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沒有勾?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8-31

為何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沒有勾?葬花Bg2 2018-01-30

北京故宮有很多門,老北京講內九外七,也就是十六個門,現在還留存著正陽門、德勝門、細心的人會發現,這些“門”字都沒有勾,是個錯別字。還有故宮裡面的太和門等等,匾額也沒有寫那個勾。誰都知道,故宮作為過去的皇宮,是最講究的,為何讓這個錯字留到今天還不改呢?

為何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沒有勾?

這就要從漢時代說起了,在那時皇宮中的“門”字還是有勾的。然而到了南宋建都臨安,宋高宗趙構做了皇帝。有一天宮中忽然起了大火,事由是個小太監不小心打翻了蠟燭,又引著了大殿。於是,趙構就命大臣來查這個案子,碰巧負責查案的大臣與小太監是親戚關係,自然不想讓他死,就編了一句瞎話,說火災起因在宮門的匾額上,門字有勾,看上去就像柱子著了火,這叫火腳。所以大火併不關別人什麼事。

為何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沒有勾?

明擺著是騙人呢!可人家趙構就信這個,傳令翰林院,所有帶門字的匾額都要重寫,去掉“門”字的勾,以預防火災。就這樣,從南宋起,後續很多朝代宮城上的“門”字都沒有勾。後來元滅宋,不聽這一套,宮城門字是有勾的。到了明朝,在南京建都,朱元璋讓大臣詹希原寫各門匾額。詹希元就按元朝的老規矩,門字都有勾。不料朱元璋疑心重,看見這門字說,門下面有個勾,不是要絆倒人嗎?有才學的人都進不來,這是堵塞言路!

為何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沒有勾?

明朝時建都南京,皇帝朱元璋讓下屬臣詹希原重新寫各宮門匾額,詹希元寫的門字都是帶勾的,這是按照元朝的老規矩的寫法,但是朱元璋的疑心太重,他認為門字有這個勾,容易使人絆倒,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向他進言。這不是荒謬之談嗎?但是朱元璋就是信這個。所以詹希原就這麼冤枉的掉了腦袋,所有故宮匾額的門字又沒了勾。

為何故宮匾額上的“門”字沒有勾?

到了大清朝,北京建都,所有匾額重寫,門字再次出現勾。可到了乾隆朝,這位萬歲爺愛私訪,六下江南,其中一次回宮的時候,看見正陽門匾額上“門”字下面的勾,隨口說了一句話:朕是真龍天子,從這個鉤子下面走過,會不會刮掉龍鱗啊?怎麼看都那麼彆扭啊!隨性的大臣自然心領神會,立即命人把宮中所有的“門”字都改為沒有勾的,這個錯別字也就延續到了今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