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評為大清最“幸運”親王,但絕非靠幸運成功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13

他被評為大清最“幸運”親王,但絕非靠幸運成功

他被評為大清最“幸運”親王,但絕非靠幸運成功知道日報 2017-08-15

大清王朝能夠問鼎中原是凝聚了滿洲三代王工大臣的心血與智慧,這期間湧現出眾多英雄人物,其中本文的主角和碩鄭獻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他還被眾多史學家評委大清初期最“幸運”的親王,在我看來他的成功更多的是因為他的智慧和能力,而“運氣”的作用微乎其微。

他被評為大清最“幸運”親王,但絕非靠幸運成功

(圖)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皇帝

說起濟爾哈朗可能有些朋友比較陌生,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此人,愛新覺羅·濟爾哈朗其父親是愛新覺羅·舒爾哈齊(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弟),其父舒爾哈齊因反叛被努爾哈赤囚禁而死,其隨由努爾哈赤加以撫養,所以從小便於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關係非常好,尤其是與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關係是更加要好,正因為有了這層關係,才為他以後的成就打下了極為良好的基礎。我總結濟爾哈朗的成就可分為三部分,即成功三步曲,下面就來探討和總結一下:

第一步曲–成為一旗之主

我們都知道大清王朝的八旗制度,而八旗旗主在大清王朝一直是擁有相當尊貴的爵位的(鐵帽子王),尤其在大清王朝建立初期,這些旗主很有發言權,甚至能夠決定最高領導人的歸屬,所以說成為一旗之主成為這些宗室皇戚們的奮鬥目標。濟爾哈朗年輕的時候就跟隨其伯父努爾哈赤南征北戰,因戰功受封為和碩貝勒(大清初期的貝勒含金量可比國泰民安時期的貝勒爺大得多,初期貝勒都是打仗打出來的,後期的貝勒爺都是世襲的)。

在攻打蒙古、朝鮮以及和明朝的戰鬥中都有所建樹。而後努爾哈赤駕崩,皇太極繼承汗位,濟爾哈朗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職業生涯的飛躍。因努爾哈赤駕崩時並沒有明確指定汗位的繼承人,這樣根據當時的制度汗位是由“議會推選”而產生,組成議會成員的主要是宗室的高階將領(濟爾哈朗並沒有在列)。

他被評為大清最“幸運”親王,但絕非靠幸運成功

(圖)清八旗制度,是滿族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創立

皇太極登汗位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有意開始打壓於自己勢力相當的那些首領們的實力,其中三大貝勒(即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為主要打擊物件,二貝勒阿敏為濟爾哈朗胞兄(舒爾哈奇次子),此人因屢立戰功而驕躁跋扈,經常出言不遜,對皇太極表示極大的不滿與不尊重,在朝野當中口碑極差,因此皇太極借其棄城戰敗逃跑為由遂擬定阿敏十六條大罪囚禁(後死於獄中)而削掉其爵位奪其兵權,皇太極覺得自己同時掌管太多的兵權(旗主)不有利於團結,遂將阿敏兵權及旗主位轉而封上給了濟爾哈朗,從此濟爾哈朗就成為了鑲藍旗旗主。

可以說皇太極這一做法十分高明,既打擊了自己的對立勢力,將對立勢力變為自己勢力;兵權和旗主是由阿敏胞弟繼承,同是其叔舒爾哈奇一支,不給上層貴族們留有口實,籠絡了滿洲貴族;而濟爾哈朗受此大恩並和自己要好必將忠心耿耿,所以此舉真可謂是一石三鳥。而濟爾哈朗的人生可謂是一次重大飛躍。

對於這次飛躍應該說和其“站對隊伍”並與其胞兄阿敏劃清界限有很大關係。有些朋友可能會說是因為濟爾哈朗的運氣好,選對了領導,我個人認為當中可能是有些運氣的成分,但是就能夠選對領導,緊緊跟隨對自己前途有幫助的領導,積極維護領導的利益從而轉化為自身利益,這也是一種能力!

第二步曲–擁立之功成為攝政王

他被評為大清最“幸運”親王,但絕非靠幸運成功

(圖)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

話說此時皇太極已經改元稱帝,定國號為“大清”,然而皇太極突然去世(大部分歷史學者都贊同皇太極死於“富貴病”),且並沒有制定其身後的繼承人是誰,這一下又把大清的最高領導人歸屬變得撲朔迷離。按照祖制皇帝還是由“議會選舉”產生,這次的議會成員為皇太極時期受封的四大親王和三大郡王,此時的濟爾哈朗已經受封為和碩鄭親王爵位,是大清初期四大親王之一(排名第二,僅次於禮親王代善),當然也是這次選舉議會成員之一。

但是濟爾哈朗非常清楚,不論誰當皇帝,他濟爾哈朗是不可能登基帝位的,原因很簡單,論戰功不如肅親王豪格,更不如睿親王多爾袞;論血統你是舒爾哈齊的兒子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根不正苗不紅啊,所以濟爾哈朗沒有當皇帝的可能。但是濟爾哈朗很清楚自己這一票的重要性,很有可能他這一票將是皇位爭奪的搖擺天平的重要砝碼,將決定皇位的歸屬。其實他自己也是在等甚至在有意製造這個“決定權”的機會,這樣自己就有了擁立之功,這對於他個人乃至他的子孫後代都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

