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東漢末年十三州內之各郡名稱(詳細.急)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09

誰知東漢末年十三州內之各郡名稱(詳細.急)匿名使用者 2013-11-28

希望對你有幫助東漢三國郡一覽

帶方 帶方

朝鮮黃海南道、黃海北道一帶 樂浪 朝鮮

朝鮮平安南道、黃海南北道、江原道和咸鏡南道地 玄菟 沃沮城

遼寧東部東至朝鮮咸鏡道一帶 趙郡 房子

河北邯鄲、邢臺、沙河等市、縣和隆堯、永年二縣西部地區 上谷 沮陽

河北張家口、小五臺山以東,赤城、北京市延慶縣以西,及內長城和昌平縣以北地 常山 元氏

河北唐河以南、京廣鐵路線以西(除新樂、正定、石家莊)、內丘以北地 魏郡 鄴縣

河北大名、磁縣、涉縣、武安、臨漳、肥鄉、魏縣、丘縣、成安、廣平,河南渭縣、浚縣、內黃及山東冠縣、河北館陶等縣地 廣平 廣平

河北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 河間 樂城

河北雄縣及大清河以南,南運河以西,南陽、肅寧以東,交河、阜城以北地 鉅鹿 陶

河北白洋淀、文安窪南岸,南運河以西,高陽、寧晉、任縣以東,平鄉、威縣以北,山東德州、高唐,河北館陶之間地 范陽 涿縣

河北內長城以東,永清以西,霸縣、保定市、紫荊關以北和北京市房山以南地區 中山 盧奴

河北狼牙山以南,保定市、安國以西,唐縣、新樂以東和滹沱河以北地區 右北平土垠 陽平 元城

(西晉)河北館陶、大名縣東部,山東冠縣、莘及舊堂邑、朝城等縣地 遼西 陽樂

河北遷西、樂亭以東,長城以南,遼寧松嶺山以東、大淩河下游以西地區 遼東 襄平 昌黎 昌黎

遼寧遼河以西大淩河中下游及小淩河流域地區 燕郡 薊

北京市城區、大興、昌平、安次等縣地(戰國時燕全部領土,吳楚之亂後領廣陽郡一地) 廣陽 薊縣

北京大興縣及河北固安縣地 漁陽 漁陽

河北圍場以南、薊運河以西、天津市以北、北京市懷柔、通縣以東地區 邯鄲 邯鄲

河北泜河以南,滏陽河上游和河南內黃、浚縣,山東館陶、冠縣西部地區 泰山 奉高

山東淄博市、長清以南,肥城以東,寧陽、平邑以北,沂源、蒙陰以西地區 勃海 南皮

天津市、河北安次以南,文安、交河、阜城、寧津以東,山東樂陵、無棣以北地區 城陽 莒縣

山東莒縣、沂南和蒙陰縣東部地 魯郡 魯縣

山東曲阜、滕縣、泗水等縣地 濟陰 定陶

山東菏澤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區 樂安 高苑

山東博興、高青、桓臺、廣饒、壽光 濟南 東平陵

山東濟南市、章丘、濟陽、鄒平等縣地 清河 甘陵

河北清河及棗強、南宮各一部分,山東臨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 東平 無鹽

山東濟寧市、汶上、東平等縣地 東海 郯

(西漢時)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市、江蘇邳縣以東和江蘇宿遷、灌南以北地區 琅邪 開陽

