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瞭解兩晉南北朝的,知道王浚的簡介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14

有誰瞭解兩晉南北朝的,知道王浚的簡介嗎?網友413ff73 2009-09-10

王浚 簡介

206~286 西晉名將。字士治。弘農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北)人。多謀善戰。初任河東從事,後受車騎將軍羊祜賞識,轉為車騎從事中郎。西晉泰始八年(272),任廣漢太守時,納主簿李毅之議,發兵討滅枉殺益州刺史皇甫晏的牙門張弘等,遷益州刺史。後因治邊有方,少數民族多來歸附,拜右衛將軍,任大司農。晉武帝與羊祜密謀伐吳,祜薦其留鎮益州(治今成都),旋加龍驤將軍,監益、梁諸軍事。王浚受命藉長江上游地勢之利,治水軍,以屯田兵及諸郡兵合萬餘人,大造舟艦器仗,作攻吳準備。歷經七年建成一支強大水軍,在滅吳之戰中起了重大作用。咸寧五年(279),上書請速攻吳。時鎮南大將軍杜預亦上表請即伐吳。遂促成晉武帝於十一月發兵大舉攻吳。太康元年(280)正月,王浚自成都出發,率水陸軍順流而下。二月,越過建平(今四川巫山北),以大筏帶走吳軍置於江中之鐵錐,以火炬熔燬其鐵鏈,攻克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繼續前進。在杜預等的支援和策應下,順利攻佔西陵、夷道、樂鄉、武昌(今宜昌東南、枝城、松滋東北、鄂州)。三月,與另兩路晉軍同逼吳都建業(今南京)。又臨機果斷,領軍過三山磯(今南京西南),率先進入建業西石頭城,接受吳主孫皓投降,實現西晉統一大業(見晉滅吳之戰)。因滅吳功勳卓著,拜為輔國大將軍,領步兵校尉。六年,轉撫軍大將軍,加特進。卒年八十。from:http://post。baidu。com/f?kz=102702784

關於西晉王浚的問題王在田

這個問題非常好(讓我這樣不關心政治的人在這個版有用武之地了:),這倆不是同一個人。

被石勒大搖大擺找上門、拿下、斬首的糊塗蟲的確是王浚。晉書列傳第九 王沈列傳附其庶子王浚傳:

浚字彭祖。母趙氏婦,良家女也,貧賤,出入沈家,遂生浚,沈初不齒之。年十五,沈薨,無子,親戚共立浚為嗣,拜駙馬都尉。太康初,與諸王侯俱就國。三年來朝,除員外散騎侍郎。元康初,轉員外常侍,遷越騎校尉、右軍將軍。出補河內太守,以郡公不得為二千石,轉東中郎將,鎮許昌。

及愍懷太子幽於許昌,浚承賈后旨,與黃門孫慮共害太子。遷寧北將軍、青州刺史。尋徙寧朔將軍、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於時朝廷昏亂,盜賊蜂起,浚為自安之計,結好夷狄,以女妻鮮卑務勿塵,又以一女妻蘇恕延。

可見王浚的老媽被貴族王沈誘姦,生下私生子王浚,遭到王沈歧視,多虧王沈死得早,王浚時來運轉承嗣襲爵。八王之亂時王是個閒散京官,參與政治鬥爭而獲得兵權出鎮河朔,與當地崛起的鮮卑族結好,天下大亂後儼然成為一方諸侯。

下場跟三國時的韓馥差不多,自己引狼上門,把假意卑躬屈膝的石勒請到軍中,立即被石勒逮捕並斬首於襄國。

【 在 ggrr (石頭河沒水啦) 的大作中提到: 】

先前徵東吳的主力統帥叫王浚,後來匈奴入侵,在北方繼續戰鬥的也有一個叫王浚的,後

來被石勒殺了,他們是不是一個人啊?

