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認為趙構是昏君嗎?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27

他殺岳飛,又太懦弱,只知道跑,又不思念在北國的父親和哥哥,又和姦臣秦檜把朝廷搞的非常黑暗,害怕金國人,明明可以滅了它們,為什麼有不打了,還讓為給趙什麼來著,那子不認得,讓他來當擋箭牌,你說他壞不壞。

你們認為趙構是昏君嗎?tpom 推薦於2018-03-22

1、武藝高強,相比之下,其他皇子是酒囊飯袋。

2、兩次臨危受命,出使金營;相比之下,其他皇子膽小懦弱。

3、到金營後沉著冷靜,機智勇敢;相比之下,張邦昌膽小如鼠。

4、建立南宋後,不思復國,迎接二聖還朝,是因為母親受父兄欺辱,對父兄沒有感情。言下之意,岳飛一心復國,迎接徽欽二帝,是沒有感情的表現,是不以人為本。

5、對河北義軍不接應、不支援、不團結,是因為他親眼看見河北暴民毆死王姓大臣,對他們不信任。言下之意,岳飛等將領團結依靠河北義軍,是與亂賊為伍,圖謀造反。

以上1、2、3三點,表明趙構是神勇、英武的一代賢帝;

以上4、5兩點,表明岳飛該死,趙構沒有錯殺岳飛!

關於宋高宗的評價問題,歷代傾向於定位為昏庸之主,只是北宋是在倉促之間被金人攻陷了都城汴梁,二帝“北狩”,當高宗南渡時,身邊親兵僅一千餘人,然而透過各種方法,迅速調集人員防守住了淮河、長江,同時建立了南宋的根基。相比於明代,有明一代雖然一直經營南都(南京),整個南方的經營有過於北宋對南方的經營,南京六部七卿設定齊全,官僚機構完備,且四鎮軍事實力強大,而觀於甲申以後,南明竟不能守,史可法雖然一代忠勇,令人欷歔,但是在調停部署上近乎昏聵,四鎮頃刻土崩瓦解,到最後永曆緬甸被俘,南明群臣盡為誅戮,酷烈之甚,與宋高宗相比,豈能謂高宗昏庸無能?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非高宗,韓世忠、岳飛諸人,誰能御之,秦檜南歸,如非高宗,而是南宋後來幾位君主或是南明二帝,更是極其可能是第二個曹操,高宗在上,誠如岳飛奏議所言:“黎元有歸,社稷有主,今足可伐虜人之謀。”而關於殺岳飛的問題,更為複雜,首先,南宋的主戰派並非就是善類,這是一個誤區,即使是辛棄疾,也非常人所想的慷慨多情之士,而是亂世梟雄,封疆大吏,稼軒詞中就有“殺人如草芥,用錢如泥沙”,岳飛對於二帝的態度,自己奏章中有表明,自可查對,無須憑空猜度。此事成高宗汙名,只是若果然無能,就是那個南逃至儋耳窮荒的喪家之犬,何能在張邦昌宵小的政權和金人戰神完顏宗弼(兀朮)的勢力之下穩住局勢,若以北伐而論,韓侂冑開禧北伐,還牽扯到了理學朱熹一派復興,葉適一派倒下,扭轉了慶元黨禁以來的局勢,其中功過是非更是難以定論,俗以戰勝光復為榮,以備守戰為恥辱,箇中冷暖自然不同,只是高宗若是易與,何能在倉促之機反勝大明一代經營?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南京竟敗在馬士英、阮大鋮之輩手中,晚明人物和兩宋人物,實不可同日而語。

千古奇冤:岳飛為什麼必須死

南宋政權雖然暫時安定了下來,但外有金兵虎視眈眈,隨時可能再次南下,內有各地潰兵敗將組成的遊寇集團和農民的反抗武裝,極大中興四將圖地威脅著宋廷的統治。在這種情況下,高宗不得不拋開壓制武將的祖宗家法,著意籠絡重用武將。當時最有名的將領就是南渡後的“中興四將”。其中,劉光世出身將門,其父官拜節度使,他本人早年曾隨父**方臘起義;張俊和韓世忠都是行伍出身,靖康年間就追隨趙構,在平定苗劉兵變中又都立有大功;而岳飛則是資歷最淺的一位,但是在短短几年間,他的戰功和威名就已超越其他諸將,紹興四年八月,在收復襄漢六郡之後,宋廷授他為清遠軍節度使,地位與劉光世、張俊、韓世忠不相上下。

