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詩經》有什麼特點?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繪畫
  • 2022-11-22

古代文學《詩經》有什麼特點?華文出版社 2019-06-14

說到中國古代的文學,首先應該提起的是《詩經》,在有史記載的文學作品中,它產生時代最早,並且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績,其中大量的創作手法成為後世中國文學的基本原則。

《詩經》,又稱《詩》,它一共有305首,所以後世又常常將其稱作《詩三百》。從時代上看,它包括了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這500多年的作品。從地域上看,它主要收集了黃河流域的作品,也有一部分長江流域的作品,即今天的甘肅、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等省的一些地方的作品。

《詩經》一共由三大部分組成,即“風”“雅”“頌”。風詩主要是地方民歌,一共有15國風,有160篇,《詩經》中大多數優秀的篇章集中於此。

雅詩主要是宮廷的歌曲,有大雅和小雅之分,一共有105篇。而頌詩是廟堂祭祀的歌曲,由商頌、魯頌和周頌三部分組成,它們主要是一種伴舞的祭歌,共40篇。

我們今天的詩歌是不需要合樂的,但是在上古時代詩、樂、舞這三者不分,詩歌一般是合樂的歌詞。《詩經》都是可以合樂的,可以供給人們演唱。

《詩經》的編輯,倒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上古社會有一種重視詩、樂的習俗,統治階級往往透過一些民歌、樂舞來觀察民風。當時有一種官是專門負責採集詩歌的,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蒐集民間詩樂,將其整理起來,最後交給最高統治者。

當時所採集的詩歌可不止這些,采詩官蒐集上來的詩很多很多。傳說這些詩歌流傳到孔子的時代,孔子親自整理這些詩歌,他從這些詩歌之中選擇那些最符合他的道德思想的,編成一本,這就是今天的流傳本《詩經》。

孔子選了這些詩後,就讓他的學生們認真閱讀,他說:“不學《詩》,無以言。”他認為學《詩》的目的,主要在於提高修養,懂得禮節。他說:“你學了《詩經》,不能把它貫徹到實踐中去,就證明你沒學好;如果派你去搞外交,你不能利用《詩經》去應對諸侯,這學了就等於沒學。”

《詩經》中有大量的詩歌反映了民間的疾苦。

如那首著名的《碩鼠》,詩中寫道:“大老鼠啊大老鼠,你不要再吃我的黍,我整天服侍你,但是你卻毫不考慮我。”表現了對統治階級的憤恨心情。那是一個戰亂頻仍的時代,生靈塗炭,人民受盡了苦難,《詩經》中就有不少描寫戰爭的詩歌,如《采薇》,詩中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表現了戰爭的漫長以及離人的思念。

《詩經》中有不少描寫愛情的詩寫得非常生動,如《詩經》中的第一首《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一類詩表現了婦女的悲慘命運,今天讀起來還令人不能平靜。如《氓》,詩中透過一個婦女出嫁前後的對比,來表現社會對於婦女的摧殘。她嫁到夫家之時,是一位青春美貌的女孩,詩中用桑樹做比喻:“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在夫家的三年中,她過著非人的生活。她不但要承擔家中所有的家務,而且還要下地勞動,丈夫沒完沒了地打她。這真使她喪失了生活的信心。三年以後她又來到家鄉的那條河前時,她不禁心潮澎湃。那時,這位女子已是人不老但面已黃,詩中寫道:“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詩經》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普遍採用賦、比、興的方法。所謂賦,也就是直接描寫,鮮活生動。所謂比,也就是比喻,《詩經》中大量採用比喻的方法,讀起來含義深遠,回味無窮。所謂興,也就是以別的事物起頭。

《詩經》中用語非常生動,如描寫人睡不著覺用“輾轉反側”來表示,用“涕泗滂沱”來描寫人痛哭的樣子,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描寫可望而不可即的思念心情。這些描寫引起了後代無數人的注意,促進了中國文學的發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