山東半島東南部 齊郡 臨淄

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 平原 平原

山東平原、陵城、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縣 東萊 掖縣

山東膠萊河以東,岠嵎山以北和乳山河以東地 北海 劇縣

山東濰坊市及安丘、昌樂、壽光、昌邑等縣 山陽 昌邑

山東獨山湖以西,鄆城以南,成武、曹縣以東,單縣以北,兼有湖東的鄒縣、兗州的一部 襄陽 襄陽

湖北襄陽、南漳、宜城、當陽、遠安等縣地 江夏

湖北安陸、鍾祥、潛江、沔陽、嘉魚、蒲圻、崇陽以東,及河南光山、新縣以西、信陽以東、淮河以南地 蘄春 蘄春

湖北羅田、黃岡以東,長江以北地 上庸 上庸

(西晉時)湖北竹山、竹溪及陝西平利縣地 新城 房陵

湖北保康、南漳、房縣、竹溪、竹山等縣地 南郡 公安

(漢時)湖北粉青河及襄樊市以南,荊門、洪湖以西,長江和清江流域以北,西至四川巫山 義陽 安昌 武陵 臨沅

湖北長陽、五峰、鶴峰、來鳳等縣,湖南沅江流域以西,貴州東部及廣西三江、龍勝等地 桂陽 郴縣

湖南耒陽以南的耒水、舂陵水流域,北至洣水入湘處附近,南包廣東英德以北的北江流域

昭陵 昭陵

湖南新化以南的資水流域 長沙 臨湘

湖南東部、南部和廣西全州、廣東連縣、陽山等地 河東 安邑

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地區 樂平 沾縣

(魏時)山西陽泉市、平定、昔陽、和順 新興 九原

(三國)山西五臺山以南,雲中山以東,忻縣盂縣以北地 雁門 廣武

山西河曲、五寨、寧武等縣以北,恆山以西,內蒙古黃旗海、岱海以南地 西河 茲氏

山西離石、中陽、石樓、汾陽、介休、靈石 上黨 壺關

山西和順、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東地 平陽 平陽

山西霍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 太原 晉陽

(秦)山西五臺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 代郡 高柳

(西漢)河北懷安、蔚縣以西,山西陽高、渾源以東的內、外長城間地,和長城外的東洋河流域 京兆 長安

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地 漢中 南鄭

陝西秦嶺以南,留壩、勉縣以東,乾佑河流域以西和湖北鄖縣、保康以西,粉青河、珍珠嶺以北地 魏興 西城

陝西石泉至安康間漢水流域一帶 新平 漆縣

陝西彬縣、長武、永壽和甘肅涇川、靈臺等縣地 馮翊 臨晉 扶風 槐裡 西平 西都

青海湟源,樂都間湟水流域地 西海 居延

居延海附近一帶 武威 姑臧

(元鼎後)甘肅黃河以西,武威以東及大東河、大西河流域地區 武都 下辨道

甘肅武都、成縣、徽縣、西和、兩當、康縣及陝西鳳縣、略陽等地 金城 允吾

甘肅省蘭州市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東的河、湟兩水流域和大通河下游地區 南安 豲道

甘肅隴西縣東部及定西、武山縣地 陰平 陰平

甘肅文縣、武都及四川平武等縣地(川、甘交界白水江流域和四川涪江上游) 張掖 觻得

甘肅永昌以西、高臺以東地區 隴西 襄武

(西漢)甘肅東鄉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水市東部地區 敦煌 敦煌

甘肅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區 酒泉 祿福

(元鼎後)甘肅疏勒河以東、高臺縣以西地區 天水 冀縣

甘肅通渭、靜寧、秦安、定西、清水、莊浪、甘谷、張家川及天水市西北部、陝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 安定 臨涇

甘肅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縣地 北地 富平 河南 雒陽

河南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以北原陽縣 陳郡 陳縣

河南淮陽、太康、西華、鹿邑、柘城等縣地 陳留 陳留

河南東至民權、寧陵,西到開封、尉氏,北至延津、長垣,南至杞縣、睢縣地 弘農 弘農

河南黃河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陝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弋陽 弋陽

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東,灌河以西及湖北東北角 梁郡 睢陽

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權、安徽碭山等縣地 東郡 濮陽

(西漢時)山東東阿、梁山以西,山東鄆城、東明、河南範縣、長垣北部以北,河南延津以東,山東茌平、冠縣、河南清豐、濮陽、滑縣以南地區 潁川 陽翟

河南登封、寶豐以東,尉氏、郾城以西,密縣以南,葉縣、舞陽以北縣地 南陽 宛縣

(漢時)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間地 滎陽 滎陽

河南黃河以南,東至朱仙鎮,西至滎陽,南至密縣、洧川,及黃河以北的原陽縣地 汝南 平輿

河南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 廬江 舒

(漢時)安徽巢縣、舒城、霍山以南,長江以北、湖北英山、廣濟、黃梅和河南商城等縣地 沛郡 相縣

安徽淮河以北、西肥河以東,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蘇沛、豐等縣地 汝陰 汝陰

(西晉時)安徽潁河流域以西和河南新蔡、淮濱等縣地 安豐 安風

安徽金寨、霍丘西南及河南灌河流域以東 淮南 壽春

安徽淮河以南,巢湖、肥西以北,塘河以東,鳳陽、滁縣以西地區

譙郡 譙縣

安徽、河南兩省靈壁、蒙城、太和、鹿邑、永城間地 臨川 南城

江西撫州市以南的旴江及宜黃水流域,西至樂安縣境 鄱陽 鄱陽

江西鄱陽湖東岸、進賢以東及信江、樂安江流域(婺源縣除外) 安成 平都

江西新餘以西的袁水流域和永新、安福 豫章 南昌

江西省地 廬陵 高昌

江西永新、峽江、樂安、石城以南地區 下邳 下邳

北至江蘇新沂、邳縣,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東至江蘇漣水、淮安和清江市 彭城 彭城

