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勸庾見陶|陶侃與溫嶠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15

17.1 勸庾見陶|陶侃與溫嶠金色盛典歷史 2022-06-28

晉明帝病重時,王導、庾亮、溫嶠等同受顧命,輔佐幼主晉成帝。

明帝死後,太后臨朝聽政,政事由庾亮決定。陶侃因為自己不在受顧命之列,深以為憾。

石頭事故,是指蘇峻之亂。

晉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 年,庾亮執掌朝政,下詔徵歷陽內史蘇峻為大司農。

蘇峻一向懷疑庾亮想謀害自己,便起兵反,攻陷建康,自掌朝政,頒佈大赦,獨不赦庾亮兄弟。

第二年又把晉帝遷到石頭城。這時陶侃、溫嶠、庾亮等起兵討伐蘇峻。

數月後,蘇峻兵敗身死。

溫忠武就是溫嶠,蘇峻作亂時,溫嶠任平南將軍、江州刺史,駐紮到尋陽。

庾文康就是庾亮,晉明帝皇后的哥哥,諡文康,所以文中稱其為庾文康。

陶公是陶侃,蘇峻作亂時,為徵西大將軍、荊州刺史,鎮守江陵。

蕭祖是晉明帝的廟號;顧命指君主臨終的命令。

後來庾亮戰敗,逃到溫嶠那裡,溫嶠勸庾亮去見陶侃,並共推陶侃為盟主,起兵討伐。

魏晉之時,吳人把江西一帶的人叫傒狗,是指語音不正說的,含鄙薄意。陶侃本鄱陽人,所以也得此稱謂。

陶侃原籍都昌,後遷居廬江郡尋陽縣。其父陶丹,在三國孫吳時曾任揚武將軍,地位不高。

陶侃年幼而孤貧,最初任縣中小吏。他的先世並無顯赫的記載,他年輕時又當過尋陽的魚梁吏,說明他出身寒門。

但是陶侃幼年勤奮學習,一次,鄱陽郡孝廉範逵途經陶侃家。時值冰雪積日,倉促間陶侃無以待客。

他母親於是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別人做假髮,換得酒菜,客人暢飲極歡,連僕從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

範逵告別時,陶侃相送百餘里。

範逵問:“卿想到郡中去任職嗎?”

陶侃回答:“想去,可苦於無人引薦。”

範逵拜見廬江太守張夔,極力讚美陶侃。

張夔召陶侃為督郵,領樅陽縣令。

在任上以有才能而著名,又遷任主簿。

值州部的從事到郡中,想找點岔子處罰他,陶侃關上門嚴格約束部下,對從事說:“若我們有錯誤,自當按憲令處治,不應這樣相逼,若不按禮法辦事,我也能對待。”從事只好離去。

張夔之妻生病,需要到幾百裡之外去接醫生,當時大雪天寒,主簿等僚屬們都感到為難,獨陶侃說:“侍君侍父是為臣為子之義,郡守夫人,就同我們的母親一樣,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盡心的。”於是主動要求前往。

大家都佩服他的禮義。

長沙太守萬嗣來到廬江,見到陶侃,誠心敬悅,對他說:“你最終一定會有名的。”讓自己的兒子與陶侃結為好友才離去。

張夔後來舉薦陶侃為孝廉,陶侃到洛陽後,幾次拜謁張華。

張華開始認為他是來自偏遠之地的人,不大理睬他。

但陶侃每次去,都神色安然。

張華後來與他交談,大為驚異。陶侃得以除任郎中。

伏波將軍孫秀是滅亡的孫吳宗室,名望不高,北方士族都恥於任他的掾屬,孫秀因為陶侃出身寒族,於是召他為舍人。

當時豫章國郎中令楊晫,是陶侃的同鄉,被鄉中輿論一致稱揚。陶侃拜見他,他評價說:“《易經》上說:‘堅固貞正,足以幹事。’陶士行就是這樣的人。”

楊晫和陶侃一同乘車去拜見江南名士中書郎顧榮,顧榮也很看重他。

吏部郎溫雅對楊晫說:“你怎麼和小人同乘一輛車呢?”楊晫說:“他可不是普通的人。”

當時的清談領袖樂廣要會見南方的名士,武庫令黃慶推薦了陶侃。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議,黃慶說:“這人終會前途遠大,有什麼可疑的。”

