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禮記的簡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03

大戴禮記的簡介習慣3067 2016-05-18

該書原有八十五篇,但今僅存三十九篇。其餘的四十六篇,即第一篇至第三十八篇、第四十三篇至第四十五篇、第六十一篇、第八十二篇至第八十五篇,至遲在唐代已亡佚。儘管如此,它的史料價值和學術意義仍不可低估。其中多數篇章記述從戰國到漢代儒家學派的言論,是研究中國早期儒學的基本資料。《諸侯遷廟》、《諸侯釁廟》、《朝事》、《公符》等篇,記錄諸侯禮制,可補《儀禮》之闕。《五帝德》、《帝系》兩篇載上古帝王世系,司馬遷據以撰成《五帝本紀》,是探索史前史奧秘的珍貴文獻。更有《夏小正》一篇,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部月令,篇中被學者稱作“經”的文字,據說傳自夏代,生動具體地反映了上古先民對一年十二個月天文星宿、氣象物候的認識,在天文史、氣象史、農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大戴禮記》當初和《小戴禮記》(即《禮記》)並行而傳。但《小戴禮記》因得著鄭玄作注而在唐代列為“經書”;《大戴禮記》卻從此長期被冷落,多賴北周學者盧辯的註釋得以流傳。至清代,《大戴禮記》方日益受到重視,陸續有學者進行整理研究。成績卓著者,當推孔廣森的《大戴禮記補註》和王聘珍的《大戴禮記解詁》。

大戴禮記的簡介

大戴禮記的簡介xuanyuanjigou0 2021-08-16

連結:https://pan。baidu。com/s/1s8FESDXRQ0FRoM282ozbtQ

提取碼:e4cn

該書原有八十五篇,但今僅存三十九篇。其餘的四十六篇,即第一篇至第三十八篇、第四十三篇至第四十五篇、第六十一篇、第八十二篇至第八十五篇,至遲在唐代已亡佚。儘管如此,它的史料價值和學術意義仍不可低估。其中多數篇章記述從戰國到漢代儒家學派的言論,是研究中國早期儒學的基本資料。《諸侯遷廟》、《諸侯釁廟》、《朝事》、《公符》等篇,記錄諸侯禮制,可補《儀禮》之闕。《五帝德》、《帝系》兩篇載上古帝王世系,司馬遷據以撰成《五帝本紀》,是探索史前史奧秘的珍貴文獻。更有《夏小正》一篇,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部月令,篇中被學者稱作“經”的文字,據說傳自夏代,生動具體地反映了上古先民對一年十二個月天文星宿、氣象物候的認識,在天文史、氣象史、農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大戴禮記的簡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