山東微山縣、江蘇徐州市、銅山縣、沛縣東南部、邳縣西北部及安徽濉溪縣東部 廣陵 淮陰

洪澤湖、六合以東,泗陽、寶應、灌南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 吳郡 吳縣

江蘇、上海長江以南,大茅山以東,浙江長興、吳興、天目山以東,與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 利城 利城 丹陽 建業

安徽長江以南,江蘇大茅山及浙江天目山以西及浙江新安江支流武強溪以北地區 吳興 烏程

浙江臨安、餘杭、德清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縣地 東陽 長山

浙江省金華江、衢江流域 會稽 山陰

江蘇長江以南,茅山以東,浙江(除天目山、淳安縣以西小部地區)及福建全部 臨海 臨海

浙江象山港以南,天台、縉雲、麗水、龍泉以東地區 南海 番禺

廣東滃江、大羅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綏江流域以東 東莞

山東臨朐、沂水、蒙陰、沂源等縣地 珠崖 徐聞

海南島東北部地 始興 曲江

廣東連江、滃江流域以北地區 高涼 安寧

廣東電白、陽江及恩平等地 蒼梧 廣信

廣西都龐嶺、大瑤山以東,廣東肇慶、羅定以西,湖南江永、江華以南,廣西藤縣、廣東信宜以北 合浦 合浦

廣東新興、開平以西南(海南島除外),廣西容縣、橫縣以南地區 鬱林 布山

廣西除桂林、梧州及一部分玉林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 桂林 武安

廣西洛清江、融江、柳江、黔江流域地 始安 始安

廣西桂林市、平樂間灕水流域及永福縣等地 零陵 泉陵

湖南邵陽以南的資水上游、衡陽道縣之間的湘江瀟水流域和廣西桂林市、永福以東陽朔以北地 建安 建安

福建省 九德 九德

越南義安省大部和河靜全省 九真

越南清化、河靜兩省及義安省東部地區 日南 西卷

越南中部北起橫山南抵大嶺地區 交趾 龍編

越南北部 宕渠 宕渠

四川南江、營山、渠縣以東,城口、開江、大竹以西,鄰水以北地區 汶山 綿虒

四川黑水縣、邛崍山以東,岷山以南,北川灌縣以西地區 梓潼 梓潼

四川江油、安縣以東,棉陽、鹽亭以北,廣元、劍閣以西,陝西寧強、四川青川以南地區 越嶲 邛都

雲南麗江及綏江兩縣間金沙江以東、以西的祥雲、大姚以北和四川木理、石棉、甘洛、雷波以南 巴東 永安

四川開縣、萬縣以東,巫山西部以西長江南北和大寧河中上游 巴郡 江州

四川銅梁、綦江以東,武勝、墊江以南,忠縣、涪陵、南川以西,桐梓以北地區 巴西 閬中

四川閬中、武勝以東,廣安、渠縣以北,萬源、開江以西地區 涪陵 涪陵

四川彭水、黔江、酉陽 漢嘉 漢嘉

四川小金川以南,名山縣以西的原西漢蜀郡南境地 蜀郡 成都

(西漢)四川松潘以南,北川、彭縣、洪雅以西,峨邊、石棉以北,邛崍山、大渡河以東,以及大渡河與雅礱江之間康定以南、冕寧以北地 犍為 武陽

四川簡陽和新津以南,大足、合江、貴州綏陽以西,岷江下游、大渡河下游和金沙江下游以東,雲南會澤、貴州水城、金沙以北地區 廣漢 雒縣 朱提 朱提

雲南會澤東北及貴州威寧、四川高縣一帶(屬國時:雲南會澤東北及貴州威寧、金沙一帶) 建寧 味縣

雲南中部南盤江流域以西,金沙江(四川會理、會東兩縣以南一段)以南,雙柏、哀牢山以東和新平、華寧以北地區 永昌 不韋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及哀牢山以西地區 雲南 雲南

