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來物種

  • 作者:由 匿名使用者 發表于 寵物
  • 2022-04-05

如何看待外來物種劉振華1級2020-11-18 回答

外來物種的自引本來大多是為了豐富物種和經濟用途,但是不論是我國還是全世界,入侵物種的存在和危害依然是個十分嚴峻的問題。外來入侵動植物對農田、園藝、草坪、森林、畜牧、水產等可帶來直接經濟危害。入侵物種能引起1直接減少物種數量 2間接減少依賴於當地物種生存的物種的數量 3改變當地生態系統和景觀4對火災和蟲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5土壤保持和營養改善能力降低6水分保持和水質提高能力降低 7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降低等問題。 外來種實際上已經來到我們生活之中,只是我們還不知道罷了。比如說,北京人非常愛吃的小龍蝦,學名叫克氏原螯蝦,原產於墨西哥,後向北美擴散,給美國五大湖泊的漁業生產和堤壩造成了極大威脅。上世紀20至30年代經日本進入我國南京地區,隨後在江浙一帶迅速繁衍,對當地的魚類、甲殼類、水生植物極具威脅。它們會在水稻田堤壩上挖洞築穴,現在小龍蝦已經在洞庭湖大量繁殖,威脅到堤壩設施。曾經活躍在人們餐桌上的福壽螺、白玉蝸牛在初期都是作為高蛋白食物引入並在我國大力推廣的,然而由於市場原因,被大量遺棄或逃逸,現在已經侵入到農田和自然系統,成為農作物、蔬菜和生態系統的有害生物 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已成不可阻擋之勢。往日濃陰蔽日、綠樹搖曳的島上,長滿了薇甘菊。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 這個令人恐怖的“植物殺手”原產於中、南美洲。80年代,薇甘菊傳到東南亞,給種植香蕉、茶葉、可可、水稻等經濟作物的農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90年代初,薇甘菊的魔腳踏上了我國海南島的土地。幾年後到達了深圳,在深圳寶安一片4000畝的人工山林裡,幾乎80%的山林遭到了薇甘菊的蹂躪。一些杉樹林已被薇甘菊封殺,一些山頂已被薇甘菊完全覆蓋。 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乾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保守的估計,松材線蟲、溼地松粉蚧、松突圓蚧、美國白蛾、松幹蚧等森林入侵害蟲嚴重發生與危害的面積在我國每年已達150萬公頃左右。水稻象甲、美洲斑潛蠅、馬鈴薯甲蟲、非洲大蝸牛等農業入侵害蟲近年來每年嚴重發生的面積達到140萬至160萬公頃。每年由外來種造成的農林經濟損失達574億元人民幣,僅對美洲斑潛蠅一項的防治費用,就需4。5億元,每年打撈水葫蘆的費用需要5-10億元以上。肆虐上海崇明島的可怕入侵生物——互米花草,因其具有固沙促淤作用,20年前從美國引進,由於缺少天敵,互米花草目前已成為整個崇明海灘的絕對霸主,導致魚類、貝類因缺乏食物大量死亡,水產養殖業遭受致命創傷,而生物鏈斷裂又直接影響了以小魚為食的島上鳥類的生存,“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崇明島的生物鏈就將嚴重斷裂。“互花米草目前又在福建沿海等地大量蔓延,沿海灘塗大片紅樹林的死亡就是互花米草造成的惡果。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報》報道:國家質檢總局、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日前聯合釋出公告,宣佈暫停從菲律賓進口鳳梨、香蕉種苗等香蕉穿孔線蟲寄生植物,一經發現,一律作退回或銷燬處理。 福壽螺又名大瓶螺,蘋果螺 , 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1981年作為食用螺引入中國,因其適應性強,繁殖迅速,成為危害巨大的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最容易辨認的特徵是雌螺可以在水線以上的固體物表面產下“粉紅色的卵塊”。福壽螺食量大,咬食水稻等農作植物,可造成嚴重減產,是名副其實的水稻殺手。另外福壽螺的螺殼鋒利,容易劃傷農民的手腳,大量糞便能汙染水體。因每隻雌螺可年產卵萬粒左右,繁殖量驚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種滅絕,極易破壞當地的溼地生態系統和農業生態系統 1981年引入中國。其肉質細嫩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蔔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是餐桌上的佳餚,由於含脂量低,是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優質滋補品。另外,它還是一些珍貴水產動物的飼料。福壽螺個體大、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繁殖快、產量高,中國各地均有養殖。食用未充分加熱的福壽螺,可能引起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在人體內感染。 最近幾年的夏天,在山東沿海地區出現了一種奇怪的蚊子,它跟本地的蚊子有很大不同,體形較大,翅膀和長腿上有白色的斑點,當地人稱“花蚊子”。它白天就出來叮人,而且毒性很大,被叮處奇癢難耐,好多天才會消腫。這些不速之客據說是從千里迢迢的美國隨進口木材侵入我國的 其實,我國也有一些生物進入其他地區,成為別處的入侵物種。比如葛藤,作為一種藥材引入美國,然而到了美國後卻大量滋生,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再比如青魚,在中國只不過是一種普通的肉食性魚類,然而不慎傳到美國,已成為美國漁業大害,當地政府甚至出價100美元一條懸賞捕捉青魚。在全世界瀕危物種名錄中的植物,大約有35%至46%是由外來生物入侵引起的。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已成為導致物種瀕危和滅絕的第二位因素,僅次於生境的喪失 在世界上,入侵物種的問題也十分嚴峻。