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是哪個朝代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12

馬致遠是哪個朝代漢匠文化 2022-05-25

馬致遠,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雜劇家,因《天淨沙·秋思》而被馬致遠稱為秋思之祖。所做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下面為大家分享了馬致遠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馬致遠朝代:

元代

馬致遠生平

勤奮少年

馬致遠年少時非常好學上進,為馬氏後人所津津樂道,他們還不時以此來激勵自己的子孫後代向之看齊。

仕途不順

馬致遠青年時期追求功名,對“龍樓鳳閣”抱有幻想,但仕途多舛,經歷了蒙古時代的後期及元政權統治的前期,都未曾擔任顯赫官職,所以其政治抱負一直沒能實現。

寄情創作

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在至元二十二年到至元二十四年(1285年—1287年)間曾擔任江浙行省務官,元貞元年到元貞三年(1295年—1297年)間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等組織了“元貞書會”,與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

晚年歸隱

馬致遠在大約五十歲的時候終於辭官歸隱了。其一生都是鬱郁不得志,漂泊無依,在官場生涯裡,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恥辱,對政治的各種不滿意,就有了“隱居山林其樂悠悠”的念頭。從此就過上了很平淡的休閒幽雅的恬靜生活。

作品藝術特點

綜述

馬致遠是元代曲壇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作家,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其的散曲數量最多、流傳最廣,創作的散曲數量比關漢卿、白樸兩人現存散曲的總和還多。其雜劇創作脫離市井,脫離平民,是無根化的創作,因而後世譽之為“馬神仙”。

對於馬致遠的散曲風格,有學者認為是“豪放”的,其實當是“曠”。就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一樣,馬致遠散曲所表現的,更多的是和辛棄疾詞中相似的曠達。

雜劇

馬致遠的雜劇最集中地表現了當代文人的內心矛盾和思想苦悶,並由此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徵。其劇作大抵寫實的效果並不強,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怎麼突出,戲劇衝突通常缺乏緊張性,劇中人物往往遊離戲劇衝突去作大段的抒情,以借劇中人物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至於雜劇內容,則以神化道士為主,劇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如《岳陽樓》、《陳摶高臥》、《任風子》以及《黃粱夢》等。這些道教神仙故事既表現出一種懦弱的悲觀厭世的態度,又包含著重視個體存在價值的意義。

略論

《漢宮秋》是馬致遠早期的作品,也是馬致遠雜劇中最著名的一種,是其供相關歷史背景而加以大量虛構改造成的宮廷愛情悲劇。

《薦福碑》也是馬致遠的早期劇作,集中反映了作者懷才不遇的牢騷和宿命的人生觀,也反映出當代許多文人在社會地位極端低落的處境下的苦悶。[

《青衫淚》是由白居易的《琵琶行》敷演而成的愛情劇,虛構白居易與裴興奴的悲歡離合故事,中間插入商人與鴇母的欺騙破壞,造成戲劇糾葛。在士人、商人構成的三角關係中,終究是愛士人而不愛商人,或多或少表現出落魄文人的一種自我陶醉

風格

豪放中顯其飄逸、沉鬱中見通脫之風格,充滿強烈的抒情性和主觀性。

語言

馬致遠雜劇的語言偏於典麗,但又不像《西廂記》、《梧桐雨》那樣華美,而是把比較樸實自然的語句錘鍊得精緻而富有表現力。如《漢宮秋》中寫“驚雁”的一支《堯民歌》: 呀呀的飛過蓼花汀,孤雁兒不離了鳳凰城。畫簷間鐵馬響丁丁,寶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蕭蕭落葉聲,燭暗長門靜

存世作品

《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粱夢》、《西華山陳摶高臥》七種。  其中《開壇闡教黃粱夢》為其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合作寫成。

散曲

其散曲大致可分為4大類:寫景、嘆世、閨情、世象。存世散曲約130多首,其嘆世之作揮灑淋漓地表達情性,故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視為“豪放”派的主將,他雖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為主,其語言熔詩詞與口語為一爐,創造了曲的獨特意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