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張籍是誰的學生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2-05

詩人張籍是誰的學生愛創文化 2022-05-15

張籍是生活在唐朝中後期的一位詩人,他的名聲雖然不能跟李白、杜甫這樣流傳千古的詩人相比較,但他在詩歌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面我整理了詩人張籍是誰的學生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詩人張籍是誰的學生

張籍是生活在唐朝中後期的一位詩人,他的名聲雖然不能跟李白、杜甫這樣流傳千古的詩人相比較,但他在詩歌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樂府詩上,善於用完全相反的兩面來描述事物,在一篇或者數篇中給人以強烈的對比。而且他還擅長用白描手法,細膩真切地刻畫各種人物的形象。因為他在樂府詩上的成就,後世把他和當時另一位詩人一起王建並稱為“張王樂府”。那麼張籍是誰的學生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他的老師是哪一位。

張籍的老師韓愈

張籍的老師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我國唐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而張籍成為韓愈的學生,那就要從唐德宗貞元十四年的時候說起了。當時張籍正向北方遊歷,在遊歷的過程中,他透過好友,唐朝另一位詩人孟郊的介紹,在汴州結識了當時已經威名遠揚的韓愈。張籍大約生於公元766年,而韓愈則生於768年,從年齡上來說張籍反而比韓愈要大兩歲,但是這並不妨礙張籍拜韓愈為師學習詩歌方面的知識。經過張籍自身的努力和韓愈的舉薦,張籍在貞元十五年的時候終於考中了進士,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關於“張籍是誰的學生“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其實韓愈不僅在學問上給予了張籍很多的幫助,在官場中對張籍同樣給予了很大的關照。比如在長慶元年即821年的時候,正是在韓愈的推薦下,張籍才得以升遷為國子博士。可見韓愈對張籍影響之大。

解析張籍是哪個朝代的

張籍是哪個朝代的人物呢?張籍所處的時代是唐朝,他是唐朝著名詩人,字文昌,是和州烏江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他是漢族人,他先世移居到和州,所以是和州烏江人。張籍被稱為“張司業”、“張水部”,張籍是韓門的大弟子,他的樂府詩是與王建並列,張籍的著名詩篇有《秋思》、《塞下曲》等。

張籍像

據馬贄的《雲仙散錄》中記載,晚唐詩人張籍曾經因為迷戀上杜甫的詩,於是張籍就將杜甫著名的詩一首首燒掉,然後將燒完後的紙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三勺。有一天張籍的朋友來看他,正巧碰上張籍在吃紙灰,於是就問他,張籍說:“因為我吃了杜甫的詩以後,我也能像杜甫一樣寫出好詩了!”他的朋友聽了之後哈哈大笑。

張籍的樂府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他十分善於概括事物的對立面,在一篇或者多篇中能夠形成強烈的對比,並且又十分善用素描的手法,細緻真摯的刻畫了各種人物形象。張籍更多的是以“即事名篇”的新樂府為載體,有時也能夠沿用舊題來創作出新的韻味。通俗易懂同時又含蓄峭煉的語言能夠使讀者閱讀起來更加的明朗,常常能夠入口為詩。張籍還想著意提煉結語,是其達到一種言外的批判和諷刺的效果。張籍的五律,不乏藻飾,不加以雕飾,在平易流暢的語言中能夠看見他其中的深摯的感情,對晚唐時期的五律有較大的影響。

唐代詩人張籍簡介

張籍,大約生於公元766年,卒於大約830年。字文昌,是唐朝中後期的著名詩人,和州烏江即現在的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他被後世之人稱為“張水部”和“張司業”。張籍還是唐朝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韓愈的學生,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樂府詩上了,他和當時另一位詩人王建齊名,兩人一起被後世並稱為“張王樂府”。他的代表作品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秋思》等。以上是基本的張籍簡介。

張籍

張籍在唐德宗貞元初年的時候,和王建一起在魏州學習詩歌方面的知識,之後又返回了家鄉和州。在貞元十二年即796年的時候,當時的另一位詩人孟郊來到和州拜訪科隆張籍。過了兩年,張籍在向北方遊走的時候,經過孟郊的牽線搭橋,在汴州認識了當時已經名聲大振的韓愈。於是張籍便拜韓愈為師向他學習詩歌。在貞元十五年的時候,透過韓愈的推薦和自己的努力,考中了進士,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在元和元年即806年的時候,在擔任了太常寺太祝的職位,在擔任此職位的過程中還認識了詩人白居易,此後兩人經常互相交流和切磋,這對日後兩人的詩歌創作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張籍在太祝的職位上一干就是十年,還因為患了眼疾,幾乎導致雙眼失明,明朝時期的人因此稱呼他為“窮瞎張太祝”。一直到元和十一年的時候,他才升遷,擔任了國子監助教的官職,眼疾也慢慢癒合了。此後他還做過秘書郎、國子博士等官職。

以上就是關於張籍簡介的內容。他留給後人最重要的東西還是他的樂府詩,對於晚唐至五代時期的詩人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張籍的詩有哪些呢

張籍,唐代著名詩人,字文昌,和州烏江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和縣烏江鎮人,是他先世移居和州,所以說張籍是和州烏江人。張籍是韓門的大弟子,他的樂府詩是與王建齊名的,被稱為“張王樂府”。張籍的詩在後世都被流傳,其中他的《秋思》更是被選入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中。那麼張籍的詩有哪些呢?