黃慶後來任吏部令史,就推舉陶侃為武岡縣令。陶侃到任後,與太守呂嶽不和,於是棄官回家。後來又當過郡裡的小中正。

咸和四年,蘇峻之亂平定,陶侃回師江陵。

當時割據遼東的慕容廆與陶侃通訊,不僅稱讚王導和庾亮,而且稱陶侃是“海內之望中唯足為楚漢輕重者”,可見陶侃此時的地位威望。

後來陶侃奪得江州,也就控制了長江的上游和中游。

事後,陶侃任命張夔之子張隱為參軍,範逵之子範珧為湘東太守,以劉弘的曾孫劉安為掾屬,上表褒讚梅陶。

凡是他微賤時受過別人的恩惠,哪怕是一餐飯他也必定報答。

此後,陶侃曾欲舉兵廢黜王導,但因庾亮調解以及王導的親家徐州刺史郗鑑反對才作罷。

陶侃晚年位極人臣,能“懷止足之分,不與朝權”,對他個人來說,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這樣既可維持“家僮千餘,珍奇寶貨富於天府”的家業,又可保住子孫的前途。

咸和九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表遜位,派左長史殷羨將官印節傳等送還朝廷。

他在離開荊州前,軍資、器仗、牛馬、舟船等,都有簿錄統計,封存倉庫,由陶侃親自上鎖。

陶侃將後事託付給右司馬王愆期,加職都護,命他統領文武官吏。

十二日,陶侃乘車離開武昌,到渡口乘船,準備返回長沙,回頭對王愆期說:“老夫現在蹣跚難行,正因你們阻攔。”

次日,陶侃於樊溪去世,享年七十六歲。

根據他的遺囑,眾人把他葬在長沙南二十里的地方,他的舊部又在武昌城西為他刊石立碑、作畫像。

成帝下詔追贈陶侃為大司馬,賜諡號“桓”,以太牢禮祭祀。

永初元年,劉裕代晉稱帝,建立劉宋,當時前朝東晉的封爵中只有王導、謝安、溫嶠、謝玄與陶侃的子孫爵位未被廢除。其爵位長沙郡公被降封為醴陵縣侯,食邑五百戶。

溫嶠字泰真,太原祁縣人,東晉名將,司徒溫羨之侄。

溫嶠出身於太原溫氏,是東漢護羌校尉溫序六世孫。他的曾祖父溫恢,仕魏為涼州刺史。父輩溫羨、溫襜“兄弟六人並知名於世,號為六龍”。

最初,他被授予司隸都官從事的官職,入劉琨幕府積功至司空左長史。

西晉滅亡後作為劉琨的信使南下勸進,在東晉歷任顯職,與晉明帝結為布衣之交。

他先後參與平定王敦、蘇峻的叛亂,官至驃騎將軍、江州刺史,封始安郡公。

建武元年,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但卻只稱晉王,並未稱帝。

劉琨遂以溫嶠為司空府左長史,讓他南下江東勸進。

六月,溫嶠抵達建康。

他在朝堂之上慷慨陳辭,盛讚劉琨忠義,併力言江東承襲晉統乃是眾望所歸,因而深得司馬睿讚賞。

當時名士如王導、周顗、謝鯤、庾亮、桓彝,都非常欣賞溫嶠,爭相與之交往。後來,溫嶠多次請求返回幽州向劉琨覆命,但都未獲允准。

太興元年,司馬睿正式稱帝,史稱晉元帝,並任命溫嶠為散騎常侍。

溫嶠以母喪為由,不肯接受官職,再次請求北歸。

三司、八座共議,皆認為溫嶠不能因私情而廢國事。

當時,劉琨已在段氏內亂中被段匹磾冤殺。

溫嶠只得接受任命,留在江東,並要求朝廷褒崇劉琨,以慰海內之望。

但晉廷正倚重段匹磾抵抗石勒,並未對劉琨有所追贈。此後,溫嶠歷任驃騎長史、太子中庶子。他極盡規諫之責,並獻《侍臣箴》,深得太子司馬紹器重,引為布衣之交。

溫嶠官位不高時,經常和揚州、淮中一帶的商人賭博,而且常常賭輸。有次輸得很慘,賭完回不了家。他和庾亮關係很好,便站在船上大聲喊庾亮:“卿可贖我!”庾亮立刻送去贖金,溫嶠才得以脫身。這樣的事發生過很多次。

蘇峻之亂平定後,朝廷打算讓溫嶠留在朝中輔政。

溫嶠認為王導是先帝所任命的人選,於是要求返回江州。

此時的京師方經戰亂,殘破不堪,物資缺乏,溫嶠留下部分物資後方才返回武昌。

同年四月,溫嶠路過牛渚磯,聽聞水下多怪物,便命人點燃犀角下水照看。

當夜,溫嶠中風,回到武昌後沒有幾天就去世了,終年四十二歲。

江州百姓聽到溫嶠去世的訊息,無不相對而泣。

晉成帝下詔追贈溫嶠為侍中、大將軍,諡號忠武。

推薦閱讀:

《一起來讀世說新語》目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