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用“孤”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0-28

清朝的皇帝用“孤”麼nkueobq 2014-04-27

清朝沒有皇帝稱孤道寡的記載,翻開清朝的史料,“朕”字的使用俯拾皆是,諭旨、硃批無不如此,就是記載皇帝的說話也用“朕”字。僅舉~例,康熙十九年(1680年)閏八月初六日,康熙皇帝與大臣討論題補官員一事。“上日:‘常西其人可用,朕已知之。俄色何如?’大學士勒德洪奏日:‘俄色在部辦事詳明。’上日:‘堪泰朕知其人。爾等尚有素知之人否?’勒德洪、明珠奏日:‘喇佔、阿蘭泰人亦堪用。”’這段話摘自《康熙起居注》。中國古代有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的傳統,起居注官是君臣對話的目擊者,其記載無疑是第一手材料。但這並不能證明現實生活中康熙皇帝說的是“朕”。因為在我國,“文”與“言”很早就已分離,清朝時還是如此,也就是說,人們的說話與書寫是兩種不同的系統。在現實生活中,“我”、“你”確實是清朝時的口語,這從大家熟悉的小說如《紅夢樓》中可以窺見一二。我們也可以從豐富的史料中找到康熙皇帝與臣下對話的鮮活記載。姚廷遴《歷年記》記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有一天遊靈巖寺,見到元慕大和尚。“上問日:‘你在山中曾見龍虎麼?’和尚答日:‘虎是時常見的,龍是今Et始見。’又問和尚:‘你有老婆否?’和尚答日:‘和尚有兩個老婆,一個姓湯,一個姓竹。”’再比如,宋葷在《迎鑾日紀》中記載,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第五次南巡,康熙皇帝自浙江迴鑾,宋犖在昊江三江口跪迎。“上日:‘你病好了麼?’臣回奏雲:‘好了。’又問:‘全好了嗎?’奏雲:‘全好了。’又問:‘頭不暈了麼?’奏雲:‘不暈了。’上見臣僕跪岸傍橋下,諭雲:‘你們起來接巡撫去罷。”’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康熙皇帝現實生活中說話的情況和今天沒有什麼差別。但遺憾的是沒有康熙皇帝自稱時的用詞,因為省略了第一人稱。 著名的文史學者周劭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說:“當然現代人誰也不曾聽過皇帝的說話,當時也不曾留下唱片和錄音帶,但‘朕’字只是文字上的用字,僅可用於皇帝的詔書上,皇帝平時的說話當然也應和常人一樣,也應以‘我’字為第一人稱的。”周先生的說法極有道理,但也可以看出,其中有推論的成分在。 筆者在《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中,看到了一份珍貴的檔案材料,這是直隸巡撫趙弘燮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九月二十七Et所上的一份奏摺。其中說,康熙五十三年九月二十六Et鄂倫岱傳旨:“密雲縣的城是我常走 的地方,交給巡撫料估修了好。我記得先曾料估過,不知道料估了多少。”對於這段話,康熙皇帝直接用硃筆進行了改動。十月十六Et,趙弘燮就此事再次上奏 時,又引用了康熙的諭旨,不過這次是依照修改過的:“密雲縣是朕往來常走之處,傳於巡撫料估奏聞,朕曾記得似先曾料估過。”前後對比不難看出,第一份完全用的是口語,而改動後的則變成了文言。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康熙皇帝將“我”改為了“朕”。我們可以想像,康熙皇帝看到密雲縣城垣傾倒,就讓身邊的大臣鄂倫岱向直隸巡撫趙弘燮傳旨,鄂倫岱原封不動地將康熙皇帝對自己說的話向趙弘燮傳達,而趙弘燮又原封不動地寫到了奏摺上。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是康熙皇帝的原話。這無可辯駁地說明了,康熙皇帝說的就是“我”。儘管這種材料極少,並且是康熙皇帝的材料,但這足以證明清朝皇帝在口語中也說“我”,只不過見諸文字 時,人們統統都自覺或不自覺地用“朕”字罷了。

清朝的皇帝用“孤”麼解脫c5oS 2014-04-27

孤是 君王自稱。《禮記·曲禮》謂遠方小侯自稱為孤。此係本義。諸侯遭喪亦稱之,此係定製。諸侯或遇危難喪敗,自為貶損之詞,亦有稱孤者。秦、漢之際,轉而成為雄稱,田橫謂吾始與漢王,皆南面稱孤,是其著例。然漢時尚極少見,漢末群雄割據,曹操謂:“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孫權、劉備也用此稱。唐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叛秘,推滔為盟主。滔稱孤,武俊等稱寡人,以孤為大、寡人為小,適與先秦制度相反。 清朝的皇帝不稱孤,自稱朕!

清朝的皇帝用“孤”麼嬰即是空 2014-04-27

不用的。孤作為王的自稱,從秦始皇開始就廢除了,後世皇帝多用朕來自稱

清朝的皇帝用“孤”麼一幕錐心的結局7521 2014-04-27

用“朕”,你不信可以檢視清朝皇帝的各種詔書,比如《甲午馬關條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