高宗是在向金人求和而不得的形勢下才重用武將的,其目的只是自衛,並沒有北伐恢復的打算。岳飛收復的失地,實際是從金人建立的傀儡政權偽齊手中奪取的。岳飛出兵前,高宗明白他與其他將領只守不攻的作風不同,特地下手詔,告誡他只需收復偽齊所奪之地,千萬不可領兵北上,觸犯金人,否則就算立下戰功,也定要嚴懲。這一紙詔書,牢牢地束縛了岳飛的手腳,加上岳家軍只有不到三萬人的兵力,也無力進行北伐,因此岳飛只好在收復襄漢後,率主力退守鄂州。

偽齊銅印

面對金人的進攻,高宗始終不願放棄投降求和。儘管紹興四年以後,岳飛、韓世忠等率軍先後擊敗了金和偽齊的兩次南侵,但高宗並不想利用這絕好時機進行北伐,宋軍的戰果只是為他與金朝議和提供了討價還價的砝碼。就在各地抗金斗爭接連取得勝利的時候,高宗派出求和的使臣絡繹不絕。紹興七年年底,宋使王倫從金朝帶來了議和條件,金朝要求南宋稱臣、交納歲幣,作為交換,金朝答應廢黜偽齊,歸還徽宗帝后棺木和高宗生母韋氏,歸還河南地。高宗得到這個訊息,欣喜異常,屈膝求和的決心更加堅定,他再派王倫使金,與金朝商量具體的和談事宜。

高宗議和的決定遭到了朝野上下的強烈反對,其中幾位手握重兵的大將的意見,對於和議能否順利簽定至關重要。紹興八年八月,高宗召韓世忠、張俊與岳飛入朝,希望說服他們至少不反對和議。張俊向來害怕金兵,在歷次對金作戰中都極力避免與金兵交鋒,其為人又善於岳飛像逢迎,所以馬上表態支援議和。而韓世忠與岳飛則堅決反對,岳飛更是對高宗明確表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善,恐貽後世譏議。”這番義正詞嚴的話不禁使高宗對岳飛心生嫌忌。

其實,在此之前,岳飛已經在兩件大事上冒犯了高宗。這位抗金最堅決的大將個性耿直,在戰場上有勇有謀,而在政治鬥爭中卻顯得缺少心計,太不善於保護自己。

紹興七年三月,宋廷解除了“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的兵權,高宗本來答應將劉光世率領的淮西軍隊撥給岳飛指揮,岳飛信以為真,以為這樣一來,自己兵力大增,興奮之餘,立即提出要帶兵10萬,出師北伐,這正犯了高宗的大忌。高宗臨時變卦,拒絕將淮西軍隊交給岳飛。對高宗的出爾反爾,岳飛十分憤慨,一怒之下,他竟然離開本軍駐地鄂州,以為母守孝為名上了廬山。在高宗看來,這種行為分明是要挾君主,但當時金兵的威脅尚在,解除岳飛兵權的時機並不成熟,因此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詔,對岳飛好言撫慰,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飛返朝,向高宗請罪,高宗表示對其寬恕的同時,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劍耳”的話以示警告,言語之中已經暗藏殺機。

高宗給岳飛的手札

第二件事發生在同年八月。返朝不久的岳飛好心建議高宗早立太子。高宗的獨子趙旉8年前夭亡,他又在揚州潰退時受了驚嚇,失去了生育能力,但高宗時年才30歲,內心仍抱有生育的希望,此時立太子,在他看來無疑是向天下暴露其難言之隱。宋朝的祖宗家法也規定武將不得干預朝政。所以,岳飛的建議一下又觸犯了兩大忌諱,更加深了高宗對他的忌恨。

這兩件事以及在抗金恢復上毫不妥協的立場,為岳飛日後的命運埋下了禍根。紹興八年,高宗與金朝的媾和活動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文武百官的反對之聲日益高漲,只有秦檜極力支援高宗議和。十一月,金朝“詔諭江南使”張通古與宋使王倫南來。金使的稱號中將“宋國”稱為“江南”,敵對兩國互通訊息,應稱“國信”,金朝卻稱“詔諭”,顯而易見,這是金人故意羞辱南宋。金人接下來的要求更令南宋臣民難以接受,金使居然要高宗跪拜受詔,奉表稱臣。為了苟安偷生,高宗對此並不介意,他冠冕堂皇地表示:“只要百姓能免於刀兵之苦,朕可以犧牲自己的體面來換取和議。”然而,岳飛手跡