雲南大理和姚安、牟定、大姚、麗江、寧蒗、永勝等縣地 牂柯 故且蘭

貴州大部、廣西西北部和雲南東部 雲中 雲中

內蒙古土默特右旗以東,大青山以南,卓資縣以西,黃河南岸及長城以北 涿郡 涿縣

(漢平帝)北京市房山以南,河北易縣、清苑以東,安平、河間以北,霸縣、任丘以西地區 益州 滇池

中緬邊境高黎貢山以東,雲南洱海以西及姚安、元謀、東川市以南,曲靖、宜良、華寧、蒙自以西,哀牢山以北地 上郡 膚施

無定河流域及內蒙古鄂托克旗等地 上洛 上洛

陝西丹江上游、河南熊耳山西北洛河上游 西城 西城

陝西石泉至安康間漢水流域一帶 始平 槐裡

陝西咸陽市、戶縣以西,寶雞市、興平以南,秦嶺以北 新安 始新

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門及江西婺源等地 漢陽 冀縣

甘肅定西、隴西、禮縣以東,靜寧、莊浪以西,黃河以南,嶓冢山以北地 頓丘 頓丘

河南清豐、濮陽、內黃、南樂、範縣等縣地 襄城 襄城

河南襄城、郟縣、舞陽等縣地 長廣 長廣

山東青島市、嶗山、萊西、海陽、即墨、萊陽等縣地 三川

河南黃河以南,靈寶以東的伊、洛水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區

誰知東漢末年十三州內之各郡名稱(詳細.急)匿名使用者 2013-11-28

冀州 青州 幽州 幷州 豫州 兗州 徐州 雍州 涼州 益州 荊州 揚州 司隸

誰知東漢末年十三州內之各郡名稱(詳細.急)浩溢冰麟 2019-03-11

司隸校尉部

京兆尹治長安(今陝西長安三橋)。

領10縣:長安、長陵、陽唆、霸陵、杜陵、新豐、藍田、鄭縣、上雒、商縣。

右扶風治槐裡(今陝西興平)。

領15縣:槐裡、茂陵、平陵、鄠縣、武功、美陽、郿縣、雍縣、杜陽、陳倉、渝麇、汧縣、漆縣、栒邑、安陵。

左馮翊治高陵(今陝西高陵)。

領13縣:高陵、池陽、萬年、重泉、臨晉、頜陽、夏陽、頻陽、粟邑、衙縣、祋祤[duìyǔ]、雲陽。

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禹王)。

領20縣:安邑、聞喜、猗氏[yī]、大陽、河北、蒲坂、汾陰、皮氏、絳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澤、東垣、解縣。

弘農郡治弘農(今河南靈寶北黃河南岸)。

領9縣:弘農、陝縣、湖縣、華陰、盧氏、黽池、新安、宜陽、陸渾。

河南尹治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領21縣:雒陽、平縣、平陰、谷城、河南、新城、梁縣、偃師、緱氏、鞏縣、成皋、滎陽、卷縣、原武、陽武、中牟、開封、苑陵、新鄭、密縣、京縣。

河內郡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橋南)。

領18縣:懷縣、武德、平皋、州縣、溫縣、河陽、野王、波縣、軹縣、沁水、山陽、修武、獲嘉、汲縣、共縣、朝歌、蕩陰、林慮。

豫州刺史部

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州)。

領17縣:陽翟、陽城、輪氏、郟縣、父城、潁陽、襄城、昆陽、舞陽、定陵、郾縣、臨潁、潁陰、許縣、新汲、鄢陵、長社。

汝南郡治平輿(今河南汝南射橋)。

領37縣:平輿、上蔡、灈陽、吳房、西平、定潁、召陵、濦強[yīn]、西華、徵羌、汝陽、南頓、陽安、郎陵、北宜春、安城、慎陽、安陽、新息、弋陽、期思、原鹿、富波、褒信、新蔡、鮦陽、固始、項縣、宜祿、新陽、宋國、思善、城父、山桑、細陽、汝陰、慎縣。

