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會館的發展歷程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2-09

中山會館的發展歷程一┳═┻︻▄毩45a 2016-06-04

1894年夏,28歲的孫中山第一次到北京時,當時的香山會館還未擴建。

“孫中山第一次來北京,很有可能就住在這裡。”人大歷史學博士黃宗漢說,因為“旗漢分治”政策,漢人只能住在外城。當年的孫中山經天津,北過永定門進北京城。“由於沒有孫中山去內城相關記載,孫中山本人也沒有訪問親友的記錄,孫中山的家鄉又在香山縣翠亨村,所以按著時人的習慣,他應該是住在香山會館。”

1912年夏,孫中山第二次來北京時,曾在會館花廳會客。(花廳應該就是現在的大會議室)

孫中山第二次來到北京,受到同鄉會的邀請,出席粵東會館的歡迎會並在中山會館的花廳吃午飯。居住在中山會館的老住戶曾深情的回憶:聽說孫中山要來,提前就把門廊油刷一新,花廳裡前面放的是硬木傢俱,後面放的是黃色沙發,花廳四周的迴廊上和花廳裡擺滿了鮮花。孫中山穿的是西服,孫中山前夫人穿的是黑色的長裙,裡面是白色的襯裙,梳的是日本式髮型。同來的還有秘書宋藹齡。

孫中山逝世後,廣東香山縣改為中山縣,香山會館亦更名為中山會館。

孫中山逝世後花廳曾作為展室,陳列孫中山的《總理遺囑》等紀念物。

中山會館還是辛亥革命後有志青年進行革命活動的場所,“廣東青年會”即以此為會址辦公,後來成立的“中山少年學會”也在這裡進行活動。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和中共華北中央局城工部依照中共中央“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按不同行業組成北平各工作委員會,組織帶領廣大黨員開展革命鬥爭,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山會館就是當時城工部所屬地下組織的秘密活動地點。劉仁等同志都曾在這裡進行過地下活動。

建(和諧)國後,中山會館成為民居,並逐漸成為居住了近百戶的一個大雜院。最多的時候居住著近400戶人家。

孫中山基金會主席、世界華僑社團聯合總會主席、香港匯堡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何威廉先生前日回到家鄉中山,開始一連四天的省親和考察行程。記者獲悉,他30年來一直為保護北京“中山會館”奔忙。

上世紀70年代末,香山會館最後一任會長何源盛之子何威廉遠在南洋聽說中山會館面臨被清拆,便趕到北京和有(和諧)關(和諧)部門溝通,終於使這個片區的房子保住了。但是,作為公房,搬進去住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亂搭建、改結構的情況日益嚴重,已經難見當年的園林式嶺南建築風貌了。

何威廉再次找到有關(和諧)部門:“需要我們怎麼做!”何威廉是我市小欖籍鄉親、他的父親何源盛是香山會館最後一任會長。他說,保護和修繕會館,不僅是他個人的願望,也是中山人和眾多華人華僑的願望,更是發揚孫中山革命精神的一個好載體。從2006年開始,居民逐步遷出。北京“兩會”期間,作為北京市政協顧問,他再次呼籲政府在迎來辛亥(和諧)百年之際,更充分認識到中山會館的歷史價值,加快修復會館。

據瞭解,原宣武區政(和諧)府過去曾採取招商方式對會館進行保護。但記者發現,這種思路如今已經改變,儘管面臨資金難題,新西城區政(和諧)府堅持選擇走會館的自主保護、開發和利用之路,爭取市政府資金支援,將會館保護列入市“十二五”規劃。

中山會館的發展歷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