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光曰:立嫡以長,〔長,知兩翻。〕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07

臣光曰:立嫡以長,〔長,知兩翻。〕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勢逼,必不相容。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泰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泰伯讓國於弟王季歷;子臧辭曹國而不受。〕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然後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為愈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如淳曰:殺人流血滂沱為蹀血。師古曰:蹀,謂履涉之也。蹀,徒頰翻。〕推刃同氣,〔推,吐雷翻。〕貽譏千古,惜哉!夫創業垂統之君,子孫之所儀刑也,〔夫,音扶。〕彼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為口實乎!明皇不稱廟號而稱帝號者,溫公避本朝諱耳。中宗、肅宗之季,玄宗、代宗並以兵清內難而後繼大統。〕

臣光曰:立嫡以長,〔長,知兩翻。〕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btjs42202013-09-10

這段話是資治通鑑裡的,卷第一百九十一 【唐紀七】

司馬光說:將嫡長子立為太子,是禮制的正常法則。然而,高祖之所以擁有天下,完全是由於李世民的功勞。隱太子李建成平庸低劣,卻位居李世民之上,所處的地位易生嫌猜,所擁有的權力相互威脅,兄弟二人必然不能相容。假如高祖有周文王的明智,隱太子李建成有泰伯的賢達,太宗有子臧的節操,(周文王姬昌捨棄伯邑考而立周武王姬發為繼承人;吳泰伯讓位於三弟季歷;子臧將國王的讓給他人而離國的節操)變亂又會從哪裡產生出來呢!既然不能如此,太宗這才打算等待李建成首先發難,然後採取相應的行動。這樣說來,太宗也是出於不得已,尚且算是做得較好的了。接著,李世民被各位下屬施加壓力,於是導致宮廷門前發生了流血事件(如淳說:殺人流血以至於像河水一般,稱為喋血;效法古代的說:蹀就是用腳踩在地上;),對自己的同胞兄弟白刃相加,為後世譏評諷刺,真是太可惜了!一般說來,創立基業傳給後世的君主,是子孫後代學習的典範(夫音同扶),後來中宗、玄宗、肅宗、代宗的帝位傳承,能不是在對太宗的指顧與效法中找到藉口的嗎!李隆基不稱呼廟號(玄宗)而是稱呼諡號(明皇)的原因,是因為司馬光要避開本朝的諱,唐中宗李顯、唐肅宗李亨都是嫡三子,唐太宗李隆基、唐代宗李豫都是以兵力將國內的內亂解決後繼承天下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