陳國治陳縣(今河南淮陽)。

領9縣:陳縣、新平、寧平、武平、苦縣、柘縣、陽夏、扶樂、長平。

梁國治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城)。

領8縣,睢陽、蒙縣、寧陵、鄢縣、谷熟、虞縣、下邑、碭縣。

沛國治相縣(今安徽濉溪張集)。

領21縣:相縣、肖縣、杼秋、豐縣、沛縣、臨睢、太丘、建平、酇縣、譙縣、鄲縣、銍縣[zhì]、竹邑、蘄縣、符離、谷陽、洨縣、虹縣、向縣、龍亢、公丘。

魯國治魯縣(今山東曲阜)。

領6縣:魯縣、汶陽、卞縣、騶縣、蕃縣、薛縣。

兗州刺史部

陳留郡治陳留(今河南開封縣陳留)。

領17縣:陳留、雍丘、尉氏、扶溝、圉縣、襄邑、己吾、考城、外黃、濟陽、東昏、小黃、浚儀、封丘、平丘、長垣、酸棗。

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慶祖北)。

領15縣:濮陽、白馬、燕縣、頓丘、衛國、東武陽、陽平、東阿、範縣、谷城、臨邑、樂平、發乾、聊城、博平。

濟陰郡治定陶(今山東定陶城西北)。

領11縣:定陶、冤句、乘氏、句陽、成陽、鄄城、廩丘、離狐、成武、單父、己氏。

山陽郡治昌邑(今山東鉅野昌邑)。

領10縣:昌邑、鉅野、金鄉、東緡、防東、方與、高平、湖陸、南平陽、瑕丘。

任城國治任城(今山東微山魯橋)。

領3縣:任城、亢父、樊縣。

東平國治無鹽(今山東東平宿城)。

領5縣:無鹽、壽張、須昌、富城、章縣、東於陸、寧陽。

濟北國治盧縣(今山東長清馬上附近)。

領5縣:盧縣、茌平、蛇丘、剛縣、成縣。

泰山郡治奉高(今山東泰安範鎮)。

領12縣:奉高、博縣、梁甫、巨平、茌縣、嬴縣、牟縣、萊蕪、蓋縣、南武陽、費國、南城。

青州刺史部

平原郡治平原(今山東平原飲馬店附近)。

領10縣:平原、高唐、祝阿、漯陰、安德、鬲國、西平昌、般縣、樂陵、厭次。

濟南國治東平陵(今山東章丘棗園西北)。

領10縣:東平陵、土鼓、歷城、臺縣、著縣、菅縣、東朝、鄒平、梁鄒、於陵。

樂安國治臨濟(今山東高青高城鎮)。

領9縣:臨濟、高苑、千乘、樂安、博昌、利縣、寥城、壽光、益縣。

齊國治臨菑(今山東淄博臨淄區齊都)。

領6縣:臨菑、西安、昌國、般陽、廣縣、臨朐。

北海國治劇縣(今山東昌樂堯溝鎮)。

領18縣:劇縣、東安平、平壽、營陵、朱虛、安丘、昌安、平安、高密、夷安、淳于、都昌、下密、膠東、即墨、壯武、挺縣、觀陽。

東萊郡治黃縣(今山東龍口黃城集)。

領12縣:黃縣、惤國[jiān]、曲城、掖國、當利、盧鄉、牟平、東牟、昌陽、長廣、不其、黔陬。

徐州刺史部

琅邪國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戴城子)。

領13縣:莒縣、東安、東莞、姑幕、諸縣、東武、琅邪、溝曲、陽都、臨沂、開陽、即丘、繒國。

東海郡治郯縣(今山東郯城城北)。

領13縣:郯縣、襄賁、蘭陵、丞縣、陰平、戚縣、昌慮、合鄉、祝其、利城、贛榆、朐縣、厚丘。

彭城國治彭城(今江蘇徐州)。

領8縣:彭城、留縣、廣戚、傅陽、武原、呂縣、梧縣、甾丘。

下邳國治下邳(今江蘇邳縣古邳)。

領16縣: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慮、僮國、夏丘、徐縣、睢陵、盱眙、高山、淮陵、東城、曲陽、淮浦、淮陰。

廣陵郡治廣陵(今江蘇揚州城北)。

領12縣:廣陵、江都、輿國、堂邑、海陵、高郵、平安、東陽、淩縣、射陽、誨西、鹽瀆。

冀州刺史部

魏郡治鄴縣(今河北臨漳鄴鎮)。

領15縣:鄴縣、內黃、黎陽、繁陽、陰安、魏縣、元城、館陶、清淵、平思、斥丘、曲梁、梁期、武安、涉國。

清河國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北)。

領7縣:甘陵、貝丘、靈縣、鄃縣[shū]、繹幕、廣川、東武城。

安平國治信都(今河北冀縣)。

領13縣:信都、扶柳、堂陽、南宮、陘縣、武邑、觀津、下博、武遂、饒陽、安平、南深澤、阜城。

鉅鹿郡治廮陶(今河北寧晉東陳附近)。

領15縣:廮陶、楊氏、鄖(去員加梟)縣、下曲陽、南䜌[luán]、任縣、平鄉、南和、鉅鹿、廣幹、曲周、廣宗、廣年、斥章、列人。

趙國治邯鄲(今河北邯鄲)。

領5縣:邯鄲、易陽、襄國、中丘、柏人。

常山國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

領12縣:元氏、欒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門、蒲吾、井陘、靈壽、南行唐。

中山國治盧奴(今河北定州)。

領13縣:盧奴、安熹、漢昌、蠡吾、安國、毋極、新市、上曲陽、望都、唐縣、蒲陰、北平、廣昌。

河間國治樂成(今河北泊頭千戶屯附近)。

領11縣:樂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東平舒、高陽、鄚縣、文安、易縣。

渤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常莊)。

領8縣:南皮、東光、重合、高城、陽信、修縣、浮陽、章武。

荊州刺史部

南陽郡治宛縣(今河南南陽)。

領36縣:宛縣、西鄂、博望、堵陽、雉縣、葉縣、犨縣、魯陽、酈國、析縣、丹水、南鄉、順陽、武當、冠軍、酇縣、陰縣、筑陽、山都、鄧縣、蔡陽、章陵、襄鄉、湖陽、朝陽、新野、安眾、穰縣、涅陽、棘陽、育陽、舞陰、比陽、平氏、復陽、隨縣。