天子有此“美意”,臣民們卻不願“領情”,朝廷內外群情激憤,抗議運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聲勢和規模,臨安市民甚至在街上貼出醒目的榜文:“秦相公(秦檜)是細作(奸細)!”矛頭雖然是指向秦檜,實際上表達出對高宗的強烈不滿。儘管高宗惱羞成怒,將反對激烈的大臣一一貶謫,但面對輿論的強大壓力,他也不能不有所顧忌。十二月,高宗以為徽宗守孝為藉口,由秦檜等宰執大臣代他向金使行跪拜禮,接受了金朝的國書。

高宗以為和議之事已成,從此就可以安享太平,便大赦天下,給文武大臣加官晉爵。岳飛在接到升官詔書後,當即上書表示拒絕,提醒高宗不可相信金人,並重申自己率師北伐的宏圖大願。高宗和秦檜此時對岳飛切齒痛恨,除掉岳飛的陰謀已經在醞釀之中了。

果然不出岳飛所料,紹興十年五月,金人撕毀和議,再次南侵,岳飛率軍又奔赴抗金前線。隨著金兵在川陝、兩淮等地的進攻相繼受挫,宋軍進入戰略反攻,岳飛進軍中原。他命原抗金義軍首領梁興等渡過黃河,聯絡河北義軍,結成“忠義巡社”,攻取河東、河北州縣,以實現他確立的“連結河朔”的戰略方針,同時親自領兵長驅直入,進駐郾城。七月,金將兀朮集結大軍,從開封直撲郾城,岳家軍以寡敵眾,大敗金兵。接著,兀朮又轉攻潁昌,岳飛對此早有防範,事先已命長子岳雲前往支援,兀朮在潁昌再遭岳家軍的沉重打擊。岳家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距離開封只有45裡的朱仙鎮。北方義軍也紛紛響應,收復了黃河南北的部分州縣。金兵不得不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慨嘆,並打算放棄開封,渡過黃河北逃。

抗金義軍印信

岳家軍的接連勝利當然不利於高宗和秦檜與金朝重開和議,他們連下12道金字牌,催促岳飛立即班師。此時,數萬岳家軍由於收復失地很多,戰線過長,兵力分散,而且,其他各路軍隊也已接到撤軍的命令,張俊、韓世忠、劉錡等部陸續班師,岳飛要想在沒有後方支援、缺乏友軍配合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收復故土,實是難上加難。在形勢和君命的逼迫下,岳飛違心地拒絕了兩河百姓要他繼續北伐的懇求,奉詔班師。退兵之日,他不禁深深痛惜自己的“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這次最有希望的北伐就這樣被高宗和秦檜葬送了。

紹興十一年正月,兀朮統領近10萬大軍捲土重來,直攻淮西。高宗命駐守鄂州的岳飛率軍增援淮西,但岳飛援軍尚未趕到戰場,楊存中與劉錡、王德等已在柘皋大敗金兵。張俊準備獨吞戰功,便打發岳飛等回軍,不料兀朮命孔彥舟回師攻陷亳州,並重創前來救援的楊存中和王德軍,當岳飛率領的援軍趕到時,金兵已安然渡淮北上。

岳飛兩次赴援淮西,行動似乎都慢了一些,他向以用兵神速著稱,這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反常。究其原因,第一次據說是當時岳飛正患感冒,第二次則是軍隊乏糧,其中是否夾雜著對高宗阻撓他北伐的不滿情緒,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實際情況如何,這件事還是成了後來秦檜陷害他的口實。

淮西之戰後,高宗加緊了削奪武將兵權的活動。由於南宋建立以來,他不得不倚重武將外抗金兵,內平遊寇,結果造成武將勢力崛起,對皇權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因此,紹興十一年四月,高宗將張俊、韓世忠和岳飛召到臨安,任命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副使,名為升官,實際是奪去了三大將的兵權,三將所轄軍隊從此直接聽命於皇帝。

接著,高宗和秦檜將**的矛頭直指岳飛。七月,秦檜死黨万俟卨(mòqíxiè)秉承上意,上章彈劾岳飛,他抓住岳飛曾經擅離職守、私上廬山以及沒有及時應援淮西等事,大做文章,並把張俊撤除淮東防務的事情栽贓到岳飛頭上。岳飛意識到自己處境險惡,上書辭職,懇求高宗“保全於始終”,能放過自己,但高宗對岳飛的厭惡由來已久,根本不打算手下留情。

