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晉餚之戰中,你認為秦軍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15

在秦晉餚之戰中,你認為秦軍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芝士回答來自: 芝士回答 2021-11-08

在秦晉餚之戰中,你認為秦軍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秦軍失敗原因:

1、晉國剛掛了國君就碰到秦軍來打,新國君親自上陣,士氣大漲。

2、秦軍出兵不力,去打鄭國,結果沒打成,只是滅了滑國,從上到下,過於得意。

3、地形對伏擊有利。

4、秦軍驕傲自滿,行軍路線沒有偵查,結果被打伏擊,有心對無心結果顯然易見。

我們可以把“崤之戰”的大敗視為秦穆公咎由自取,其賭博似的襲鄭後被晉國擊敗,以致爭霸中原的願望始終沒有實現。反觀晉襄公,雖然他贏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但是他在國內的境況還遠不如秦穆公,他被貴族架空,國君之名形同虛設。這樣的戰爭結果在春秋時期是相當罕見的。

此戰之後,秦、晉兩國雖征戰不斷,但在許多戰役中皆點到為止,由此可見,這些小型戰役只不過是走走形式,秦國是有心無力,晉國是有力無心。與此同時,秦、晉兩國之間的互相牽制,使楚國趁機壯大了實力,導致後來“晉楚爭霸”局面的形成。

在秦晉餚之戰中,你認為秦軍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擴充套件資料

公元前628年,鄭文公、晉文公先後去世。趁著這一機會,秦穆公令百里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帥率兵東進,準備襲擊晉國的盟國鄭國。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秦軍襲鄭,由秦都雍(今陝西鳳翔縣)至鄭都(今河南新鄭縣),歷程一千五百餘里,中經桃林、餚函、轘轅、虎牢等數道雄關險塞,是一次冒險的軍事行動。而這,一定程度上為秦軍被晉軍俘獲埋下了伏筆。

值得注意的是,秦軍在奔襲鄭國的途中,正好遇到了鄭國商人弦高,後者得知秦軍的意圖後,用計是秦軍誤以為鄭國已經有了防備。秦軍統帥孟明視覺得鄭國有了準備,認為“攻之不克,圍之不繼”,不如退兵,就順手偷襲並消滅了滑國,並滿載戰利品而還。對於春秋時期的滑國,是一個靠近晉國、鄭國的小國,而秦軍消滅滑國,自然是晉國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在得知秦軍偷襲鄭國不成,又順手消滅滑國的訊息後,晉國決定發兵襲擊秦軍。為了確保崤之戰的順利進行,晉國還聯合姜戎一道行動。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很可能是因為姜戎比較熟悉崤山一帶的地形,所以能夠更好的埋伏秦軍。公元前627年,剛剛即位的晉襄公親自督軍,晉國大軍和姜戎大軍在崤函地區的東、西餚山之間設下埋伏,等到即將返回的秦軍。

對此,在筆者看來,這說明在崤之戰中,晉軍已經提前掌握了秦軍的動向,擁有資訊上的優勢。與此相對應的是,秦軍則對晉軍的動向一無所知。正所謂敵暗我明,資訊上的差距,成為影響崤之戰走向的重要因素。當然,這很可能也是因為秦軍比較順利地消滅了滑國,所以驕傲自滿,從而忽略了對晉軍動向的偵察。

公元前627年四月,秦軍進入埋伏圈。對於勞師遠征的秦軍,在進入崤山後幾乎沒有防備,也即秦軍已經是歸心似箭了。所以,晉軍和姜戎的突然出現,無疑讓秦軍上下猝不及防,在以逸待勞之下,晉國大獲全勝,而秦國派出的3萬兵馬則全軍覆沒,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三位主帥被俘獲。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崤之戰可謂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場大規模的埋伏戰。因為在先秦時期,很多戰役都是正面的交鋒。

在這場戰役中,晉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並且在充分了利用了崤山的地形優勢。而就秦軍來說,不僅缺乏準備,而且在作戰意志上也不如晉軍。對於晉國來說,晉文公的剛剛去世導致晉軍上下可謂哀兵必勝,也即對秦國的背叛心懷憤怒,所以擁有較高的作戰意志。正所謂哀兵必勝,驕兵必敗,崤之戰的結果,無疑驗證了這句成語,成為秦軍3萬兵馬損失殆盡的重要原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