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過失有哪些?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3-01-29

秦始皇的過失有哪些?得書文化 2022-09-28

分類: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解析:

總的來說是:

暴政,苛捐雜稅,重的勞役苦役,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四處征戰。

詳細地說,請看:

如果想要分析秦亡的原因,必須首先考察秦在統一前後做了些什麼。賈誼在《過秦論》中寫道: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賈誼認為秦亡在窮兵黷武,然而從這一段敘述,我們不難看出,始皇帝“馬上打來天下,馬上治理天下”,終至傾覆。



然而,後代史學家認為,不但要看到秦亡的表面原因(窮兵之禍),更要看到深層的根本原因(文化)。本文將著手從文化層面分析秦亡原因,並特別指出傳播在其中的重要地位,這又涉及到儒法兩家對待傳播不同的態度。可以說,尊法抑儒,在秦滅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一, 孔子西行不至秦:秦立國過程中文化傳播的先天不足



唐代韓愈最早發出“孔子西行不至秦”的感慨。我們可以認為,孔子西行不到秦國的意義,在於揭示了秦在立國過程中便具有文化傳播上的先天劣勢。特別是山東諸國的先進文化,並沒有傳播到秦國去。相反,倒是產生於華夏諸國卻得不到重用的法家跑到秦國去大放異彩,成為治國之策。關於儒法兩家在秦國不同的命運,我們下面再談,現在主要看在其立國過程中,秦有哪些傳播上的缺失。



首先,孔子的遊說講學儒家積極的社會傳播活動。李敬一教授認為,孔子開周遊列國的風氣之先,是真正意義上游說諸侯的第一人。(《中國傳播史論•史實論》)



孔子在而立之年以後(35歲至68歲),幾乎將其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傳播活動中。在三十幾年的時間內,他“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困於陳、蔡之間”。很多國君都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如齊景公在聽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觀念後稱讚:“善哉!”到衛國後,他也很受衛靈公的尊重,在陳國和蔡國各呆了三年之久。當然,顛沛流離的傳播經歷也說明了孔子進行傳播的難度。



雖然困難重重,不見容於各國大臣,甚至遭到追殺嘲笑,但孔子的傳播活動自有其積極意義。他廣泛遊歷列國,上交王侯國君,下接平民隱士,傳播了其思想文化和知識。



更為重要的是,孔子的周遊傳播後繼有人。他死後,他的學生門徒們繼承了他的衣缽,就儒家思想展開了更為廣泛深入的傳播。其弟子遍佈各國,為當政者擔當智囊顧問。《史記•儒林列傳》記載其“七十子之徒,散遊諸侯,磊者為師傅卿,小者交教士大夫……子路居衛,子張居陳,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於齊……為王者師”。



此後,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也開展了廣泛的傳播活動。孟子曾到過齊、宋、鄒、滕等國,年過七十仍然活躍在傳播第一線。



以上,儒家薪火相傳地展開傳播活動,使儒家文化滲透到華夏諸國的文化血脈中,產生共同的文化認同感。



其次,與當時華夏諸國相比,秦國文化落後。孔子西行不至秦,使秦國長久處於聖人未到過的蠻夷之地,在惡劣而落後的環境中堅忍圖存,其艱難的立國過程中,先天便缺乏充分的文化傳播。



秦國與華夏諸國文化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1)春國處於偏僻的西方,雖從襄公時代仰慕和學習華夏文化,卻始終被視為“戎狄之國”,又因尚武被稱為“虎狼之國”。據史學家考證,《春秋公羊傳》稱秦為“夷”,《春秋穀梁傳》稱之為“狄”。商鞅更認為,秦國風俗制度為戎狄式的,父子妻室同居一處。《管子》則認為,齊桓公西征,取得白狄之地,一直打到西河,“秦戎”方才表示服從。戰國末年,山東諸國仍視之為“戎虜”,有人說:“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



2)秦國不重宗法制度,國君之位往往“擇勇猛者立之”。秦國有悠久的尚武傳統。如在其前中期,襄公即是莊公的次子,穆公是成公之弟(成公有七個兒子,竟一個未立,而立其弟)。在中後期,躁公死後,“立其弟懷公”;靈公死後,不立其子獻公,而立靈公的叔父簡公。即便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也沒有預立太子,咱們只能在史書上讀到“長子扶蘇”“公子扶蘇”,而無法確知其太子身分。何也,習慣使然。商鞅變法之後,以軍功授爵,“天下謂之’上首功之國’”,表現了山東諸國對秦人文化落後的深切鄙夷不屑。



3)輕風俗倫理。如秦宣太后曾以房事見於外交辭令(《戰國策•韓策》):“宣太后謂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秦始皇的媽媽秦莊襄王后,更是把面首 置於宮中,封為長信侯,與其生養了兩個兒子。



孔子為何西行不入秦呢?他在離開魯國後,在長達14年的時間裡,顛沛流離,往返於陳衛曹宋間,甚至已經到了秦地邊上,卻始終無意西向而入,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孔子是極重華夷之分的,秦國久處西北,與戎狄雜處,這種蠻夷之地,他當然不會去。甚至在他最不得志的時候,他消極到要“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