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義樞的背景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1-14

道教義樞的背景雲白北斗星9692 2016-06-03

南朝齊梁陳三代,孟景翼、孟智周、臧矜、宋文明等人探討道教義理的熱情很高,建立起屬於本土特色不雜他教色彩的理論,遺憾的是,這些學者的著作多已亡佚,獨宋文明的《靈寶經義疏》和《道德義淵》尚存敦煌殘本,其餘諸人,僅有部分言論散見於《玄門大義》、《道教義樞》諸書引錄。這些資料存錄了他們關於三一體義、道德本體及有無體用等問題的論議。因為存錄的資料未全,所以對他們思想學說的介紹只可能是管窺蠡測,難得總體把握。好在透過對他們思想片斷的分析研究,約略可探測出隋唐道教重玄學的學說源流,也隱約可見南朝道教義學與重玄學的基本輪廓。

《道教義樞》依為準式的《玄門大義》早佚,但從孟安排的《序》文看,《玄門大義》引申眾經要旨,是一部篇幅浩博的鉅著。又,《道藏缺經目錄》著錄《玄門大論》二十卷,《道藏》太平部有《洞玄靈寶玄門大義》殘卷,釋十二部義,《道藏目錄》以其為可詳考,從上述諸殘卷看,其中頻徵《正一經》、《真誥》、《玉緯》等書,及大孟法師、孟法師、宋文明法師、玄靖法師臧矜、徐素法師等人語論,是載錄南朝重玄學說的珍貴資料。從體例看,《玄門大義》主要因循宋文明的《道德義淵》,“三一訣”又以玄靖法師臧矜的見解為歸旨,可知其學源出南朝重玄一派道士。北宋張君房編輯《雲笈七籤》錄《玄門大義》而不錄《道教義樞》也可見其價值。

孟安排在《序》中還講到:“支公十番之辯,鍾生四本之談,雖事玄虛,空論勝負。王家八並,宋氏四非,赭道正之玄章,劉先生之通論,鹹存主客,從竟往還。至於二觀三乘,六通四等,眾經要旨,秘而未申。惟《玄門大義》盛論斯致,但以其文浩博,學者罕能精研,遂使修證迷位業之階差,談講昧理教之深淺。今依准此論,芟夷繁冗,廣引眾經,以事類之,名曰《道教義樞》。顯至道之教方,標大義之樞要,勒成十卷,凡三十七條”。由於《玄門大義》廣大、繁多,不利於閱讀,在當時已經大量失散,而《玄門大義》現已失傳,日本學者吉岡義豐將它的撰作時期定為隋大業年間(605-618)。任繼愈先生主編《道藏提要》在現存一卷的《洞玄靈寶玄門大義》條說:“《宋史·藝文志》著錄《玄門大論》一卷,蓋即本書。又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卷一亦著錄《玄門大論》一卷。唐王懸河《三洞珠囊》引有《玄門論》,《雲笈七籤》卷四九引有《玄門大論》。到明時《道藏闕經目錄》著錄《玄門大論》僅存二十卷。孟安排《道教義樞序》謂《義樞》乃標《玄門大義》之樞要以成十卷,可見原《玄門大義》卷數之浩瀚,遠非幾十卷所載。

《道教義樞》可謂功過參半,但卻使道家義理再次染上佛教名詞色彩而沒有創立自己的術語(佛教初期借用道家名詞,後期借意而不借詞,這也表現了佛教的成熟),也使《玄門大義》失傳。疑似武則天刪毀道經貶低老子神性之舉的前奏。唐玄宗御製《一切道經音義序》中說:“今且據京中亡內見在經二千餘卷,以為音訓”。可見當時道家義理類經書毀壞嚴重。

道教義樞的背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