僅憑上面的幾條“罪狀”,尚不足以置岳飛於死地,秦檜又指使張俊脅迫岳飛部下王貴、王俊,誣告岳飛愛將張憲密謀要挾朝廷還兵給岳飛,串通謀反。張憲被押送大理寺審訊,嚴刑逼供之下,張憲仍然不肯屈招。好不容易等來了除掉岳飛的機會,高宗怎能因證據不足就輕易放過?他決定讓大理寺審理岳飛一案。十月,岳飛、岳雲父子被投入大理寺獄中,御史中丞何鑄與大理卿週三畏奉詔審訊。何鑄反覆訊問,實在得不到任何岳飛謀反的證據,在審訊時,又看到岳飛背部刺的“盡忠報國”四字,深知岳飛的忠心與清白,便向秦檜力辯其冤。秦檜抬出高宗來,明確告訴他:“此上意也。”也就是高宗要置岳飛於死地。何鑄憤然道:“我豈是為區區一個岳飛的性命,強敵未滅,無緣無故誅殺一員大將,勢必失去軍心,決非社稷長久之計!”何鑄既然對岳飛下不了毒手,秦檜便奏請高宗,改命万俟卨為御史中丞,鍛鑄冤獄。岳飛身受酷刑折磨,知道自己根本沒有申辯的機會,他在獄中悲憤地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向高宗和秦檜發出了最後的抗議。

聽說岳飛以謀反罪入獄,已經辭官在家、明哲保身的韓世忠再也無法坐視不理,他當面責問秦檜,岳飛謀反的證據究竟何在,秦檜答道:“其事體莫須有。”意思是這件事情大概有吧。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但是,高宗和秦檜殺害岳飛的心意已決。在高宗看來,除去岳飛,既可以使和談順利進行,又能震懾其他武將,收到殺一儆百的效果,真是一舉兩得。因此,他不惜違背“不殺大臣”的祖宗家法,於紹興十一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親自下旨,以毒酒賜死岳飛,張憲、岳雲斬首。

岳飛墓

岳飛自20歲從軍,到39歲被害,一生戎馬倥傯,戰鬥在抗金的最前線,時時不忘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他領導的岳家軍紀律嚴明,驍勇善戰,沉重打擊了南侵的金兵。有人曾問岳飛,天下何時才能太平,他答道:“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的確,像岳飛這樣既不蓄姬妾又不營私財的正派官員,在中國古代社會里是非常罕見的。但是,在當時的情勢下,岳飛越是廉潔正直,高宗和秦檜對他就越是忌恨,必欲除之而後快。一代抗金名將最終不是犧牲在戰場上,而是死於自己所保衛的朝廷之手,不禁令後世之人對他更生無盡的痛惜和由衷的崇敬之情。

你們認為趙構是昏君嗎?逆風飛行的兔子 2017-09-24

趙構雖然不笨,但確實是一個昏君。

一、在靖康之役中的表現:逃脫金兵控制之後,趙構被任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在宋廷要求其救援京師時,他卻避敵鋒芒,先移屯河北大名,後移屯山東東平府,拖延救援,連手下的義軍都對其行為感到不可理解。因而趙構是靖康之恥發生的重要責任人,進而導致了北宋滅亡。

二、自古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趙構卻把把千古良將岳飛殺了,而且是在北伐形式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毫無原因,莫名其妙把岳飛召回並冤殺。

三、個人品行方面,趙構喜歡14歲左右的少女,而且喜歡SM,趙構還SM致死過幾個民女。趙構被金軍從北方打到江南的時候,趙構第一件事情不是組建軍隊抵抗金兵,也不會召叢集臣商議社稷,而是讓手下人先找幾個少女給他!

對於網友“tpom”的長篇回答,我要說一下:

第一條和第二條根本就是宋高宗趙構為了美化自己,授意史官這樣描寫的,武功高強,實際戰績或戰例卻沒有,在金營的表現,從另外一個大臣的傳記中的描寫卻是趙構“頗驚駭”,這種對形象氣質的描寫是不會影響事件發展的,最容易容易改,也不容易論證。

趙構在金兵第一次入侵北宋時做了一段時間人質,按現場的目擊證人的說法是宋欽宗指定他去當人質的,後來誇皇帝的史官沒節操,非說趙構主動要求做人質。其實按當時的城下對峙的形勢,投降派才要送個人質去對敵人表示誠意,主戰派堅決反對派親王出質,親王壓給敵人,想打敵人豈不礙手礙腳。不管怎麼說吧,趙構總之是去礙手礙腳了一趟。他在金營中的表現也很遜,宋軍去劫寨時他嚇壞了,“頗驚駭”,於是和他在一起的宋朝使節鄭望之好生安慰了他一番,還把這些寫下來發表了,因為鄭望之沒有詆譭宋高宗的利益需求,所以更貼近真相。

