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26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滿屋新鮮事 2020-10-18

汴河是黃河水系的組成部分,隋代大運河中的通濟渠即由汴河故道改造而成。大運河開通之後,汴河成為聯絡中原和江南的大動脈,尤其在北宋時期,汴河“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此 路而進”,全國各地的“財賦”“百貨”源源不斷地運抵東京,保障了東京城的物資供應。正是汴河有著如此的重要性,所以有宋代對汴河的治理倍加重視。

一、北宋汴河河道巡查機制

北宋定都開封后,開封城龐大的人口對木材、燃料及糧食等物資有巨大的需求。當時開封的生活物資主要來自華北平原和江南地區,但是經過長期的戰亂,華北平原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黃河水患日益嚴重,汴河漕運幾乎陷於停頓。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大中祥符八年,北宋在黃河、汴河沿岸設定了都大巡檢河堤使,加強對河道的巡查管理,防止河 道決溢。這是一支規模很大的基層河道巡查隊伍,他們每月至少要巡河一次,並針對巡查過程中遇到問題及時上報。如果巡查時發現河道有問題而不報者,由都水監和刑部按律給予處分。都大巡檢河堤使之下,北宋政府設定了若干埽所和鋪屋,負責河道的日常巡查任務。埽所是宋朝常設的固定巡查管理機構,主要分佈於黃河和汴河沿岸,構成了沿河巡查的基礎,在河道基層巡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每到汛期,沿河埽所官吏、兵卒便進入高度警備狀態,加強巡查河道,甚至在人手不夠時有權調動廂軍參加巡查。因為朝廷要求“汴水漲一丈,殿前馬軍司禁卒緣岸列鋪巡護,以防決溢。”在巡查的同時,埽所官吏也要記錄好每次河水漲落的深淺尺寸,並註明測量日期,以備查驗。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宋朝如此重視水患,主要是因為黃河、汴河水患嚴重影響人民的生產與生活,造成農業減產甚至絕收,百姓流離失所,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對國家的財政收入也是嚴重的打擊。

汴河作為人工河,主要靠引黃河之水作為補給。由於黃河的泥沙淤積問題,經常發生河道堵塞和決堤。為了保障北宋漕運的暢通,所以要求沿河州縣官吏在巡河過程中發現河道水情異常需及時上報,並採取措施疏通。如因工作不力而導致河決者,要受到貶官的處 理。巡河官要是翫忽職守,更是會受到嚴厲打擊。

受當時技術的限制,黃河決溢、改道不可避免,所以朝廷對治河材料的準備和看管也十分重視。北宋在黃、汴河沿岸種植有大片的防護林,官方每年都組織統一採伐,作為治理水患的材料。但市場對木材的需求很大,所以針對防護林的盜伐現象一直都很嚴重。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為了加強對防護林的巡查管理,北宋政府規定: “諸緣道路、渠堰官林木,隨近官司檢校;枯死者以時栽補,不得斫伐及縱人畜毀損”,並將其納入政績考核。朝廷還制定了鼓勵舉報和獎賞的措施,凡舉報盜決堤堰、私伐防護林的,賞錢一百貫;巡捕官抓獲盜決堤堰、私伐防護林三人以上的,朝廷給予推恩的獎 賞。

二、汴河的治理

北宋對汴河的治理非常重視,史書上皇帝親自過問汴河治理工作的記載就有數十次之多。

神宗元豐二年前,汴河水都是從汴口處引的黃河水。由於黃河水從上游挾帶來的大量泥沙容易在汴口堆積,將汴口處的河床抬高,導致流量減少,為了保證汴口通暢,需要年年開挖汴口,調節水勢。雖然北宋政府每年都要調動大量人力物力施工,但汴口土質鬆軟,不易施工,效率下分低下。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為了更好地調節水勢,保持汴河水深以利漕運,神宗熙寧四年朝廷徵調了四萬民夫,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開挖了訾家口,與舊汴口相交叉使用。為了保證汴河的流量和水深,北宋每年都會徵調民夫清理汴河河底淤積的泥沙。這種清淤大作大多在冬季或次年初春汴河停航期間進行。為了便於民夫掌握深度的標準,政府還在汴河河床的底部放置石板石人作為標誌。經過清淤,“京師雖大雨,無覆水害,昔人之畫善矣。”為了加固堤防,政府鼓勵汴河沿岸百姓於汴堤之上種植榆柳等樹木。如果一年能種植五十株以上的,政府還會專門拿出錢來給予獎勵。北宋政府鼓勵老百姓種植榆柳等樹木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樹木會被政府利用起來,用”治木岸狹河‘的方式治理汴河。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所謂“治木岸狹河”,指的是將樹枝紮成捆,捆捆相連,放置在汴河河床兩側,用樁釘固牢,以束水勢。既保護了堤岸,又加大了水流速度,使泥沙更多地被帶走,以減少河中淤積。這種措施能使汴河流速加快,改善汴河的運輸狀況。自嘉祐元年起,這種治理措施得到全面推廣,使得汴河原來的“舊曲灘漫流,多稽留覆溺處,悉為駛直平夷,操舟往來便之”。

汴河的水來自黃河,只要黃河水平清,汴河的泥沙淤積的問題便無法得到根本的解決。北宋政府也採取了許多措施,花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總的治理效果仍不盡如人意。王安石變法時,有人提出了“導洛通汴”方案,具體做法是:在任村沙口 至河陰瓦亭子之間鑿渠 ,將洛水匯入汴河,同時在黃河南堤上修建洩水設施。導洛工程完成後,汴水泥沙量大減,汴河可以常年通航,河面上發生的運輸事故也大為減少。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三、汴河的歷史作用

開封雖然地處中原,但在北宋時卻是個水陸交通都很發達的城市。北宋的漕運有“汴京四渠”,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和金水河,主要以汴河為主。“汴河之於京師,乃是建國之有非可與區區溝漁水利同言也。“l可見汴河對於北宋王朝之重要性。

太平興國六年,汴京的漕運共550萬石,其中汴河承擔400萬石,佔72。7%。治平二年,四渠運輸的漕糧共676萬石,其中汴河佔575萬石,約佔總量的85%。汴河的航運不僅保證了京師上百萬軍民的衣食用之需,而且也帶來了汴京的繁榮,使得汴京成為”八荒爭湊,萬國鹹通“的國際大都會。

先有汴河再有開封,汴河漕運如何成了開封乃至北宋的命脈?

汴河水多是引用黃河水,當時的農民利用其含泥沙量大的特點進行淤田,以改變土地的貧瘠狀況。王安石變法時期,還設立了管理放淤和淤灌的專門機構,一些地區的土地經連年放淤,”泥沙停積,其地最為肥美,旱澇無虞”。

北宋時期,通往京師的漕運船隻稱作綱船。汴河每年的通航時間約 240 天,“至道初,汴運米至五百八十萬石,大中祥符初七百萬石”。這樣大的漕運量不僅在宋代創紀錄,即使在整個古代封建社會漕運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