張籍

張籍的《秋思》,是他所有詩中較為著名的一首,《秋思》這首詩是一首鄉愁詩,透過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先後的心情,表示自己的思想之情。寥寥幾字,但細細讀來就能感受到它其中的無窮意味。這首詩用樸素的語言真實有貼切的表達了遊子對親人和家鄉的的思念之情。

《猛虎行》是張籍的另一首詩。這首詩讚美了遊子的潔身自好,不作非禮之事。這首詩刻畫了一個正直的志士,詩中所顯示出的苦悶和彷徨的基調是詩人真情袒露,詩中所表現出的不隨波逐流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牧童詞》是唐代詩人張籍的七言古詩,這是一首民歌體的政治諷刺詩,詩人用牧童的口吻來寫的。唐朝從安史亂後,藩鎮割據,內戰不斷,所以詩人透過這首詩來表達人民對官府的畏懼和對抗的心情。這首詩前八句都在描繪牧場的背景、放牛人的心理活動和牛的動態,但這都不是主題,最後兩句才是詩人真正主題,用意十分的明快而且深刻。

牧童詞張籍抒發了什麼心理

《牧童詞》是唐代詩人張籍的作品,這是一首七言古詩,是一首民歌體的政治諷刺古詩,是以牧童的口吻來寫的。唐朝自從安史亂後,潘鎮割據,內戰不停的繼續,而這首詩就表達了人民對官府的畏怕和對抗心理。

《牧童詞》 張籍

詩是意思是這樣的:因為村子四周都部署周密,怕牛吃了莊稼,所以要將它遠遠的‘趕走,放入陂中。沿著河岸,泉水清澈,真的是一個放牧的好地方;所以放到這裡的牛多這呢!牛自由自在的獨自在吃草、喝水,而放牛郎也何嘗不想要上山坡跟其他放牛的人玩一會。但是討厭的鳥一直在天空旋轉。它們餓了,就想要飛刀牛背上去啄蟣蝨,所以怎麼能不管呢。半坡上的草有很多,牛都是散行的,小白牛時常還會向著蘆葦叢中鳴叫。這鳴叫聲不會是向尋找觸角的物件發出訊號吧,它們動用自己的的長鞭來發出響聲。那邊放牛的人卷著葉子吹起來,這邊也學著樣做起來,是在相互應和。

全詩一共十句話,這是一幅絕妙的放牛圖,前八句都是形象的描繪了牧場的環境背景和牧童的心理,但是詩的主題並不是這個。直到最後兩句,讀者才可以看出詩人的用意所在。從前面八句轉到最後兩句,就如同信手拈來,用筆十分的自然;同時用輕鬆調侃寫出了尖銳的諷刺,使用意十分深刻。整首詩的詩歌語言樸直,明白如話,表現出一種“由工入微,不犯痕跡”的精湛功夫。

張籍的故事分享

張籍是唐朝樂府詩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和另一位詩人王建一起被後世稱為“張王樂府”,可見後世對於他的評價之高。張籍的樂府詩,善於概括事物完全對立的兩面,並在一篇或者數篇中形成極其鮮明的對比。此外,他還善於運用白描手法,對各種人物的形象刻畫地非常細膩真實。張籍的樂府詩對晚唐至五代時期的詩人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關於張籍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的原因,我們透過一個關於張籍的故事來了解一下。

張籍介紹

這個故事來自唐代學者馮贄的著作《雲仙散錄》中。這個故事是這樣記載的:話說詩人張籍十分喜歡被譽為“詩聖”的唐朝著名詩人杜甫的詩歌,他對杜甫的迷戀甚至已經到了令人瘋狂的地步。他曾經把杜甫流傳千古的詩歌作品寫在紙上,然後把他們一起放進火中燒掉,把燒完的紙灰用拿出了,拌上蜂蜜,每天早上都要吃上三勺才夠。一次,張籍的一位朋友來到他家拜訪他,當他看到張籍正在拌紙灰吃的時候,大感疑惑,張籍莫非已經精神失常了?於是趕緊問他在幹什麼,張籍對此不以為然,他哈哈大笑著回答,自己是在吃杜甫的詩。這位朋友還是覺得一頭霧水,為什麼要吃杜甫的詩呢?張籍看出了朋友的疑問,對他說道,自己吃了杜甫的詩,或許就可以像杜甫一樣寫出被後世廣為流傳的好詩了。這位朋友雖然還是不太理解張籍吃杜甫的詩這種行為,但是他看到張籍一副大笑的表情,自己也就跟著他大笑起來了。

這就是有關張籍的故事中一個十分有趣的典故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為了健康考慮,還是不要學張籍的做法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