至於徵東吳的那個叫王浚,浚通浚,但為了區別一般寫作浚。

晉書列傳第十二 王浚列傳:

浚設方略,悉誅弘等,以勳封關內侯。懷輯殊俗,待以威信,蠻夷徼外,多來歸降。徵拜右衛將軍,除大司農。車騎將軍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於是重拜益州刺史。武帝謀伐吳,詔浚修舟艦。

又晉書列傳第四 羊祜列傳:

會益州刺史王浚徵為大司農,祜知其可任,浚又小字阿童,因表留浚監益州諸軍事,加龍驤將軍,密令修舟楫,為順流之計。

可見所述為一人,但其人本傳用浚,故以“王浚”傳世。

幸虧有你這個問題,我才知道浚通浚,以前一直讀瑞,多謝你的問題糾正了我的別字。

有誰瞭解兩晉南北朝的,知道王浚的簡介嗎?網友64cc366065 2009-09-14

王浚(206至286年)字士治,西晉弘農湖(今河南靈寶縣境)人,出身官宦家庭,博涉經典,美貌儀偉,有大志,不被鄉鄰承認。他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來抒發自己的心聲。後被地方推舉,做河東刺史徐邈的幕僚,與刺史女兒喜結良緣。後參加徵南軍事,因功被尚書左僕射羊祜薦為車騎從事郎中。不久又被提升為巴郡(在今四川東部地區)太守。巴郡處吳國邊境,兵士苦役,百姓多不願生男孩,王浚乃減輕賦徭負擔,強令執行保護男孩生命的條律,並給予優厚生活條件,養活數千人。後調任廣漢(今四川省遂寧縣境)太守,施政有方,分利給民,深得民心。恰逢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王浚用計擊殺張弘,平定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升任益州刺史。任職期間,武力與懷柔政策並舉,允許少數民族的殊風異俗並存,少數民族安然相處。由於政績顯著,又被提升為右衛將軍,並任大司農,掌管全國稅款、財政、糧谷、鹽鐵。羊祜知王浚才幹,秘密上表奏請留任,果然獲准,重新任命他為益州刺史。

西晉武帝咸寧初年(275年),晉武帝計劃討伐吳國,命王浚在益州督造戰船。戰船多層結構,可容納兩千人,上面可以馳馬奔跑。是水中的活動城池。這種戰船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遂提升他為龍驤將軍,負責荊州、梁州(今陝西省漢中地區)地區的軍事。

對伐吳事,晉朝廷內爭議頗多。王浚上書分析當時的兩國形勢,指出有利形勢,並得到杜預等人的支援,才力斥眾議,武帝便下詔釋出進軍命令。太康元年(280年)正月,王浚率蜀境水軍自成都出發,兵不血刃,攻克堅城,順流鼓棹,向石頭(今江蘇省南京市)進軍。

為了不誤戰機,他沒有到長官安東將軍王渾處“議事”,而是舉帆直指石頭的門戶重鎮秣陵(今江蘇省江寧縣境),大獲全勝。接著攻下石頭,接受吳國國王孫皓的投降,親自解開孫皓自縛枷鎖,接受玉璽,收集吳國版圖戶籍,查封府庫。軍隊很少有搶掠、擾亂居民生活的活動。晉武帝振出使者慰勞王浚。王渾嫉妒王浚有功,上奏武帝說王浚違令不聽指揮。王浚也上書批駁王渾貪人之功,申辯自己無過,晉武帝對他沒有論罪。

王浚班師回朝,被封為襄陽縣侯,采邑萬戶。賞賜他的孩子王彝為楊鄉亭侯,采邑1500戶,共賜給王浚父子絹1萬匹、衣一襲,錢30萬緡及若干食物。王浚平吳功最大,卻為王渾父子和豪強所壓抑,每次進見武帝,就訴說自己打仗的辛勞、功勳和被冤枉的情形,有時氣憤得說不出話來,就不免失禮,但武帝每次都寬恕了他。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王浚功高賞輕,秦秀、孟康就替王浚代請。武帝也就按照他們的請託,升王浚做鎮國大將軍,加特進散騎常侍,官至龍驤將軍,後又提升為撫軍大將軍。太康六年(285年)卒,時年80歲,諡號武,葬柏谷山(在今靈寶縣西閻鄉大字營村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