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一共有多少里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23

萬里長城一共有多少里路?匿名使用者 2013-10-20

目前的長城長度標準還是以6300公里為官方對外數字, 具體的可能要今年末或明年,得看他們的測量進度。

京華時報2006年1月12日訊,中國長城學會宣佈,“明長城航空遙感綜合調查專案”方案制定完畢並透過專家論證,該專案將透過航空遙感技術準確地測量出明長城的長度,確定長城的空間分佈格局以及追蹤已淹沒的長城位置。目前該專案正等待國家文物局的批覆。

據中國長城學會副秘書長張驥介紹,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山海關,但其長度、分佈和現狀等情況至今沒有確切答案。以前受測量方法、裝置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公佈的7300公里可能有出入,無法準確測量長城長度。

2億巨資測量長城準確長度

國家測繪局基礎地理資訊中心在2005年完成了珠峰測高科考活動後,今年準備測量明代萬里長城的精確長度和準確走向。中國長城學會副秘書長張驥透露,測量明長城長度之後,雙方還準備聯手將明長城原貌製作成三維立體影象,放在網際網路上,供網民觀看。

��

��尷尬

��長城有多長至今不知道

��我國曆史上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都修築過長城,其中明長城是我國曆史上修築的最後一道長城,也是修建規模最大、工程最堅固的長城。

��張驥介紹,目前中國長城學會對外介紹明長城長度為大約6300公里,這是根據明代文獻資料的記載統計出的結果。新中國成立後,各地方政府也曾進行長城測繪,但是由於區域劃分不明確,比如某兩個相鄰的省市把一段長城都算做自己行政區域內,結果導致統計出長城長度為7000多公里,整整比明代文獻記載多出1000多公里。從那以後,再沒有進行過有組織的全國範圍的長城長度測量活動,所以後來人們還是以明代文獻記載為準。

秦代長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領三十萬人北逐匈奴,佔據河套,並修築長城。“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史記·蒙恬列傳》)秦長城把過去秦、趙、燕三國長城連線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的綿延萬里,從此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漢代長城

漢朝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以抵禦北方匈奴的侵襲。從漢文帝到漢宣帝,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的長城。漢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北朝及隋代長城

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對長城進行了修築與增建。其中以北齊年間修建規模最大。隋文帝時,為防範突厥,多次於冬季徵發丁壯修築長城。隋煬帝時,兩次於夏季大規模徵發勞力修築,此時防禦的物件還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渾。隋長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將東起紫河,經朔方、靈武直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

金代長城

金朝為防禦蒙古,開始大築長城。金朝所修長城,史稱金界壕或金邊堡。

明代長城

到了明朝,從洪武至萬曆,經過20次大規模的修建,築成了一條西起甘肅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6350公里的長城。這也是現在所見到的大部份長城

萬里長城一共有多少里路?匿名使用者 2013-10-20

長城歷史:根據歷史記載,長城的修建持續了兩千多年,從公元前七世紀楚國築“方城”開始,至明代共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了5萬公里;如果把修建長城的磚石土方築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牆,這道牆可以環繞地球一週有餘。

[戰國長城] 戰國時期,楚國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

[秦朝長城]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萬餘里,遂稱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秦長城只有遺蹟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孫中山先生曾評價:“始皇雖無道,而長城之有功於後世,實上大禹治水等”。

[漢朝長城] 漢代繼續對長城進行修建。從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黑龍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公里,古絲綢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著這條長城,是歷史上最長的長城。

[明朝長城]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明代建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禦北逃的元朝殘餘勢力的進攻,命令修築長城。全部工程歷時二百年才完成。明長城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鴨綠江畔遼寧丹東虎山南麓,全長一萬二千餘華里。

萬里蜿蜒於中華大地的長城,以其無比宏偉的雄姿久聞於世。今天在“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號召下,許多地方已修繕一新,更加氣勢磅礴,成為我國名勝之首。它吸引著國內外成千上萬的遊人,以一覽長城為平生快事。凡到過長城的人,莫不歎為觀止。

像巨龍般騰越在崇山峻嶺、沙漠戈壁的長城,是由城關、城牆、敵臺、烽火臺等構成的,是我國古代各地和各民族統治集團間的軍事防禦工程體系。它是兩三千年來,由各族人民反覆多次修築而成的,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和堅強意志,成為我國古代文明中的一項光輝燦爛的瑰寶。長城內外各族人民在無數次鬥爭和長期交往中,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為它們賦詩作畫,在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增添了許多優美動人的篇章與畫卷。

