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知彌 |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2-11-19

讀知彌 |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金諾科技17 2022-07-12

知彌先生這幅極簡的繪著 《來電》 ,於讀思中真是讓我的思維與思想極豐富地 “來電” 了!

首先是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關於美好生活的一句話: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我以為,50後、60後兩代人對此話最是銘心的記憶。那時,只要說到美好的未來生活,人們總是以這句話而代言之;現在,生活的美好之豐富,則是難以找到這樣一句話來代言之了。

不過,作為我個人,真正有過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 的實在生活,是在2005年下半年。這年的五一節過後,我應同學之邀,赴春城昆明“友情客串”地工作了半年,公司為我租賃的公寓即在春城路上的“陽光A板”,是為一居室的躍層——樓上樓下的敞亮居所,尤其那面南的落地窗,每逢夜晚,都可滿眼盡享春城的璀璨燈火;那年的中秋佳節,我也是在高大寬闊的窗前靜靜地獨享皎潔的月光的。如果講 “詩意地棲居” ,到現在為止,還是屬於那“陽光A板”的日子的。也正是在那段日子裡,我的關於生活的世界觀,被完全徹底地重新整理了,也由之開啟了自己人生的全新步伐。

“來電了!”

這是少年時代在故鄉村裡生活時激動頻率最多的心語。現在的生活中,停電是特殊時點,不常有的,但在那時卻是經常的。一停電,便是黑燈瞎火一片;一來電,就是璀璨光明,歡呼聲一片!停電或來電,都是十分調動人的心情和情緒的。

我記得,少年時同街的發小夥伴最愛在鄰家的三奶奶家玩,她家西屋主房的三間中間間都安裝有電燈,夏季把窗戶支起來,小院裡最是亮堂堂,再加上三奶奶是整條街巷裡最風趣的人,對小孩子也最好,所以,我們小夥伴們最愛在她家的屋裡院裡玩耍。如今,風趣的三奶奶、三爺爺都已故去了,小院也空蕩無人居住了。每次回到故里,我望著那院落,都是無盡情感的思念,更嘆人生百年的短暫。

“來電了!”

這樣的話語,還使我憶起了少年時的最趣味之事。那時,鄉村是沒有電視機的,電影也是難得的。忘記了是什麼緣故,似乎是秋冬時節吧,住在故家小街東頭衚衕口的國堂叔和大燦嬸,有一段時間,每天晚上在自家用幻燈機為我們小夥伴們演播幻燈片,讓我們著實地看了一段時間那個時代的特別的 “幻燈片連續劇” 。一到晚飯後,小夥伴們就陸續地聚集到國堂叔、大燦嬸家的西屋中,大燦嬸洗完碗筷,就正式開演了!國堂叔負責更換幻燈片,大燦嬸負責按畫面解說,真是讓我們看得津津有味!後來才知道,那幻燈機和幻燈片就是學校的教具,國堂叔在學校當老師,負責管理它們,發現老師們都不用,就搬回家來讓它們“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了!而今,國堂叔和大燦嬸也已故去了,但他們為我們播放幻燈片的故事卻始終印刻在我和發小們的心中,畢竟,在那個年月的有電夜晚中,是最為趣味的事蹟。

電話 ,在今天是沒有人稀奇了,尤其智慧手機都是人人必須的 “第二個自我” 。但在我少年時代,卻是神奇的不得了,只有公社裡才有那 黑色的手搖電話機。

在我則是深刻記得,到1990年代中期,電話已成為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徵了——一個人的名字若是能夠出現在單位的電話號碼錶或電話薄中,是非常了不起的。我那時就有一個奮鬥決心:一定更加優秀地工作,讓自己的名字早日出現在電話號碼錶並電話薄上!不過,當我的名字上了電話號碼錶並電話薄後,電話就以史無前例的加速度普及到家家戶戶了!其後的變遷速度更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由開始時四千多元裝一部坐機到後來只要裝機就送電話機,再到今天多數人家都取消了坐機,手機已一統天下了!手機的變遷速度呢?想想初始的“大哥大”之牛逼,其後的發展速度,怕是不用我說了,沒有人是沒有經歷且不明白的。

不過,若是非要說一句,那就是: 把智慧手機運用到“創意文化”的境界,還是需要悉心學習的。因為,智慧時代,智慧手機已是個人的一個創造創新創意的有力有利武器了!

“來電”,“開關”,都是“能量”“能力”的概念。

所以,當我睹思知彌先生這幅《來電》畫作時,最記起北京大學教授 朱孝遠 博士在 《歷史藝術的創新直覺》 中所講的三句超凡的話語:

1。 “在凡人留足不進的陣地上,英雄要在那裡尋找到安居的福祉。” 這該是怎樣的“能力”與“能量”?

2。 “能量再充足的話,開關不要,燈也亮。” 這該是怎樣的“能量”“能力”對接?

3。 “與陳舊知識簽定的賣身契,從此撕裂。” 當今的創新發展時代,不是最需要如此嗎?如此,又該怎樣蓄積個人的“能量”與“能力”呢?

當然,這篇講座文字是有著眾多“創新直覺”點的,但最鼓舞和鞭策我心與作為者,這三句話最為力量,自讀到後的近十年來,始終是激勵我生命力創新的不竭源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