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婕妤” 的讀音是什麼?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歷史
  • 2021-10-03

”婕妤” 的讀音是什麼?dTerra推薦於 2019-09-25

漢語拼音:婕妤:jiéyú

亦可寫作:“倢伃”

婕妤是宮中嬪妃的“職稱”,據說當時宮中分為嬪妃名號分為十四等:昭儀、修儀、婕妤、舞涓、婧娥、容華、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等。

是古代皇宮對妃子的稱呼,類似貴妃等,是一種稱謂。

周朝:《周禮》記載:天子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秦:沒有這方面的確切記錄。

西漢:經幾朝皇帝修訂,後宮名號有十四等級:昭儀、婕妤、婧娥、容華、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宮、順常、無消。

東漢:只有四級: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三國魏:妃嬪名號十二級:貴嬪、夫人、淑妃、淑媛、昭儀、昭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美人、良人。

晉:開始復古,沿用《周禮》體制,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允華;其下是美人、才人、中才人。

南朝宋:貴妃、貴嬪、貴姬為三夫人;淑媛、淑儀、淑容、昭媛、昭儀、昭容、修媛、修儀、修容為九嬪;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為五職;其下還有美人、才人、良人。

南齊:貴妃、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儀、淑媛、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其下還有美人、中才人、才人。

南梁與陳相同

北魏:左昭儀、右昭儀、三夫人、三嬪、六嬪、世婦、御女若干,沒有記載具體名號。

隋朝:獨孤皇后死後才制定後宮名號體制,貴妃、淑妃、德妃為三夫人;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為九嬪;婕妤十二人及美人、才人十五人為世婦;寶林二十四人、御女二十四人、采女三十七人共稱女御。

唐朝:貴妃、淑妃、賢妃、德妃、惠妃為夫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以上各一人);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為二十七世婦;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為八十一御妻。

宋朝:沒有一定的體系,特別是宋徽宗,創造了許多古怪的稱號。一般的情況下初入宮稱侍御,有品位即封“郡君”,南宋叫“郡夫人”,遞升上去是美人、婕妤、昭儀、昭容、修媛、修儀、修容、充媛、充儀、充容、婉媛、婉儀、婉容、順容、貴儀等等不一;皇后以下等級是妃:貴妃、賢妃、德妃、淑妃、宸妃,一個名號一個人,沒有多出來的“妃”(宋高宗的母親是賢妃,就是後宮第三位,僅次於皇后和貴妃)。

遼:元妃、德妃、文妃、惠妃等,沒有級別,以下無名號。

金:貴妃、賢妃、德妃為三夫人,以下與唐朝相同。

元朝:蒙古人不學漢人的文字功夫,除皇后外一律稱“妃”,沒有名號等級,就是姓氏+妃。

明朝:跟隨元朝風氣,朱元璋也不搞文字功夫,名號也只有“妃”一種,只要被“召幸”就可以封“妃”。貴妃、淑妃、賢妃、德妃、敬妃、宸妃、莊妃、虞妃等等,貴妃等級最高,淑妃、賢妃居次,其他的不外乎美好的字眼加個“妃”,沒有明確的等級高低。

清朝:清朝的妃嬪分得比較細緻,僅次於唐朝。皇后以下的,皇貴妃一人(因順治董鄂氏,所以皇貴妃等同於副後,並且是貴妃或妃快去世時,皇帝為安慰她們才會封為皇貴妃),貴妃兩人(同時在位),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答應與庶妃無限制。

婕妤最早出現在漢武帝時期,是漢武帝的鉤戈夫人專用的稱為,地位僅次於皇后,在漢元帝時僅次於皇后和昭儀,魏晉南北朝時期尚在九嬪之列,唐降之九嬪之下,明在妃,嬪,昭儀之下,屬後宮第五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