遠在公元前十一世紀,我國西周就有“城彼朔方”的記載。公元前七到三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吞併,形成群雄並立不斷混戰的局面,他們在自己的邊境,先後築起長城以自衛。如楚率先在南陽地區築方城數百里;齊則在山東從平陰到東海邊琅琊臺築長城,又沿黃河故道築堤為城;中山、魏、韓、燕、趙、秦等國,各修築長城數百里至數千裡。當時長城總長已上萬裡,不過是分散各自獨立而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方面拆毀諸國間的長城,另一方面為防北邊匈奴,又調動軍民上百萬人,命大將蒙恬督築長城,西起洮河沿黃河向東,再按原秦、趙、燕長城走向一直到遼東,綿亙萬餘里,成為我國最早的萬里長城。

西漢時,北部的匈奴族更強盛,屢向南犯,漢朝除採取通好、和親及出擊等手段外,並著手大規模興築長城以固邊陲。除修繕秦長城外,西面更增築河西、玉門關、居延澤等長城。北出雁門,五原陰山,東循燕秦長城,從遼東到最西的玉門關,長達兩萬餘里。並列亭西至樓蘭,北至臚朐(烏蘭巴托東北地區),規模遠逾秦代。東漢初北防鮮卑、西防羌戎,又在西漢長城以內,大興障塞堠塢,總長也達萬里以上。兩漢時期一北一南所築長城,是歷代規模最大的。

此後,北方各族逐漸進入華北、關中,直至中原,建立起北朝政權,形成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先後在黃河套以北東至遼西地區,修築了多重的長城,縱橫交錯,總長也上萬裡。隋統一全國後,在黃河中上游由雲中經五原、榆林、寧夏至隴西,築長城四五千裡,與北朝在東部的長城正好構成又一體系。

唐代國勢強盛,長城以北以西的各部族都歸附通好,因此未築長城,僅在陰山內建“受降城”三座,東西互距四百里,並連以城障;在甘肅西部復築瓜州故城。這時,東部的高麗為了防唐,在我國東北由扶余、開原、新賓至朝鮮大同江口築長城二千餘里。

朱、遼、金時期,華北的燕雲十六州盡歸契丹、河西已屬西夏、北宋只修治了雁門險阻。以後遼金相繼強盛,深入淮漢、以至江北,造成南宋偏安局面,再無力去修築長城。北方遼金政權卻因與蒙古和其他各族間的鬥爭與矛盾,在今東北內蒙等地興築濠塹長城,總長也上萬裡,稱明昌長城,俗稱成吉思汗邊牆。

明朝建立後,為防範元朝復辟及達旦、瓦刺、女真、吐蕃等族騷擾,在北方不斷修築長城,並且為抗擊外國入侵,在東南沿海要地也零星築了一些長城。明長城之多,是歷代之最。主要長城從鴨綠江邊的九連城到甘肅的嘉峪關,全長一萬五千餘里。在北京和山西偏關間,分成南北兩道長城。在許多地段上長城除主城牆大邊外,還有二邊、三邊、外邊、內邊、護邊等多道的城牆,如雁門關外有大石牆三道、小石牆二十三道。其中從山海關到嘉峪關間的一萬二千七百里的主長城儲存較完善,特別是山海關到北京周圍,經戚繼光重新督築過的長城最為壯觀。

清朝初,在遼寧、吉林間築了有名的盛京邊牆(柳條邊),新舊邊牆總長2600餘里。對古長城也區域性修繕了山海、居庸、雁門、嘉峪等關隘和長城的某些段落。中期以後就未再修繕了。

經歷了長久的歲月和人為的破壞之後,許多古長城已到了十分零落的程度。就是明長城也遭到許多損毀。但是,總長十幾萬裡的中華巨龍,仍然是人類古代最巨大壯觀的工程。並且它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因險制塞、呈現著千姿百態、無一類同的奇麗景觀,體現了建築上的藝術才思。長城內外我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交往,終於突破人為的分割阻礙,已凝結成統一團結和睦友愛的中華民族大家庭。長城作為我們中華偉大文明古國的象徵,既是我們民族感到自豪、也為世界各地人民所向往,它將為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作出重大的貢獻。

萬里長城一共有多少里路?匿名使用者 2013-10-20

目前的長城長度標 準還是以6300公里為官方對外數字, 具體的可能要今年末或明年,得看他們的測量進度。

萬里長城一共有多少里路?匿名使用者 2013-10-20

2500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