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

領14縣:西陵、邾縣、鄂縣、蘄春、下雉、沙羨,安陸、南新市、雲杜、竟陵、西陽、軑國[dài]、鄳縣[méng]、平春。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領17縣:江陵、華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當陽、鄀國、編縣、宜城、邔國[qǐ]、中盧、襄陽、臨沮、秭歸、巫縣、佷山。

長沙郡治臨湘(今湖南長沙)。

領12縣:臨湘、湘南、益陽,羅縣、下雋、連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縣、容陵。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

領12縣:臨沅、沅南、漢壽、作唐、孱陵、零陽、充縣、酉陽、遷陵、沅陵、辰陽、鐔成。

零陵郡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領13縣:泉陵、營浦、營道、泠道、重安、湘鄉、昭陽、燕陽、夫夷、都梁、洮陽、零陵、始安。

桂陽郡治郴縣(今湖南郴州)。

領11縣:郴縣、漢寧、便縣、耒陽、陰山、臨武、南平、桂陽、曲江、湞陽、含洭。

揚州刺史部

九江郡治陰陵(今安徽鳳陽周圩西南)。

領14縣:陰陵、西曲陽,壽春,當徐、下蔡、平阿、義成、鍾離、成德、合肥、浚遒、全椒、阜陵、歷陽。

廬江郡治舒縣(今安徽廬江桂元西)。

領14縣:舒縣、臨湖、襄安、居巢、皖縣、尋陽、龍舒、六安、安豐、灊縣[qián]、雩婁、陽泉、寥縣。

丹陽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

領16縣:宛陵、蕪湖、春谷、溧陽、丹陽、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於潛、涇縣、陵陽、黟縣、歙縣。

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

領13縣:吳縣、婁縣、無錫、毗陵、曲阿、丹徒、陽羨、烏程、由拳、海鹽、餘杭、錢唐、富春。

會稽郡治山陰(今浙江紹興)。

領14縣:山陰、餘暨、上虞、餘姚、句章、鄮縣、鄞縣、諸暨、剡縣、烏傷、大末、章安、永寧、東冶。

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南昌)。

領21縣:南昌、餘汗、鄱陽、鄡陽[qiāo]、海昏、歷陵、柴桑、彭澤、艾縣、建昌、建城、新淦、宜春、平都、石陽、廬陵、臨汝、南城、雩都、贛縣、南野。

今臺灣島當時稱為夷洲。

益州刺史部

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

領9縣:南鄭、沔陽、褒中、成固、安陽、西城、錫縣、上庸、房陵。

巴郡治江州(今四川重慶)。

領14縣:江州、墊江、安漢、宕渠、宣漢、漢昌、充國、閬中、涪陵、枳縣、平都、臨江、朐忍、魚復。

廣漢郡治雒縣(今四川廣漢)。

領11縣:雒縣、新都、什邡、綿竹、涪縣、梓潼、葭萌、臼水、郪縣、廣漢、德陽。

廣漢屬國治今甘肅文縣。

領3道:陰平道、甸氏道、剛氏道。

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領8縣3道:成都、廣都、江原、臨邛、郫縣、繁縣、廣柔、蠶陵、綿虒道[sī]、汶江道、湔氐道。

蜀郡屬國治漢嘉(今四川蘆山東北)。

領4縣:漢嘉、徒縣、嚴道、旄牛。

犍為郡治武陽(今四川彭山城江東)。

領9縣:武陽、南安、牛鞞[bēi]、資中、漢安、江陽、符節、南廣、僰道。

犍為屬國治朱提(今雲南昭通)。

領3縣:朱提、漢陽、堂琅。

牂牁郡治且蘭(今貴州貴定縣東)。

領16縣:且蘭、毋斂、鄨縣、平夷、夜郎、淡稿、談指、漏臥、漏江、同並、毋單、甸町、宛溫、鐔封、進乘、西隨。

越巂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

領14縣:邛都、遂久、靈關道、臺登、青蛉[líng]、卑水、三縫、會無、定莋[zuó]、闡縣、蘇示、大莋、莋秦、姑復

益州郡治滇池(今雲南橙江晉城)。

領16縣:滇池、俞元、勝休、建伶、連然、谷昌,昆澤、同勞、同瀨、味縣、牧靡、秦臧、挵棟、毋棳[zhuō]、律高、賁古。

永昌郡治不韋(今雲南保山板橋)。

領8縣:不韋、博南、巂唐、比蘇、柴榆、邪龍、雲南、哀牢。

涼州刺史部

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肅徽縣江洛鎮西)。

領7縣:下辨、河池、故道、沮縣、上祿、武都道、羌道。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

領11縣: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關、首陽、鄣縣、襄武、臨洮(駐南部都尉)、氐道。

