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問題,急急,明天交!!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09-20

春秋戰國問題,急急,明天交!!網友5fda93d 2009-11-22

1。春秋戰國之際,是我國曆史上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各種矛盾錯綜複雜,階級鬥爭十分尖銳。反映在思想文化領域內,就是學術思想的繁榮與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

百家爭鳴的社會背景

春秋時期,“學在官府”的傳統打破,私人授學普遍。如孔子就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各國為了富國強兵,先後實行變法,以“求賢令” 、“徵賢詔”招攬士人,士人為取得國君信任而各抒己見。貴族的養士之風盛行,孟嘗君有食客三千,四大君子中的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楚春申君,都養有大批食客。養士之風剌激了遊說之風的盛行。

從政治因素看,春秋戰國之際是階級關係急劇變革時期。封建地主階級、平民、農民、手工業者,出於他們的階級利益,發表他們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張。就是在地主階級內部,如何實行統治,施行什麼方針,地主階級的思想家也看法不一。各種意識形態的同時存在,使春秋戰國時期的哲學思想和政治舞臺上,顯示出百家爭鳴的格局。

所謂“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後人把小說家以外的九家,又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從這裡來的。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5。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慎到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6。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7。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8。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9。農家, 農家代表:許行

10。小說家

11。兵家,代表人物:孫武.作品<孫子兵法>

各大“家”——儒家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他的理論的核心是“仁”,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準則是“禮”。儒家學派在孔子以後發生分裂,至戰國中期孟子成為代表人物。孟子名軻字子輿,是孔子的嫡孫子思(名孔伋)的弟子。孟子的主張是復古倒退的,當時許多國王都認為不合時宜。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荀子。荀子名況,時人尊他為荀卿。

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各大“家”——墨家

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戰國初期魯國人。墨子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反對世卿世祿制度,主張尚賢,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使“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書,是他的弟子根據受課筆記編撰而成的。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各大“家”——道家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人,約與孔子同時,出身於沒落貴族。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大約是戰國人編纂的。

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周。莊周是宋人,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曾做過宋國漆園吏的小官。後來厭惡官職,“終身不仕”。《莊子》一書,是由他和門人編成的。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法家

法家思想的出現是自戰國時期開始,代表人物最早的是李悝,後有吳起、商鞅、李斯等人。而戰國末年韓國的韓非子,則是法家的典型代表人物。

法家既是政治家,又是思想家。他們最主要的政治宗旨是“變法”,就是用官僚政治時代的“法”來代替王國時代的“禮” 。他們的口號是“不法古,不循今” 。(《商君書》) 。法家認為:人類歷史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時代變了,政治制度也必須隨之改變,因此與儒家的“復古”理論相對立。韓非作為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將戰國前期的各派法家思想綜合統—起來,提出了—套適合封建專制統治需要的理論,主要儲存在《韓非子》一書中,這也是研究法家思想最主要的材料。在此書中可以看到,韓非子主張封建君主要利用政權的威勢,用權術控制群臣,使群臣與百姓服從法令。韓非還提出:“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受韓非思想影響很大。

2。各家學說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從當時的背景來看,“封邦建國”體制崩潰,舊貴族的衰落、新興地主產生,法家正面肯定這種激烈的社會變革,主張實行君主集權制度,廢除世卿世祿、獎勵耕戰、富國強兵,受到當政者的歡迎,也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因而比較合理。

春秋戰國問題,急急,明天交!!手機使用者34096 2009-11-22

春秋戰國時代,社會處於大變革時期,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們著書講學,互相論戰,出現了學術上的繁榮景象,後世稱為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戰國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其實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複雜的政治鬥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鬥爭複雜而又激烈。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於是出現了一個思想領域裡“百家爭鳴”的局面。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戰國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其實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複雜的政治鬥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鬥爭複雜而又激烈。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於是出現了一個思想領域裡“百家爭鳴”的局面。

所謂“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後人把小說家以外的九家,又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從這裡來的。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5。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慎到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6。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7。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

8。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9。農家, 農家代表:許行

10。小說家

11。兵家,代表人物:孫武.作品<孫子兵法>

各大“家”——儒家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他的理論的核心是“仁”,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準則是“禮”。儒家學派在孔子以後發生分裂,至戰國中期孟子成為代表人物。孟子名軻字子輿,是孔子的嫡孫子思(名孔伋)的弟子。孟子的主張是復古倒退的,當時許多國王都認為不合時宜。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荀子。荀子名況,時人尊他為荀卿。

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各大“家”——墨家

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戰國初期魯國人。墨子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反對世卿世祿制度,主張尚賢,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使“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書,是他的弟子根據受課筆記編撰而成的。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各大“家”——道家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人,約與孔子同時,出身於沒落貴族。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大約是戰國人編纂的。

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周。莊周是宋人,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曾做過宋國漆園吏的小官。後來厭惡官職,“終身不仕”。《莊子》一書,是由他和門人編成的。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春秋戰國問題,急急,明天交!!z我若為王h 2009-11-22

各思想家派的起源建議你參考 百度百科 自己總結下,很簡單http://baike。baidu。com/view/341。htm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概括起來是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在爭鬥中取得霸主地位,競相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這便給百家爭鳴創造了一個寬鬆的學術氛圍。

其二,經濟因素。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展,這使得有某些人成為有閒階層,有時間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

其三,科技因素。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如天文學、數學、光學、聲學、力學、醫學等方面在當時均達到較高水平。這些科技成果標誌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當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其結果是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使原來有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下移於民間(這種歷史現象被稱為“文化下移”),致使“私學勃興”。

其五,學術自由因素。各學術團體於政治權勢是相對於獨立的。他們雖從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時事,闡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們並非政治附庸,依附於某個政治權勢集團,而是“用我則留,不用我則去”。

2。法家比較適合春秋戰國的政局,秦國就是透過商鞅變法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從而統一了天下。

春秋戰國問題,急急,明天交!!匿名使用者 2009-11-23

春秋戰國我國出現了文化爆炸思想昇華的大局面-百家爭鳴,說是百家其實主要是“十家九流”它們分別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不一而足。它們是在歷史和個人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必然出現的:道家源於老子他老人家處於春秋前期又是一個貴族,吃好喝好睡好生活富足安定,自然向理想化靠攏,期望小國寡民無為而治的“共產主義”社會;儒家孔子則生於春秋末戰國初,社會開始動亂,隨著生產力進步,武力也得以發展,少數人可以做以前很多人才能做的事,利益挑動人們,我靠我要稱霸天下,於是周禮崩,諸侯亂但這時候孔老二卻要在這些大佬面前唧唧歪歪要守禮當然不會如願,於是他只能回家發牢騷即退而講學,好今天暫時到此

春秋戰國問題,急急,明天交!!36557832 2009-11-22

http://baike。baidu。com/view/47876。htm 春秋戰國 百度百科 很詳細的,都

有目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