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④從東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區,一種來源於南亞的ALANG草侵入了數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嚴重影響了當地樹木的自然更新。⑤澳大利亞的一種可能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來,導致數千公頃的森林被毀。這種真菌對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樹種和矮小的灌木。⑥在紐西蘭,一種來源於澳大利亞的夜間活動的袋鼠,估計每晚可吃掉21噸當地的森林。⑦來源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的棕色樹蛇,使太平洋關島上11種鳥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絕跡。 入侵物種還能直接威脅人類健康麻疹、天花、淋巴腺鼠疫以及艾滋病都可以成為入侵疾病。多年前襲擊剛果等地的埃博拉病毒。三裂葉豚草,它的花粉是引起人類花粉過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導致“枯草熱“症,在美國約有20%的人受花粉過敏症的侵擾。我國國內雖然還沒有大量的報道,但在國外的許多華人到美國後一兩年內就會出現花粉症的症狀。目前豚草已分佈在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地區的15個省市,如果一旦大面積爆發,後果不堪設想。所有這些,不論是瘋牛病、口 蹄疫、鼠疫病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惡性傳染病,還是在美國聲名狼藉的紅螞蟻,肆虐我國東北、華北的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等森林害蟲,以及堵塞上海河道、覆蓋滇池水面的水葫蘆都是“生物入侵“惹的禍。它們的危害之大已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以致有人稱它為“整個生態系統的癌變”。 如此看來,生物入侵者們正是十分令人聞風喪膽,聞之色變了,但是,在我國也依然有成功的生物入侵者的事例。牛蛙是兩棲類生物的天敵,是我國首批外來生物入侵者之一,牛蛙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味道鮮美。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質19。9克,脂肪0。3克,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營養食品,備受人們的喜愛。牛蛙有滋補解毒的功效,消化功能差或胃酸過多的人以及體質弱的人可以用來滋補身體。牛蛙可以促進人體氣血旺盛,精力充沛,滋陰壯陽,有養心安神補氣之功效,有利於病人的康復。牛蛙還具有很好的經濟價值,至今我們周圍還有不少的牛蛙養殖戶。牛蛙原產於北美落基山脈一帶,1959年我國引進牛蛙馴養,1986年在我國中部和南部大量飼養。牛蛙的養殖價值:牛蛙體大肉肥,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型蛙類,特別是蛙腿在國際市場很暢銷,牛蛙的皮可製革,做成高階手套和彈性領帶,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它的皮還可煉製皮膠,用作珠寶、鑽石、翡翠等裝飾品上的粘膠。它的骨骼、頭、內臟和肢腳等廢棄物還可以加工成魚和畜禽的飼料。 但是,人類有義務也必須治理外來有害物種,不能簡單地以除為主,而應該改變思路,變害為寶,為疲於奔命的防治困境尋找一條突圍之路。 毒草無罪,關鍵在人如何對待 物種本身無所謂‘有害’還是‘有益’。水葫蘆當初是作為有益物種引進的,如今卻變成了水上殺手。利弊不能一概而論,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入侵物種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而造成這種錯誤的原因常常是人類對生態環境安全不負責任的行為。物種入侵問題關鍵是人如何對待的問題。 事物往往具有兩重性,“水上綠魔”水葫蘆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胡蘿蔔素和微量元素,一直是經典飼料,同時它還是淨化水質的治汙能手。專家發現“一枝黃花”渾身是寶,花中富含植物精油,比茉莉花等高出10倍。植物精油與其他原料配製後,可以製成化妝品,對年輕人臉上的“痘痘”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由於人們在利用外來生物資源方面,存在短視行為和功利主義,導致了一些外來物種頻頻成災,防治又陷入勞民傷財的困境。 待這些物種氾濫成災後,又千方百計要趕盡殺絕。這是一種不成熟的對待外來生物的態度,也是違背科學規律的。 化敵為友,以科學的態度利用 “棄之為害、用之為寶”,關鍵還在於合理開發與利用。海寧市去年已開始用水葫蘆生產沼氣,然後再用沼氣與柴油進行混合發電,沼液和沼渣則可作為有機肥料。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技術官員表示將把這一技術在發展中國家大力推廣。專案負責人之一、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劍波副教授介紹說,從成本上來講,只需要打撈和加工費用,而製成的生態有機肥每噸售價可達400元左右,利潤相當可觀。 在上海,有人別出心裁地用水葫蘆為材料編織出傢俱,年收入達40萬。還有企業從水葫蘆中提取出營養素,加工提煉食品、保健品、藥品及飼料新增劑。在有些外來物種氾濫成災的現實下,作為資源短缺的國家,如果能夠趨利避害,把生物資源利用起來,經濟、生態效益將不可估量。 儘管如此,但如今的工作開展依然面臨著十分艱難的階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5316435段,生產成本太高是主要問題,所以,變廢為寶,關於外來物種的利用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Top