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土壤與農業土壤的土體構型有何不同?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繪畫
  • 2021-07-13

自然土壤與農業土壤的土體構型有何不同?趙楚行和正 2020-06-06

參看:秦陽生物技術(網站)農技知識:《自然土壤的土體構型分為哪幾層》

自然土壤的土體構型一般可分為四個基本層次:即覆蓋層、淋溶層、澱積層和母質層,每層又可進行細分現將各層分述如下:

1.覆蓋層 代號A0,此層為枯枝落葉組成,在森林土壤中常見,厚度大的又可分為兩個亞層基本未分解的保持原形的枯枝落葉;粗有機質層,有機殘體已腐爛分解,難以分變原形。

2.淋溶層 代號A,由於水溶性物質和粘粒有向下淋溶的趨勢,故叫淋溶層。包括兩個亞層:A1層,這一層為腐殖質層,有機質積累多,顏色深暗,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也最集中。多具團粒結構,土質疏鬆,是肥力性狀況最好的土層。A2層這一層為灰化層。由於受到強烈淋溶,不僅易溶鹽類淋失,而且鐵鋁及粘粒也向下淋溶,只有難移動的石英留下來,故顏色較淺,常為灰白色,質地輕,養分貧乏,肥力性狀差。A層是土壤剖面中最為重要的化學發生學層,不論是自然土壤還是耕作土壤,不論發育完全的剖面還是發育較差的剖面,都具有A層。

3.澱積層 代號B ,位於A層之下,是由物質沉積作用而造成的。本層的沉積物主要來自土體的上部,也可來自土體的下部和地下水,由地下水上升,帶來水溶性或還原性物質,因土體中部環境條件改變而發生沉積。還可來自人們施用石灰、肥料等來自土體外部的物質。根據發育程度不同又分為B1、B2和B3亞層。

4.母質層 代號C,為岩石風化的殘積物或各種再沉積的物質,未受成土作用的影響。

5.基岩層 代號D,是半風化或未風化的基岩。

由於自然條件和發育時間、程度的不同,土壤剖面的構型差異很大,有的可能不具有以上所有的土層,其組合情況也可能各不相同,如處在初期發育階段的土壤型別,剖面中只有A-C層;受侵蝕地區,珍土衝失,產生B-BC-C層的剖面;只有發育時間很長,成土過程式亦很穩定的土壤才有可能出現完整的A-B-C式的剖面。

(一) 農業土壤的土體結構

農業土壤的土體構造狀況,是人類長期耕作栽培活動的產物,它是在不同的自然土壤剖面上發育而來的,因此,也是比較複雜的。在農業土壤中旱地和水田由於長期利用方式、耕作、灌溉措施和水分狀況的不同,明顯的反映出不同的層次構造。

1.旱地土壤的土體構型 旱地土壤一般可分為四層:即耕作層(表土層)、犁底層(亞表土層)、心土層和底土層。

(1)耕地層。代號A,又稱表土層或熟化層,是受人類耕地產生活動影響最深的層次。根系分佈多,佔總根量的50%以上。有機質質量分數高,顏色深,疏鬆多孔,理化生物性狀好。

(2)犁底層。代號P,位於耕地層之下,與耕作層有明顯的界限,有機質質量分數顯著降低,顏色較淺,由於長期受農機具壓力的影響,故土層緊實,呈片狀工層狀結構。此層有託水、託肥作用,但會防障根系伸展和土體的通透性,影響耕層與心土層間的物質能量的交換傳遞,對作物的正常生長髮育不利,所以破除犁底層增加耕層厚度是深耕改土的重要任務。

(3)心土層。代號B,位於耕層或犁層以下,此層受上部土體壓力較緊實,有不同物質的沉積現象。此層受大氣和外界環境條件影響較弱,溫度、溼度比較穩定,通透性較差,微生物活動弱,植物根系有少量分佈。有機質質量分數極少,物質轉化移動都比較緩慢。但該層是土壤中保水保肥的重要層次,也是作物生長後期供水供肥的主要層次,應足以重視。

(4)底土層。代號G,位於心土層以下,一般在土表50-60CM之間,受外界氣候、作物和耕作措施的影響很小,但受降雨、灌排、和水流影響仍很大,一般把此層稱為深土層,即母質層。但底土層的性狀對整過土體水分的保蓄、滲漏、供應、通氣狀況、物質轉運、土溫變化都有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有時甚至還很深刻。

2.水田土壤的土體構型 水田土壤由於長期種稻,受水浸漬,並經歷頻繁的水旱交替,形成了不同於旱地的土壤剖面形態和土體構型。一般水田土壤可分為:耕作層(水耕熟化層),犁底層、瀦育層、潛育層等。

上述農業土壤的層次分化是農業土壤發育的一般趨勢,由於農業生產條件和自然條件的多樣性,致使農業土壤的土體構型也呈複雜狀況,有的層次分化明顯,有的則不明顯或不完全。各層厚度差異也很大,因此田間觀察時,應具據體情況進行劃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