如果說濟爾哈朗的成功第一步曲成為一旗之主是有“運氣”成分的話,那麼這一次足以彰顯其政治智慧,“老謀深算”這個詞語用在他的身上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其實此時的濟爾哈朗心中已經有了大致的人選,他思來想去還是得擁立皇子繼位,這樣既能夠報答皇太極的知遇之恩,也可以使自己避免或減少被多爾袞集團排擠。

但是濟爾哈朗並沒有立即表明自己的立場,所以當兩黃旗那些代表人物(索尼、圖賴等人)來找他探口風的時候,他都是閃爍其詞加以搪塞。直到進入議會會場濟爾哈朗並沒有積極表明態度,而是當問及到他的時候,他只是說了:我擁立皇子繼位(並沒有制定說擁立豪格)。

他被評為大清最“幸運”親王,但絕非靠幸運成功

(圖)順治元年攝政王發給明故軍民的諭旨

最後豪格和多爾袞兩個集團僵持不下,在代善和阿濟格提前離場的情況下,濟爾哈朗發言了,他說:豪格說自己少福薄德不願意當皇上,我看你就別當了,但是我覺得皇上還得是先皇的兒子當,我推薦5歲的福臨,睿親王你怎麼看?多爾袞隨即回答:好哇,我贊成!由鄭親王和我輔政。就這樣福臨也就是順治帝幸運的成為了接班人,而濟爾哈朗也成為了攝政王,而且當時他是排名在多爾袞的前面。

這一次飛躍絕對是其高政治智慧能力的體現,遊刃於兩大政治集團之間而又能夠把握住時機既化解危機又能夠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得不嘆其手段之高明吧,把握機會能力之強且恰到好處,點一個大大的贊啊!

第三步曲–助順治順利親政,身後尊享太廟

其實濟爾哈朗的人生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由於多爾袞的排擠,濟爾哈朗不得不辭去了攝政王的職務甚至一度被降郡王爵位,但是在其人生低谷濟爾哈朗並沒有就此消沉,而是繼續自己的工作,帶兵打仗毫不含糊,為大清王朝統一中國繼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就這樣時間來到了順治七年,這一年多爾袞去世了,隨著他的去世也給很多人的命運帶來了重大轉變,這當中重大轉變之一就是順治皇帝的親政。

在職場生存當中,愚蠢的人往往成為聰明人成功的墊腳石,而面對這次重大轉變,濟爾哈朗成功的做了聰明人,而英王阿濟格就是他的墊腳石。在多爾袞剛去世,阿濟格就聯合他的兒子帶兵逼宮順治讓其接替多爾袞為攝政王,你想啊,順治好不容易盼到可以親政,你阿濟格又要想來控制我,順治肯定十分反感加痛恨啊。

這時候濟爾哈朗早就埋伏好人手一舉拿下阿濟格父子並以阿濟格帶刀面聖心存異心並對攝政王多爾袞大不敬等罪名彈劾他,這順治當然高興,順理成章的將阿濟格剷除並褒獎濟爾哈朗,次年濟爾哈朗又聯合多爾袞舊臣心腹以及王公大臣們集體彈劾多爾袞有稱帝異心等大罪,削除多爾袞一切爵位及稱號並罷黜宗室,徹底清除了多爾袞餘黨,此舉甚和順治心意。

他被評為大清最“幸運”親王,但絕非靠幸運成功

(圖)愛新覺羅·福臨,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

同時以濟爾哈朗年老為由,免除其朝賀、謝恩行禮,並遂於順治九年晉封濟爾哈朗為“叔王和碩鄭親王”,縱觀大清歷史在多爾袞被罷黜後濟爾哈朗是唯一一位“叔王”,可以說職業生涯達到頂峰。順治十二年,濟爾哈朗病重,順治皇帝親自探望問:叔王還有什麼遺言?濟爾哈朗老淚縱橫地回答:“臣受三朝厚恩,未能仰報,不勝悲痛。只希望早日取雲貴,滅桂王,統一四海。”

順治帝聽了伯父這番話,更加悲痛,仰面大呼:“蒼天啊!為什麼不讓朕的叔父長壽呢?”說罷又大哭。眾臣勸說順治回宮,而順治走出房門就坐在王府院內許久不忍離去,可見順治對濟爾哈朗感情之深厚。濟爾哈朗去世後,順治悲痛不已並下詔休朝七天(此殊榮唯濟爾哈朗僅有)併為其立碑紀功。後由康、乾兩朝繼續追加殊榮,追諡“獻”併入祀盛京賢王祠和配享太廟。

濟爾哈朗的第三次飛躍可以說達到人臣之頂峰,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並且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很多歷史學家總結濟爾哈朗一生,雖然不能算是清初功勳最為卓著、最為耀眼的親王,但是絕對是最為幸運的親王。但我覺得他的幸運更多的來自於他的智慧,來自於他的審時度勢、揆情度理,更來自他善於把握抓住機會的能力,而與他的運氣基本無關。

至此總結濟爾哈朗成功的一生,有太多的可圈可點之處了,如能學其一二便可受益匪淺,在此與各位朋友共勉之。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 丨 王金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