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殷氏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08

姓氏源流-殷氏chuanqi95872013-08-12

殷姓是成湯的後裔。

源流一

源於子姓,出自帝嚳子殷契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風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記載,商代第十九位君王盤庚將國都從奄(今山東曲阜)遷於殷(今河南安陽),故又稱“殷”或“殷商”。殷商王朝共傳三十一王,六百十九年。由於末代君主帝辛(紂王)荒淫無道,暴虐天下,被崛起的周族領袖周武王所滅。武王滅商後,建立周王朝,不久即病逝,傳位於兒子周成王。成王繼位是年齡太小,由叔叔周公旦、召公奭在朝輔政,地分東、西攝政。這引起了另幾位叔叔的不滿,結果周武王逝世前任命的三位監國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等人勾結商紂王之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叛亂髮生後,召公奭內守鎮國攝政,周公旦外徵率軍平叛,用了三年之久方將叛亂鎮壓下去。之後,周公旦封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宋國,以管理故殷商之遺民,殷商子孫後代中凡不得封賞者,多以故國名為姓氏,稱殷氏,世代相傳至今。武王滅商是在公元前1122年左右,該支殷氏在距今三千一百餘年前就出現了,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該支殷氏早期讀音作yī,春秋末期亦改作yān,到了唐朝以後亦皆改姓氏讀音作yīn。到了宋朝時期,因避宋太祖趙匡胤的的父親趙弘殷的名諱,在宋建隆元年(960年),許多殷氏族人皆改姓氏為湯氏、商氏、戴氏、林氏等。

殷氏族人大多尊奉子姓一族的鼻祖契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地名,出自發源於河南境內穎川的殷水,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急就篇》記載,禹州(今河南潁川)自古就有殷水,原居者有以水名為姓氏者,形成河南中部殷氏一族,族人皆稱殷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該支殷氏正確讀音作yān。到了唐朝時期,有個“磤”字被簡筆為“殷”,此後殷氏族人大多隨之改用“磤”字讀音,其姓氏讀音亦隨改作yīn。

源流三

源於子姓,出自西周初期北殷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

據史籍《世本》記載:北殷氏出子姓,即北髦氏,亦稱北旄氏。商朝時,有一支崆峒族,所在的方國即為崆峒國(今甘肅隴東平涼),曾為殷契的後代所統治,臣服朝貢於殷商王朝。這在典籍《詩經·商頌·殷武》中記載:“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日商是常。”商人是東來的民族,出東夷族一系。商族先世與戎族聯姻,所以在歷史上被稱為殷戎、戎殷、戎商。商族進入中原後,與周圍的土方、犬侯、虎方、羌方、風方等諸多方國交往。所以,歷史上記載的商族,是在夷、戎基礎上吸收其他氏族部落融合而成的新商族。很明顯,崆峒族參與了這種民族的融合。北殷氏,就是在周武王滅商之後,回遷至崆峒山區與原崆峒族合併的一部分遺民,他們後來成為崆峒十二部族聯盟中的一部,後被周王朝視為“蠻人”,因居北方,稱之為北髦、北旄,但其族民皆自稱為北殷氏,以懷念殷商故國。他們在人類史學界視為是氐族、羌族的祖先。這在史籍《史記·殷本紀》中也有記載:“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崆峒氏、稚氏、北磤氏、目夷氏。”北殷氏的後裔子孫在秦、漢時期,都逐漸省文簡化為單姓殷氏、北氏,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殷氏正確讀音作yān,在唐朝以後亦改姓氏讀音作yīn。[1]

源流四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完顏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完顏部,金太祖建國時為金國國姓,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明朝時期稱之為王甲部,以部為氏,為滿族著姓之一,滿文為Wanggiya

Hala,世居完顏(今吉林通化)、訥圖村(今俄羅斯境內能圖河)、喀拉沁(今內蒙古赤峰喀拉沁)、英額(今遼寧清原)、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新京(今遼寧新賓永陵鎮)等地。後有蒙古族、錫伯族引為姓氏,乃女真人加入元籍者,同源同祖。從元朝時期起,即逐漸冠漢姓為汪氏、王氏、鄢氏、張氏、完氏、顏氏、趙氏、顧氏、瀛氏、魁氏、殷氏等。在女真完顏氏族人中,有著名的管旗十六大臣之一完顏·殷達呼齊,其後裔子孫皆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諧音漢字漢化為姓氏,稱殷氏。

⑵。滿族殷佳氏,亦稱音佳氏,滿文為Yn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嘉木湖地區(今遼寧新賓),後多冠漢姓為殷氏。

源流五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彝族、回族、瑤族、土家族、侗族、佤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殷氏族人分佈,除了彝族殷氏自稱傳承上古之源外,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殷氏,世代相傳至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