漢陽郡治冀縣(今日肅甘谷)。

領12縣:冀縣、西縣、望垣、上郭、隴縣、略陽、顯親、獂道、成紀、阿陽、平襄、勇士。

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南)。

領7縣:臨涇、陰盤、鶉觚、烏氏、高平、朝那、彭陽。

北地郡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領6縣:富平、廉縣、靈州、參䜌[luán]、泥陽、弋居。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領13縣:姑臧、休屠、顯美、宣威、武威、揟次,鸞鳥、蒼松、張掖、樸劓、媼圍、鸇陰[zhān]、祖厲。

金城郡治允吾(今甘肅水清縣平溝)。

領10縣:允吾、枝陽、金城、允街、榆中、浩亹[mén]、令居、破羌、安夷、臨羌。

張掖郡治觻得[lù](今甘肅張掖臨澤縣)。

領8縣:觻得[lù]、昭武、屋蘭、刪丹、氐池、日勒、番和、驪靬[líqián]。

另有張掖、居延屬國,治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

酒泉郡治祿福(今甘肅酒泉)。

領9縣:祿福、安彌、會水、樂涫、表氏、玉門、延壽、幹齊、沙頭。

敦煌郡治敦煌(今甘肅敦煌城河西)。

領6縣:敦煌、龍勒、效谷、廣至、冥安、淵泉。

幷州刺史部

上黨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

領13縣:長子、泫氏、高都、陽阿、陭氏[yī]、潞縣、壺關、屯留、谷遠、銅鞮、襄垣、涅縣、沾縣。

太原郡治晉陽(今山西大原晉源)。

領15縣:晉陽、榆次、陽邑、祁縣、中都、鄔縣、界休、平陶、大陵、茲氏、狼孟、盂縣、陽曲、慮虒[sī]、京陵。

西河郡治離石(今山西離石)。

領9縣:離石、中陽、平周、藺縣、圜陽、圜陰、平定、廣衍、美稷。

上郡治膚施(今陝西榆林魚河鎮)。

領9縣:膚施、龜茲、白土、楨林、奢延、高奴、定陽、雕陰、漆垣。

雁門郡治陰館(今山西朔州汴子疃附近)。

領14縣:陰館、馬邑、埒縣、樓煩、廣武、原平、滷城、汪陶、繁畤、劇陽、崞縣、武州、平城、強陽。

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古城鄉)。

領11縣:雲中、沙陵、沙南、箕陵、成樂、武進、原陽、定襄、咸陽、武泉、北輿。

定襄郡治善無(今山西右玉)。

領5縣:善無、中陵、武成、駱縣、桐過。

五原郡治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哈業附近)。

領9縣:九原、河陰、臨沃、五原、宜梁、成宜、西安陽、武都、曼柏。

朔方郡治臨戎(今內蒙古磴口縣壩楞)。

領6縣:臨戎、沃野、廣牧、朔方、大城、三封。

幽州刺史部

代郡治高柳(今山西陽高)。

領11縣:高柳、馬城、道人、北平邑、班氏、狋氏[quán]、平舒、東安陽、桑乾、當城、代縣。

上谷郡治沮陽(今河北懷來小南辛堡附近)。

領8縣:沮陽、居肅、涿鹿,潘縣、雊瞀[gòumào]、下洛、廣寧、寧縣。

涿郡治涿縣(今河北涿州)。

領7縣:涿縣、良鄉、方城、范陽、遒國、故安、北新城。

廣陽郡治薊縣(今北京西南城區)。

領5縣:薊縣、廣陽、昌平、軍都、安次。

漁陽郡治漁陽(今北京密雲十里堡附近)。

領9縣:漁陽、獷平、虒奚[sī]、安樂、狐奴、平谷、潞縣、雍奴、泉州。

右北平郡治土垠(今河北唐山北新區)。

領4縣:土垠、徐無、無終、俊靡。

遼西郡治陽樂(遼寧北票南巴圖營子附近)。

領5縣:陽樂、臨渝、肥如、海陽、令支。

遼東郡治襄平(遼寧遼陽)。

領11縣:襄平、遼隊、新昌、安市、汶縣、平郭、沓氏、西安平、番汗、望平、無慮。

遼東屬國治昌黎(今遼寧義縣)。

領5縣:昌黎、扶黎、賓徒、徒河、房縣、險瀆。

玄菟郡治高句麗(今遼寧瀋陽東陵附近)。

領5縣:高句麗、候城、西蓋馬、遼陽、高顯。

樂浪郡治朝鮮(今朝鮮平壤南市區)。

領18縣:朝鮮、佔蟬、遂城、䛁邯[nán]、渾彌、增地、驪望、鏤方、樂都、浿水、屯有、含資、提奚、帶方、海冥、昭明、列口、長岑。

交州刺史部

南海郡治番禺(今廣東廣州)。

領7縣:番禺、增城、博羅、龍川、揭陽、四會、中宿。

蒼梧郡治廣信(今廣西梧州)。

領9縣:廣信、端溪、高要、猛陵、封陽、臨賀、馮乘、謝沐、荔浦。

合浦郡治合浦(今廣西浦北石埇西南)。

領4縣:合浦、高涼、臨允、徐聞。

鬱林郡治布山(今廣西桂平城西南)。

領10縣:布山、中溜、桂林、潭中、定周、領方、安廣、增食、臨塵、廣鬱。

交趾郡治龍編(今越南河內北寧)。

領12縣:龍編、北帶、曲昜[yáng]、稽徐、安定、朱䳒[yuán]、望海、西於、封溪[xī]、麊泠[mí líng]、苟屚[lòu]、羸[léi lóu]。

九真郡治胥浦(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城西北)

領5縣:胥浦、居風、無功、無編、鹹歡。

日南郡治西卷(今越南平治省廣治市)。

領4縣:西卷、盧容、朱吾、比景。

東漢時稱今海南島為朱崖洲。

誰知東漢末年十三州內之各郡名稱(詳細.急)匿名使用者 2013-11-28

青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一,縣六十五。治所臨淄縣,故城址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

幽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一,縣九十。治所薊縣,在今北京大興縣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徐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五,縣六十二。治所郯縣,在今山東都城縣。漢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三國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轄境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

冀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九,縣一百。治所鄴縣,在今河北臨漳西南。三國曹魏移治信都縣,在今河北冀縣。轄地相當於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

荊州

