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我想一睹您的遺容,可憐生不同時代,死不同穴!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01

諸葛亮的生跡及諸葛亮的兒女:

諸葛亮,我想一睹您的遺容,可憐生不同時代,死不同穴!tjdggsy2013-08-24

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理論家。蜀漢丞相。諡曰忠武侯。

個人資料

體態:身長八尺(約1。84米),容貌甚偉,時人異焉(出自陳壽《上諸葛亮集表》,見《三國志·諸葛亮傳》後附內容)

官職:丞相 領司隸校尉 益州牧 錄尚書事 假節

爵位:武鄉侯

祖上:諸葛豐(漢朝司隸校尉)

父親:諸葛珪(東漢末年泰山郡丞)

母親:章氏

叔父:諸葛玄

配偶:黃月英

兄弟:諸葛瑾(兄) 諸葛均(弟)

子女:諸葛瞻(親子) 諸葛喬(養子,實乃長兄諸葛瑾之子) 諸葛懷 諸葛果(女兒)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 諸葛京(瞻次子) 諸葛攀(喬子,後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

重孫:諸葛顯(攀子)

主要事蹟:躬耕南陽 隆中對 過江作說 白帝城託孤 南征孟獲 北伐曹魏六出祁山。

諸葛亮年表

公元 年齡 生平及事蹟

光和4年 181年 1歲 公元一八一年農曆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6年 189年 9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3年 192年 12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年 14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興平2年 195年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襄陽(今湖北襄樊)

建安4年 199年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12年 207年 27歲 劉備前往襄陽(今湖北襄樊)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隆中對”。隨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13年 208年 28歲 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吳主孫權抗曹。

建安14年 209年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年 211年 31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年 214年 34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分兵與劉備會師。劉備攻佔成都,諸葛亮任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建安20年 215年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年 218年 38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歲 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年 43歲 劉備兵敗白帝城,永安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劉禪即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年 224年 44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

蜀建興3年 225 年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平定南蠻。

蜀建興5年 227年 47歲 諸葛亮上《出師表》,屯兵漢中,即日北伐。

蜀建興6年 228年 48歲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 229年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 230年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 231年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敗魏軍,在木門伏殺魏名將張郃。

蜀建興11年 233年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年 234年 54歲 諸葛亮於再次北伐,因積勞成疾病故五丈原。

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袁子》: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徐庶:“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楊洪:“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絃之至,牙、曠之調也。”

樊建:“聞惡必改,而不矜過,賞罰之信詛感神明。”

張溫:“然諸葛亮達見計數,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諸葛丞相:“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

習隆、向充:“況亮德範遐邇,勳蓋季世。”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傅幹:“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郭衝:“金城郭衝以為亮權智英略,有逾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衝。”

劉禪下詔:“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徵,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兇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後人對諸葛亮的忠誠、事蹟大加讚揚,如:

清朝康熙帝:“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唐代孫樵:“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梁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於民如此而久也。”

西晉梅陶贊陶侃:“機神明鑑似魏武,忠順勤勞如孔明。”

東晉常璩:“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尚有餘泣。”

隋朝王通:“若諸葛亮不死,則禮樂大興。”

《唐文粹》中記錄了尚馳在《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所說:“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云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另一篇呂溫的《諸葛武侯廟記》說:“大勳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曾對諸葛亮的事蹟甚為欣賞,曾作過數首詩關於諸葛亮,包括 《蜀相》 (當中有兩首同名蜀相)、《詠懷古蹟其四》、《諸葛孔明》 、 《八陣圖》 、 《古柏行》 、 《武侯廟》 、 《諸葛廟》 、 《閣夜》 。當中《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亦成為日後講述諸葛亮一生的名句。

治國成就

《三國志》: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三國志》: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三國志》: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豔,而過於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聖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三國志》:“黃沙屯,諸葛亮所開也。”

司馬炎:善哉,如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三國志》:諸葛丞相弘毅忠壯,忘身憂國。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水經注•江水》:“諸葛亮北征,以此堰農本,國之所資,以徵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

《普洱府志·古蹟》:“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鏝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撤,固以名其山。”

《蜀相》中這樣寫諸葛孔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充分利用了漢中優厚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是顯著的。當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來更多的人口,使地廣人稀的漢中重新得到發展,逐步到達人多、糧多的良性迴圈,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只有富國強兵,才能維護統治階級的長治久安。

經諸葛亮“踵跡增築”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李儀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餘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餘畝,灌酒縣七千餘畝,共四萬六千餘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據考古調查統計,全區至今尚保留有漢以來的古堰七十多處,一些堰渠經歷代使用維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時各地在繼承和學習古代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經驗的基礎上,又不斷增修了大批塘、庫、陂池等水利設施。僅勉縣就增修了能蓄十萬立方水的水庫三十七個;塘與陂池達三百多個;冬水田至今仍有五萬多畝。從出土的塘庫,水田模型與今比較,足以說明本地區自漢以來,在廣泛開發利用水利資源,發展農業生產方面,就一直因地制宜,以小型為主的形式修築堰渠、塘庫,逐步將丘陵地帶改變為良田。上述實事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田水利設施至今所產生的實際效用和不斷改進利用,與諸葛亮當年在漢中休上勸農時,開拓農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

【出師表】《前出師表》《後出師表》:略

【誡子書】:略

有傳說指諸葛亮另有一兒諸葛懷與一女諸葛果,晉朝時皇帝曾召錄漢代名臣之後裔到京城任職,但諸葛懷推辭,自給自足,在家終老。諸葛果則相傳在成都西南乘煙觀修行和成仙昇天。

武侯墓

據說諸葛亮死後埋在現在的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城外的定軍山,每年,勉縣的人在清明節的那天都要去拜謁諸葛亮瀏覽定軍山。

2008年10月,在勉縣還舉行了三國文化節。

武侯祠

四川省會成都市南郊建有武侯祠。為蜀中旅遊名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