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軍的基本解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16

督軍的基本解釋魯能是冠軍0323 2016-05-13

[Tuchun;military governor of a province] 中國古時地方軍政長官。漢代曾設督軍御史,三國時尚有,為監軍之官。北洋軍閥時期將地方的軍政長官都督改稱督軍(如省督軍)。民國初省的最高軍事長官。

一、東漢光武帝用時置督軍御史,職似監軍。

見《晉書·職官志》。漢末與魏在郡國置督軍,系地方領兵官。魏文帝代漢,封獻帝為山陽公,置山陽國督軍以防之。此係臨時特置。漢末至晉另有“督諸軍”。《宋書·百官志》謂漢末建安中曹操為相,“始遣大將軍督軍”(《晉書·職官志》作“督之”)。夏侯惇督二十六軍,即其例。晉、宋二志均謂,晉時“都督諸軍為上,監諸軍次之,督諸軍為下。”

二、民國時期

北洋政府時期省下的軍事長官。辛亥革命時,各省行政軍事長官多稱都督。不久,另設民政長,都督專管軍事。二次革命後,袁世凱都督為某將軍督理某省軍務。民國五年(1916)袁世凱死後,改稱督軍。十一年(1922),黎元洪倡“廢督裁兵”未成,遂改督軍為督理某省軍務善後事宜,簡稱督理。各省又有改稱督辦軍務善後事宜者,簡稱督辦。十三年(1924)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段祺瑞任用各省軍事長官,均用督辦軍務善後事宜之名,一般稱為軍務督辦或督辦。後直系吳佩孚再起,發表任命均用督理之名,北京用督辦名,各行其是,直至北洋軍閥失敗。

督軍的基本解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