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07

“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就看看爆發戶 2020-10-25

武乙其實還是有所作為的,尤其是他在集中王權這件事上,頗有成績。比如他強調王權,否定神權與巫權,並且還制定了父傳子的世襲制宗法,這個舉措基本避免了仲丁以來弟與子爭奪王位的鬥爭,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商王室的統治得到加強和鞏固,一些叛商的諸侯、方國也都重新臣服於商朝。但是,此時的商王朝在本質上已經衰敗得不行了,並沒有足夠的力量穩定王朝的統治,所以必須藉助其他諸侯國的力量。比如說此時強盛起來的周族。而此時周族的首領是季歷。

季歷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幼子,武乙時繼位為周侯。武乙曾授季歷以征伐之權。季歷率兵西滅程(今陝西咸陽)、北伐義渠(今寧夏固原),生擒義渠首領。武乙末年,季歷曾到殷都朝貢,武乙賜給他三十里土地,十雙美玉、十匹良馬。次年,季歷又征伐鬼方,俘獲大小頭目共二十個。

文丁為商王時,為了消除周人對商的威脅,先是採取懷柔政策。在這種相對寬鬆的邦國關係下,季歷率兵征伐餘吾戎(今山西長治市西北),迫使其臣服於周。文丁只好任命季歷為殷牧師,執掌商朝西部各地區的征伐要務,希望他可以幫商王朝安定邊陲。

於是,季歷開始接連征伐始呼戎、翳徒戎,並不斷地取得了勝利,聲威大振。而給周以大權的文丁,此時卻因為周的勢力而感到大大的不安,他決心抑止周的發展。於是文丁等到季歷來殷都獻俘報捷(三個翳徒戎大頭目)的時候,先賜給他圭瓚、積匕,以作犒賞,並加封季歷為西伯,使季歷毫無戒備之心;然而,卻在季歷準備返周時,文丁則突然下令囚禁季歷,最後只放了他的隨從回周。不久,季歷死於殷都的訊息便傳回了周都。

但是,此時的周早已不是剛剛遷到岐地的那支遊牧小民族了,而且接替季歷族長職位的,便是其子姬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顯然,商周之間的這一段不愉快的經歷,不可能輕易完結,同時,也為後來商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一段長長的導火線。

文丁在位3年而歿,其子帝乙繼承王位。

“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相傳或是刻於商帝乙時期的一條肋骨

不過文丁殺季歷的作法,非但沒能阻止周人力量的發展,還結下了一個實力不容小覷的敵人。雪上加霜的是,商王畿地區的洹水“一日三絕”,也就是一天之內三次斷水,應該是乾旱所致。天災發生的同時,還有人禍。文丁死後不久,東夷的“人方”再次叛亂——實實在在的“人禍”。人方的叛亂,導致東南的孟方和林方也先後叛亂。在這種情況下,商的經濟與國力日漸衰微,所以根本沒有能力在東西兩邊同時作戰,帝乙需要,也必須做出一個抉擇。

歷來,為了聯合,或暫時擱置爭議,中原王朝都會採取一種方法,那就是和強大的外族聯姻。帝乙就是這種作法的創始者。

“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王昭君與單于雕像

帝乙為了避免東西兩方同時受敵,也為了修好因其父殺季歷而緊張的商周間的臣服關係,決定將胞妹嫁與姬昌,採用和親的辦法來緩和商周矛盾,穩定全域性,希望唇齒相依的商周兩大國之間彼此不計前嫌,親善相處。

姬昌審時度勢,認為自身現在的力量還不足以滅商,為了穩住商王,同時爭取足夠的時間,同意與商聯姻。協議達成,於是帝乙親自擇定婚期,置辦嫁禮,並命姬昌繼其父為西伯。成婚之日,西伯親自去滑水相迎,以示鄭重。周人自稱“小邦周”,稱商為“大邑商”,而今能夠與商王之妹聯姻,覺得是“天作之合”。此事史稱“帝乙歸妹”,一時傳為美談,商周雙方皆大歡喜,兩家重歸於好。

“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周文王姬昌像

關於商周聯姻,《詩·大雅·大明》是這樣敘述的:“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丕顯其光。”詩的大意是,上天監察下面的人,天命已落在文王身邊。文王初年,天配良緣。在洽水之北,渭水之濱。文王很高興,她是大國的女兒。大國之女,好比上天的少女。文王定祥聘吉,親自迎於渭水。造船搭橋,大顯榮光。後來“天作之合”就成了結婚的賀詞,把訂婚稱為“文定”,也是據“文定厥祥”而來。

以和親穩定了西邊,那麼就要以武力平定東邊。

帝乙九年,商出兵征伐島夷和淮夷,但是在半路上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縣附近)的截擊。於是帝乙率諸侯伐討孟方,得勝。

帝乙十年,商繼續南下征伐夷族,到達淮水流域的攸國。帝乙和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於次年得勝而歸。

帝乙十五年,商再次號召諸侯南征夷族。

帝乙末年,商遷都於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縣)。

商王帝乙不僅緩和了與周人的矛盾,還平定了東夷的叛亂,也算有所作為,但此時的商王朝,已是暮日,早已沒了昔日的光輝。

帝乙在位三十七年,歿,本來應該傳位給其長子微子啟的,但是他的母親在生微子啟的時候只是妃,所以朝野認為不能立他為嗣。太史們認為“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但是這位妃子在生少子帝辛的時候,已身為帝乙正室,他才是真正的嫡長子,所以便立帝辛為嗣。而這個帝辛,便是臭名昭著的商紂王。

從歷史本身來看,如果微子啟能繼位為王的話,商或許不會就此而終,但歷史沒有如果,究竟帝辛商紂做了些什麼事情,使得六百年商王朝就此崩塌呢?

“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阿童木的啊123 2020-11-05

因為當時周朝雖然想滅掉商朝,但是它自己的羽翼還不是特別豐滿,所以只能透過讓商朝放鬆警惕的辦法來一步步達到自己滅掉商的目的。

“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雲貓君11 2020-11-04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只有利益,打不過的時候殺父之仇也得忍著,需要合作時就聯姻,不會去管之前有多少仇恨。

“殺父之仇”“聯姻求和”,為什麼商與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笙簫之末 2020-11-05

自然剪不斷,有利益糾割,都是有私心的,都得不到滿足,看不到別人的好,怎麼都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