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為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派郎中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率一百多人的使團從長安出發,途中被匈奴扣留。11年後,當他歷盡艱辛九死一生回朝覆命時,只剩下他和一個隨從。張騫這次出使沒有達到頂期的目的,但瞭解了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想與漢朝交往的願望。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受命率團出使西域,訪問了西域各國,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係。

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為何封侯在河南方城?

從此,中原的絲織品等及先進的農耕技術,從洛陽和長安綿延萬里,源源不斷地到達亞洲西域和歐洲腹地。為表彰張騫“鑿空”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卓越功績,漢武帝於元朔六年封張騫為博望侯,封地即今河南省方城縣的博望鎮。

張騫故鄉在漢中城固,為何受封於方城博望?

據《辭海》載:從西漢武帝置博望縣至南宋朝,博望縣歷六百餘年,博望古城就是博望縣的治所。周邊相臨的宛城、裕州諸地,土地肥沃,文化發達,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是絲綢、瓷器、鐵器、農牧產品的集散之區,成為張騫出使西域時貨源的主要供應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冊封張騫於此,既彰其“鑿空”西域之功,又使絲綢之路貨源供應得到了長期穩定的保障。

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為何封侯在河南方城?

方城位於伏牛山脈與桐柏山脈交會處,山地在這裡突然凹陷,形成一道巨大的天然“埡口”。西周時期,方城屬繒國。春秋時期的公元前688年,楚文王經鄧國討伐申原成功,順勢北取繒國,將申、繒納入楚國版圖,在此設縣。為戍守自固,控霸南土,爭霸中原,楚國在夏路進入繒關隘口處修築方形小城,屯兵戍守,“方城”之名即由此而來。在方城北部以埡口為中心修築了西起鄧州東北,東至唐河縣界,全長600多里的長城——楚長城。它比秦長城早400多年,是中國最早的長城。繒關遂成為南北通衢的重要關塞。《淮南子·墜形篇》將其與大汾、井陘、居庸等並稱為“天下九塞”。1997年,郵電部曾發行《萬里長城百關紀念封·繒關》。

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為何封侯在河南方城?

絲路迢迢,駝鈴悠悠。方城絲綢透過絲綢之路“衣被天下”,西域物產與風情也順著萬里絲路流入中原,在這一帶積澱下厚重的絲路文化遺存。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南陽漢代畫像石》中,有“車騎出行”畫像,即為張騫出使西域的生動場景。方城出土的漢畫像石有大量的胡人形象,表明兩漢時期這裡與西域就已往來頻繁。

方城縣小史店鎮東南有一條小山溝,上世紀70年代,當地群眾在山腰的兩塊巨石上發現32龕共138尊佛像,主要有釋迦牟尼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阿難、迦葉、比丘等。這些佛像都是高鼻深眼的西域人,具有濃郁的印度佛教風格。

開拓絲綢之路的張騫為何封侯在河南方城?

經著名西域史研究專家楊鐮研究認定:這些佛像石刻,比佛教正式傳入中原要早數百年,很可能是張騫被封為博望侯後,跟隨張騫來到中原的西域人雕刻的。2009年第6期《文史知識》發表的楊鐮先生《絲綢之路史二題》指出:“方城在整個絲綢之路發展史中是不應被忽略的重要環節。”

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古絲綢之路雖己喑啞了馬嘶與駝鈴,但博望侯張騫開創的國際商貿奇蹟已根植於方城人的記憶深處,凝固為矗立在方城大地上的一尊高大的張騫石雕像。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方城縣乘勢而上,以絲路文化為重點打造升級旅遊業:張騫封侯地博望古城相關文物古蹟得以修復;古繒國遺址升級為絲路文華苑;佛溝摩崖造像石雕區得到高標準規劃開發;有“中華第一石川”的七十二潭景區、扛著“中國最早楚長城”招牌的七峰山景區被納入建立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縣規劃中,吸引著世界遊人……

站在古絲綢之路的方城人搭乘“一帶一路”的順風車再出發,譜寫新的絲路傳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