東漢州名。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樊市。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揚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六,縣九十二。治所歷陽,在今安徽和縣。漢末移治壽春,在今安徽壽縣。轄境相當於今安徽淮河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

兗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八,縣八十。治所昌邑縣,在今山東金鄉西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西南及河南東部。

豫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六,縣九十七。治所譙縣,在今安徽亳州。轄境相當於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

涼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二,縣九十八。治所隴縣,在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三國營魏移治姑臧縣,在今甘肅武威縣。轄境相當於今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陝西西部。

益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二,縣一百一十八。治所雒縣,在今四川廣漢。漢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轄境相當於今四川、雲南、貴州大部,及陝西、甘肅、湖北的一小部分。

幷州

東漢州名。轄郡九,縣九十八。治所晉陽,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山西、內蒙古自治區、河北、陝西的部分地區。

交州

東漢州名。轄郡七,蒼太十六。治所龍編,在今越南河內以北。三國孫吳移治番禺,在今廣東廣州。轄境相當於今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區。

雍州

東漢州名。東漢興平元年分涼州和三輔地區置。轄郡九。治所長安,在今陝西西安西北。轄境相當於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及青海黃河以南的一部分。青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一,縣六十五。治所臨淄縣,故城址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

幽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一,縣九十。治所薊縣,在今北京大興縣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徐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五,縣六十二。治所郯縣,在今山東都城縣。漢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三國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轄境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

冀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九,縣一百。治所鄴縣,在今河北臨漳西南。三國曹魏移治信都縣,在今河北冀縣。轄地相當於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

荊州

東漢州名。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樊市。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揚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六,縣九十二。治所歷陽,在今安徽和縣。漢末移治壽春,在今安徽壽縣。轄境相當於今安徽淮河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

兗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八,縣八十。治所昌邑縣,在今山東金鄉西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西南及河南東部。

豫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六,縣九十七。治所譙縣,在今安徽亳州。轄境相當於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

涼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二,縣九十八。治所隴縣,在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三國營魏移治姑臧縣,在今甘肅武威縣。轄境相當於今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陝西西部。

益州

東漢州名。轄郡、國十二,縣一百一十八。治所雒縣,在今四川廣漢。漢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轄境相當於今四川、雲南、貴州大部,及陝西、甘肅、湖北的一小部分。

幷州

東漢州名。轄郡九,縣九十八。治所晉陽,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山西、內蒙古自治區、河北、陝西的部分地區。

交州

東漢州名。轄郡七,蒼太十六。治所龍編,在今越南河內以北。三國孫吳移治番禺,在今廣東廣州。轄境相當於今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區。

雍州

東漢州名。東漢興平元年分涼州和三輔地區置。轄郡九。治所長安,在今陝西西安西北。轄境相當於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及青海黃河以南的一部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