第四條更是莫名其妙,史書並沒有記錄母親受父兄欺辱,另外趙構的母親也跟徽欽二宗一起被金國扣押做人質的,要想救回母親,一定要打贏金兵才行,可是趙構沒有做過這樣的努力。趙構本身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南宋朝廷建立之初,祭祀祖先這件事,還是大臣提醒趙構,趙構才做的。

第五條趙構對於岳飛聯合河北義軍一直就沒有發表過意見,“趙構親眼看見河北暴民毆死王姓大臣”,在史書上並沒有這樣的相關記錄。趙構也沒有下手諭要求岳飛不要和河北義軍聯合。

tpom根本就是自己閉門造車想出來的理由,而不是調查事情真相!

你們認為趙構是昏君嗎?金色閃光4 推薦於2017-10-21

趙構本質上不能算作昏君。

他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皇帝權威才殺岳飛的。

因為岳飛提出的“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是對趙構皇權最大的威脅。

假如宋徽宗和宋欽宗回來了,不管怎麼論,都輪不上趙構做皇帝。這是趙構絕對不能容忍的。

打敗金國,可以收回江山,但自己皇位不保;

與金國議和,只能保半壁江山,但皇位穩穩當當。

此時此刻,歷史上任何一個皇帝都必然會選擇後者(自己的位置最要緊)。

當然,殺死岳飛也是為了權力。

因為“岳家軍”並非朝廷政府軍,而是岳飛的私人武裝,從募兵到練兵,都是岳飛自己負責的。他與這支部隊的關係很好。所以除了他,誰也指揮不動這支部隊,因為下面計程車兵只會認嶽長官。換句話說,就算岳飛哪天心血來潮想要玩一把造反,這支部隊也必然會跟著岳飛。雖然這種假設很不像話,但在趙構那裡,卻是可能的。所以趙構無論如何都要把這種可能扼殺住,而最徹底的辦法,就是殺了岳飛。儘管很混蛋,卻可穩保皇位,對於趙構而言,皇位當然比岳飛重要,所以他一定要殺了岳飛。

當然,秦檜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在殺死岳飛這件事上,秦檜是策劃,動機還是權力之爭。

總而言之,趙構和秦檜都要保住自己的權位,為了權位,殺掉岳飛是必然的。至於國家、父兄,那是在是很次要的問題。還是那句話,一切為了權力。這就是封建社會!

你們認為趙構是昏君嗎?網友0c860af2e6 2016-08-09

在當時情況下南宋想打敗金國收復故土無異於以卵擊石,無異於把南逃的漢族人民再次帶入火坑,這本質上同全民族自盡是沒區別的,如果趙構當時堅決攻打金國,其下場和南明朝廷的結局是一樣的,估計會更慘,岳飛雖然取得了區域性的勝利,但這並不表明岳飛能夠力挽狂瀾,能夠改變當時金國南宋極為懸殊的實力對比,岳飛的一意孤行,只會把整個漢族人民全部滅亡,當時的金國正處於全盛時期,實力極為強大,而南宋國破家亡,實力非常孱弱,在軍事上南宋完全戰勝金國的機率幾乎為零。南宋可以與南明相對比,它們所處的環境非常相似,而南明拒絕講和,一味和後金軍事對抗,結果被完全消滅。歷史上許多事情不一定非要用暴力解決,暴力更可能是自身自取滅亡,妥協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獲得生存的方式。古今中外,南方的政權很難在軍事上打敗北方的政權

你們認為趙構是昏君嗎?慕青先生 2018-10-31

其實趙構因為殺岳飛而被低估了,南宋開國皇帝可不好當,政治不只是打仗,也不要小看議和,兩宋因和而續,因戰而亡,當時建立不久的南宋,各方面不穩,確實不適合連年征戰,打仗打的是錢,就算全力支援岳飛,打到最後勝算也很小,歷史幾千年,由南向北贏的就一個。從南宋後來延續了150年結果看,趙構還是不錯的,崇禎倒是有骨氣,亡國之君了,宋 金 遼之間其實議和是對的,最後的結果就是宋金相鬥多年,遼坐收漁翁之利,也就是後來的蒙古,建立元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