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為岳飛痛哭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20

人們為什麼為岳飛痛哭匿名使用者 2013-08-16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其著述《老學庵筆記》卷1中寫道:『張德遠(張浚字德遠)誅範瓊於建康獄中,都人皆鼓舞;秦會之(秦檜字會之)殺岳飛於臨安獄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注:岳飛遇害那年,陸游年方17歲}

中國人民是多情的,但中國人民的眼淚又是寶貴的,這是一個淺顯的真理。在悠遠的古代,儘管人民覺悟程度很低,這個真理同樣是客觀存在的。

金國女真人最畏服岳飛,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當他們得知岳飛死耗,個個歡天喜地,酌酒相慶。被扣押在金國的宋使洪皓,目擊此情此景,心如刀割,只能吞聲抽泣!洪皓在給南宋朝廷的密信中寫道:『金人所畏服者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

而當南宋使臣洪皓從金國迴歸南宋之時岳飛已經遇害,『忠宣(洪皓的諡)還,因奏事,論至公(岳飛)死,不覺為慟』,談到岳飛之死時,洪皓竟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致當著宋高宗趙構的面為岳飛遇害而失聲痛哭,可見洪皓對岳飛的深厚感情。

然而事實上,洪皓長期被金國扣留,終其一生都沒有機會見到岳飛,他對岳飛的感情,無疑是來自於金人對岳飛的高度敬畏。正因為這一段屈辱的經歷,使洪皓更懂得一位使敵人敬畏的愛國將領對於國家的重要意義。

岳飛的死和韋太后有很大關係,高宗殺了岳飛,金人放回高宗生母韋太后。紹興十二年七月,宋高宗趙構親自到臨平鎮迎接韋太后。為了表示隆重,宋高宗下詔用半副鑾駕接韋太后,僅儀仗隊就有二千四百八十三人之多。這是當時的最高禮遇。

自北宋亡國之後,金國以禮送回人質,這還是第一次。宋高宗趙構雖然割地賠款,但是畢竟爭回了面子,因而興高采烈。

{原文:『帝親至臨平奉迎,普安郡王、宰執、兩省、三衙管軍皆從。帝初見太后,喜極而泣。』}(《宋史》卷243《韋賢妃傳》)。

南宋宰相秦檜、大將張俊、韓世忠等人都在帷幄外拜見韋太后。

韋太后對韓世忠說:“這位就是韓將軍嗎?我在北方之時就久聞大名了!”韓世忠也慰問了一番,這才欠身而退。

韋太后又問:“為何見不到大小眼將軍?”{注:據說,岳飛兩眼一大一小,所以時人稱之為“大小眼將軍”}

一個大臣悄悄地告訴她說:“岳飛已經死在獄中了!”

韋太后聽過之後,臉色立變。韋太后轉身斥責宋高宗趙構,她說:“岳飛是國家的棟樑,威名遠播,打得金人望風而逃!你為什麼要置他於死地?”

韋太后說完之後就憤憤然地表示要出家。

慌得宋高宗趙構趕緊跪在地上請罪,群臣也都跪倒一片,一起勸慰,韋太后這才消了怒氣。

被金軍擄到北方的時候,韋太后只有四十多歲,從金國迴歸南宋之時,已經年逾六十。宋高宗十分孝順韋太后,韋太后在南宋過上了安定愉快的晚年生活,一直活到八十歲。

後來,韋太后得知正是岳飛的死換來了她的迴歸,她感到十分歉疚。據說,韋太后此後終身都要穿道士服裝,以表示對含冤遇害的愛國將領岳飛的悼念和歉意。

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宋高宗趙構既然當了君主,就應當擔當得起君主的責任,御臨天下,為社稷蒼生著想,但是他卻選擇了做“孝子”,甚至不惜捨棄國家民眾的利益。

宋高宗趙構的“聖孝”是建立在蒼生百姓的苦痛和國家的長久分裂的基礎上的,是狹隘自私的“孝”,所以得不到後人的稱頌!

紹興十二年八月,宋高宗生母韋太后和金國使臣劉祹一行到達臨安。宋高宗為表演自己的“聖孝”,大事張羅一出“皇太后迴鑾”的鬧劇。

不料金國使者劉祹竟向南宋官員發問:『岳飛以何罪而死?』

接伴的南宋官員無言以對,含含糊糊地回答:『意欲謀叛,為部將所告,以此抵誅。』

劉祹嘲諷道:『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所謂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范增乎?!』

殘害忠良、媚敵求和者到底還是受到了毫不客氣的奚落。

在南宋國家衰落之際,岳飛屢敗金兵,且嚴格自律,為百姓甚至敵人所敬重,他死了,人們自然痛苦

人們為什麼為岳飛痛哭匿名使用者 2013-08-16

岳飛是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徽欽二帝被俘北上,岳飛不救,半路退兵,是為不忠。中華髮源黃河,祖陵在中原,岳飛棄中原半路退兵,是為不孝。置中華數千萬百姓於金兵鐵騎下蹂躪,半路退兵,是為不仁。為個人榮辱名譽而棄民族大義不顧,半路退兵,是為不義。

人們為什麼為岳飛痛哭匿名使用者 2013-08-16

精忠報國

人們為什麼為岳飛痛哭匿名使用者 2013-08-16

為國家抗金反被奸臣害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